金曉波
【中圖分類號】G6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05-0050-02
俗話說“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九月是一個充滿期待與希望的季節。走進綜合實踐課堂,我一直疑惑:綜合實踐課怎樣帶領孩子走向他心中的疑問,怎樣用驅動問題主導課堂。驅動學生提問,在追問中體驗過程,成為我課堂中的主旋律。
一、用問題敲開課堂的大門
真正地做到以學生的問題為起點。教師驅動學生自主發現問題與提出問題為開端,以課堂中追問問題為支撐整個教學的全過程。因此教師需要做到:給學生機會提出自己真實的困感與真正感興趣的問題:教師明白學生真正的困難在哪里;通過有效的組織暴露與呈現學生真實的疑難,從而解決問題。
例如:綜合實踐課中的《漂亮的手提袋》課堂教學實錄中的導入:
師:大家好今天我跟大家一起做手工,大家歡迎我嗎?
生(集體):歡迎。
師:好。聽說咱們班的同學不僅有一雙靈巧的手,而且善于思考,善于創造,現在我就有一個問題。請看,桌面上有一張紙和一本書,你能想個辦法用這張紙把這本書提給我嗎?注意:是提給我!怎么樣,同學們,動手試試看吧!
師:不錯,看來我提的這個問題還真難不不倒大家!我可要增加難度想挑戰嗎?
生(集體):想。
師:我就喜歡大家身上那股不及輸的勁兒。好,看到桌面上的5個玻璃球了嗎?你們還能用這張紙把它們提給我嗎?
師:(稍等)已經能夠提起來的同學,學生甲成功,表揚。把它們提到我這兒來吧,
師:還真不錯呀!誰愿意再來試試,學生乙失敗。
師:看來,這次還真有難度呀!
師:你知道球為什么會掉下來嗎?
借助直觀的方法,創設問題情境,誘發學生的認知沖突,造成學生心理上的懸念,從而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激發學習興趣,把學生帶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境中去,進行有效的學習,從而達到探究的目的。
二、師生追問中深化問題的解決
將問題解決的過程匹配適切的活動類型與組織方式。問題的解決要讓學生先行,充分暴露原有想法,在集體互動中解決問題。因此教師需要做到:合理匹配體驗、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互助等活動類型與學習步驟;組織引導讓不同答案的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教師選擇典型結果呈現。包括各方講理,亮出各自觀點及思考;延遲評價,想辦法讓學生坦露真實想法、互相啟發、合力解決問題;錯誤優先,呵護學生使其敢于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逐步培養學生分析判斷、自主與自助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漂亮的手提袋》課堂教學實錄中的(二)實踐體驗,制作袋體
學生乙:球是圓的,總是從兩側跑。
師:哦,那怎樣解決呢?學生乙不知道。
師:仔細觀察這張紙,
學生丙:把兩邊封住。
師:嗯,這個辦法好,動手做做看!學生動手嘗試封邊。
教師:看,已經有同學做出來了。大家還有別的做法嗎?
師(提示):哎,同學們,如果裝入的是較大的物品,你看會出現什么結果?(第一種粘貼裂開)怎樣解決這個新問題?
師:小組成員之間互相說一說,最重要的是親手實踐做做看,在做中反復揣摩更好的辦法。開始吧。經過研究、實驗已經總結出第二種做法,請做好的小組到講臺邊說邊演示給同學看。教師可準備另一張紙,讓學生做。
師:不僅做得好,而且介紹得也非常詳細,謝謝你,也謝謝你們小組的所有同學們,下面我們跟隨著巧手小小博士再來溫習一遍吧! (放課件)(袋體的制作)大家記住了嗎?來,我們每一個人邊說步驟邊來做一做,好嗎?好!我說著,咱們一起來做一遍。記住了粘貼時一定要粘牢!因為細節決定成敗呀!(學生做好后,教師展示。)
師,我看大多數同學已經做好了,看,這就是丁同學做的袋體,怎么樣?光看著好還不行,關鍵得看它的實用效果。那咱們放一個大的物品試試看,看這次袋體能不能被撐開。袋體制作成功了。(教師將袋體粘貼,并板書:袋體)
師(總結):同學們,看到你們剛才的表現,我想起了一句話:任何一個偉大的科學發明,都是在嘗試、失敗、再嘗試中,不斷總結經驗教訓,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而獲得成功的。你們勤于思考,善于探究、樂于合作的精神值得我向你們伸出大拇指。好樣的同學們!
在整個過程中,教師不斷對學生活動中的創新做法給予充分的鼓勵,并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探索,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培養了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合作意識。
教師的指導重點是方法的引導,讓學生明確此項技術學習的要求及操作方法培養學生嚴謹負責的科學態度。讓學生在“做中用、用中做”中體驗技術學習帶來的快樂。追問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思維與認知,豐富學生的認知體驗。因此教師需要做到:教師退一步提問,讓學生自主發現新問題;答案出現以后,不止步,再追問;讓學生思考問題、進行追問,逐步培養學生持續探索與自我追問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