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生斌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教育改革日益發展和完善,教師成為教育活動的領導者和組織者,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也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因此,如何進一步去激發學生在教學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成為教育領域普遍關注的問題。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學生天性的解放,使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學習,自信勇敢的表達自己的想法。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論述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之間的互動。
【關鍵詞】小學語文? 互動課堂
【中圖分類號】G623.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05-0059-01
隨著教育改革進程的不斷深入,站在教育一線的教師對新課程標準的基本概念有了深刻的理解,也已經獲得了良好的教育實踐。課堂質量是衡量教育改革效果的唯一標準,為了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大多數教師將日常教學工作的重點轉移到課堂上師生之間的互動,從而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本文將從給出以下幾點建議,建立小學語文互動課堂。
一、教師和學生之間應加強交流溝通
小學語文教學中涉及師生之間互動的部分很多,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提出問題時必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并與學生對問題有針對性的進行交流。當學習“選擇我”的相關知識時,首先我們可以明確文中主要談到了主人公的自我推薦:我推薦我自己當干部的故事,但在傳統文化中,謙卑和謙遜一直是人們的重要行為準則,人們更多的是推薦別人,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討論這兩種觀點,分別說出支持的理由,其次探討王寧自我推薦的意義,引導學生積極的思考和行動。不斷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他們的語言技能和綜合技能。與此同時,教師必須學會傾聽學生表達自己的過程,除了傾聽優秀學生,學習方面有困難的學生、默默無聞處于中等水平的學生都要傾聽。分別去了解每個學習層次學生的思考問題的角度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他們對知識的掌握,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強調:“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指導者和參與者。”有效的語文教學應該在對話過程中進行,不僅僅是在課堂中以師生的關系對話,還有在生活中以朋友的身份對話。俗話說:“親其師,信其道。“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互動的關鍵。老師溫柔的眼神,微笑的笑容,溫暖的心,贊同的姿態,善意的舉動會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關心和欣賞,心理上會產生難以形容的快樂和滿足感。理想的語文師生互動課堂應處于輕松自由的課堂氛圍中,師生互相激勵,相互促進,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實現教學。
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師與學生互動教學過程中,我們的教師在有效轉變教學觀念的同時,也要注重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輕松的課堂交流學習氛圍,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互動,從而就能夠提高教學效率。為了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我們的教師應該在教學中做到以下幾點:首先,我們的教師要注意建立教師的民主教育的觀念,肯定學生是獨立的人。其次,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學習權利,即尊重他們的獨立學習,思考的權利,尊重他們表達個人意愿,意見和要求的權利。最后,教師應平等對待學生,遵循無偏見和無歧視的原則。只有這樣,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相互信任和理解,才能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民主、和諧、友好的課堂交流氛圍,提高教學效率,有效實施課堂師生互動教學。
三、教師自身應不斷提高互動意識,積極參與教學互動
首先,教師自身應不斷提高互動意識,積極參與到課堂互動教學中。這是改善小學語文互動教學現狀和提高教師互動意識的先決條件。為人師表,教師應該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積極與學生進行交流互動。例如,在學習到文章《桂林山水》時,教師應根據具體情況建立互動環節。在新課講授結束后,讓學生自由閱讀整篇文章,進一步體會文章內容,然后選擇一些學生站在講臺上閱讀全文。在這個過程中,語文教師也應該參與其中,并在全班學生面前進行文章的背誦和精彩句段的賞析。通過這種形式的互動,在學生的思想中會重新定義語文教師的形象,對語文有更深層次的認識,學生也會逐漸認識和理解語文教師,增進彼此的感情,加深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四、營造互動情境
營造互動情境是培養學生互動興趣、開展互動課堂的必要前提。總而言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喚起學生的交流欲望和對互動課堂的興趣是非常有必要的。一般而言,人在面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時,往往會伴隨著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伴隨著對事物強烈的好奇心,進而激發個人的想象力。由此思維會比較發散,能夠很容易的與文章中的情感產生共鳴,甚至于產生有別于他人的個人體會,對所學的文章有橫向和縱向的深度理解。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創設互動情境,對激發學生的興趣和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起著重要作用。在課堂上,教師應該盡力縮進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使自己與學生在互動過程中都處于一種舒適的狀態。例如:在《十里長街送總理》的教學中,以“情感”為頭,使用各種手段創造情境。教師可以通過朗讀的形式激發學生對角色的理解,先是自由朗讀個人體會,然后小組內朗讀,討論文章中包含的情感,最后以班級為單位朗讀,教師為學生的朗讀提出適當的點撥指導,小組之間交流文章情感走向,層層遞進,充分的達到互動的目的。
五、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合作學習
合作交流學習是課堂教學的有效組成部分,是引導學生更好地實現交流和互動的有效途徑。在小學的語文教學中,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在課堂上積極組織學生討論、發言交流,充分給予每個學生表達意見的機會,真正讓學生融入課堂生活。眾所周知,有許多方式可以進行合作學習。首先是同桌之間的交流互動,其次是同組之間的合作學習,最后是班級范圍內,各組之間的合作交流。教師需要注意的是,無論是哪種形式的合作學習,科學合理的合作任務都不能缺乏,必須圍繞明確的問題開展合作,這是合作與互動的前提。此外,對于小組合作和互動,我們的教師也應該合理地對學生進行分組,精心研究和設計各組人員的分配。
結語
總而言之,師生互動的教學模式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還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除此之外,它還可以極大地促進師生之間的關系融洽,能夠對未來師生之間教學活動的進行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必須積極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和生活近況,并設計更具針對性的小學語文互動課堂模式,為學生小學語文的學習創造一種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進一步提高學生小學語文的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鞠晶.淺談師生互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創新導報,2013(36).
[2]阿麗娜.師生互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5(3).
[3]馬梅,馬愛.優化小學語文課堂師生互動現狀的幾點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