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巍
微信公眾號具有公益性質,本案最大的爭議焦點是,在具有公益性質的微信公眾號上使用他人享有著作權的圖片,是否構成侵權?
2019年9月29日,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對外公布一起著作權糾紛案,判令被告榮昌報社賠償原告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有限公司經濟損失及合理費用共計2萬元。
《葫蘆兄弟》是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于20世紀80年代原創出品的系列剪紙動畫片,至今已經成為中國動畫經典,該電影中“葫蘆娃”的人物形象早已家喻戶曉。
動畫片《葫蘆兄弟》的造型為七個小麥色肌膚的中國古代男童形象:四方臉、眉毛粗短、大眼睛、黑眼珠、眼尾處有三根長長的睫毛、頭頂一個彩色葫蘆、頸戴葫蘆葉項圈、身穿坎肩短褲、腰圍綠色葫蘆葉圍裙、脖子短、頭部幾乎與肩部相連、赤腳、四肢短而粗壯。
《葫蘆兄弟》DVD盒正面印有上海電影集團公司、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出品字樣。《葫蘆兄弟》曾獲優秀美術片獎、兒童少年電影優秀系列美術片獎、電影長片類評審團特別獎、“美猴獎”中國動畫長片大獎等多項榮譽。
2012年3月30日,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就上訴人(原審原告)胡進慶、吳云初與被上訴人(原審被告)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著作權權屬糾紛一案作出(2011)滬二中民五(知)終字第62號民事判決,終審認定“葫蘆娃”角色造型為美術作品,系由胡進慶、吳云初創作的職務作品,胡進慶、吳云初享有署名權,著作權的其他權利由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享有。2015年12月30日,制片廠變更為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美影”)。
2018年7月11日,上海美影的委托代理人向上海市盧灣公證處申請辦理證據保全公證。在公證處公證員和工作人員現場監督下,代理人使用公證處提供的清潔過的ipad及無線網絡接入互聯網,進行如下操作:一、查看上述設備中的“關于本機”,打開“AppStore”,搜索、下載、運行、登錄“微信”……四、在“微信”中搜索“榮昌報社”,并在該公眾號中搜索“葫蘆娃”,隨后查看搜索結果中的相關文章《娶個榮昌媳婦,你就等于娶了七個葫蘆娃~》《2015朋友圈裝逼神器來了,高清無碼打包放松!》……七、同時對上述過程中部分頁面進行截屏,共得圖片120張。
公證員對上述過程進行錄像,共得視頻文件一段,并從上述圖片中選取20張附于公證書之后;工作人員將上述圖片120張、視頻文件一段刻錄至光盤,一式四張。
根據該《公證書》所附圖片和光盤內容顯示,名稱為“榮昌報社”的賬號認證主體為榮昌報社,該微信公眾號分別于2014年10月29日、2015年1月10日發布了《娶個榮昌媳婦,你就等于娶了七個葫蘆娃~》《2015朋友圈裝逼神器來了,高清無碼打包放松!》的文章。經比對,《娶個榮昌媳婦,你就等于娶了七個葫蘆娃~》使用的七張圖片與原告主張享有著作權的“葫蘆娃”系列美術作品相同;《2015朋友圈裝逼神器來了,高清無碼打包放松!》使用的四張圖片與原告主張享有著作權的“葫蘆娃”系列美術作品構成相似。原告支付了公證費2500元。
2018年11月22日,上海美影就上述情況提起訴訟,與榮昌報社對簿公堂,要求法院判令榮昌報社立即停止侵犯著作權的行為,刪除涉案公眾號使用的侵權圖片;判令榮昌報社在微信公眾號顯著位置刊載侵權致歉聲明,賠禮道歉、消除影響;判令榮昌報社支付原告侵權賠償款、合理維權費用共計5萬元。庭審后,上海美影變更訴訟請求,撤回了前兩項訴訟請求。
本案最大的爭議焦點是,在具有公益性質的微信公眾號上使用他人享有著作權的圖片,是否構成侵權?庭審中,訴辯雙方圍繞這一焦點展開了激烈的論辯。
上海美影指出,原告是中國規模最大的美術電影制片廠 ,亦是中國歷史最久的動畫制片廠之一,在國內外都具有較高知名度。《葫蘆兄弟》是原告于20世紀80年代原創出品的系列剪紙動畫片,至今已經成為中國動畫經典,該電影中的角色“葫蘆娃”的人物形象早已深入人心。上海美影依法對《葫蘆兄弟》及“葫蘆娃”角色造型享有著作權,而被告在官方微信公眾號“榮昌報社”(rongchangbao)中大量使用了原告享有著作權的圖片,且未取得原告的任何授權,屬于侵犯原告著作權的行為。
被告榮昌報社答辯稱,被告系公益性的事業單位,也是國家的政府機構,該微信公眾號于2010年10月才投入使用,沒有任何的收益。針對原告所訴的侵權,榮昌報社認為,公眾號對葫蘆娃的使用,其實是對葫蘆兄弟的宣傳,且此事并沒有造成任何影響。榮昌報社同時承認自己對互聯網保護的意識不強,但認為參照網絡作品的價格標準,原告訴訟的賠償和維權費用5萬元金額過高。
榮昌報社提出,案涉公眾號2014年就使用了葫蘆娃,但原告直到2018年才起訴。原告隔了四年時間才起訴,是蓄意起訴。榮昌報社同時指出,原告所說的“大量使用的圖片”,其實只有七張,是否屬于“大量使用”,需要法庭作出判定。
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認為,葫蘆娃造型設計者通過繪畫設計獨特的五官、身體比例、服飾色彩及線條,塑造了具有獨特個性的葫蘆娃角色造型,具有藝術性、獨創性和可復制性,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二條、第四條第八項對美術作品獨創性及藝術美感的要求,屬于我國著作權法意義上的美術作品。本案中,原告提交的動畫片《葫蘆兄弟》DVD、(2011)滬二中民五(知)終字第62號《民事判決書》等證據,能夠證明原告享有“葫蘆娃”角色造型美術作品除署名權外的其他著作權利。在被告沒有提交相反證據的情況下,本院認定原告對“葫蘆娃”角色造型美術作品享有除署名權外的其他著作權利,其合法權利依法應受法律保護。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47條的規定,被告未經權利人許可,在其微信公眾號“榮昌報社”(rongchangbao)上使用涉案作品的行為已構成對原告享有的涉案作品著作權的侵犯,依法應承擔停止侵害、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庭審后,原告確認被告已刪除了涉案圖片,并自愿撤回第一項、第二項訴訟請求,本院予以準許。對于被告辯稱,其為公益性事業單位,在使用過程中沒有任何收益、不應承擔賠償責任的問題,因上述抗辯理由并非法律規定的應免責的事由,故對其主張,本院不予支持。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49條規定:“侵犯著作權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的,侵權人應當按照權利人的實際損失給予賠償;實際損失難以計算的,可以按照侵權人的違法所得給予賠償。賠償數額還應當包括權利人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權利人的實際損失或者侵權人的違法所得不能確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據侵權行為的情節,判決給予50萬元以下的賠償。”本院綜合考慮作品知名度、侵權行為的情節、涉案微信公眾號的性質以及權利人為維權實際支付的合理費用等,酌情確定被告賠償原告經濟損失及合理費用共計2萬元。
2019年9月29日,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對外公布該案一判決:榮昌報社賠償上海美影經濟損失及合理費用共計2萬元;駁回上海美影的其他訴訟請求。
由此看來,類似葫蘆兄弟的動畫形象中的英雄形象,公眾號等網絡媒體在使用時還得問問出處,不能擅自使用,否則可能會引發侵權訴訟。
編輯:黃靈 ?yeshzhwu@foxmail.com
近年來,隨著自媒體的快速發展,因在微信公眾號上使用圖片不當導致的侵權訴訟時有發生,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特別是對于一些公益性質的微信公眾號而言,在遇到此類訴訟時大多會以公眾號屬于公益性質,沒有營利為由進行抗辯。這其實是對法律規定的誤解,即使是公益性質的微信公眾號,其在通過圖片知識、信息進行分享時,也不能建立在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的基礎之上。
著作權法的相關規定,為我們設置了圖片合法使用的邊界。對于這類侵害圖片信息網絡傳播權糾紛,法院會依據著作權法、實施條例以及最高法的司法解釋進行審查,依據證據規則進行判斷,特別是對圖片作品權利歸屬的審查。公眾號使用他人圖片時為避免侵權,需要考察其是否為原創或許可使用、轉讓。如果不屬于上述情況,還要考察其是否具備法定許可、合理使用等情形。沒有經過權利人的許可,也不具有法定的免責事由,使用他人享有著作權的作品,不論行為人主觀上的心理狀態如何,均構成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