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生英 高象霞
【摘要】本文主要以農村小規模學校教師成長的有效途徑為重點進行闡述,結合當下農村小規模學校教師隊伍現狀為主要依據,從結合多個層次,推動教師專業發展、合理應用現代技術,構建教師發展新模式、信息技術同課堂教學有機結合、立足三走制,推動教師專業發展、擴大教研平臺,豐富教研活動形式這幾方面進行深入探索與研究,其目的在于提高農村教師的綜合素養與教學水平。
【關鍵詞】農村小規模學校? 教師? 專業成長
【中圖分類號】G6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05-0211-01
引言
對于我國農村教育事業長遠發展來講,注重小規模學校教師培養十分重要,其不但同農村學生學習水平與綜合素養息息相關,還同農村小規模學校教學質量有莫大聯系。為此,相關部門需給予小規模學校教師培養高度重視,通過行之有效的手段,推動農村小規模學校教師專業成長,為縮小城鄉教育差距提供有利條件。本文主要分析農村小規模學校教師成長的有效途徑,具體如下。
1.農村小規模學校教師隊伍現狀
以天祝縣華藏寺鎮岔口驛小學為例,學校共有6個教學班,145名學生,15名教師,為典型的農村小規模學校。與其他農村小規模學校有一樣的問題,具體為:第一,教師隊伍老齡化嚴重,比如學校有超過45歲的教師有8名,學校平均教師的年齡為43歲。第二,教師的職稱層次與學歷層次相對較低,老教師多半是中專學歷,對應的職稱是二級教師。第三,教師隊伍學科結構嚴重失衡。音樂、英語、美術、體育等科學教師嚴重缺失,數學和語文教師相對較多,一名教師身兼多職,如語文教師身兼體育和科學,而并沒有美術與音樂專業教師。第四,教師職業發展方向不良,且前景十分渺茫。因為學校教師匱乏,兼職多個學科,多半教師任教學科三種以上,為教學過程中的多面手,給其專業成長帶來十分嚴重的影響。青年教師大多希望能夠調到條件較好的學校中任教。第五,青年教師參與培訓和進修的機會少之又少,而諸多老教師不能滿足新課標教學需求,希望能夠盡早退休。而若想農村小規模學校持續穩定發展,深入剖析上述問題勢在必行,只有找出原因,才能制定針對性措施,才能保證問題得到有效優化。
2.農村小規模學校教師成長的有效途徑
2.1結合多個層次,推動教師專業發展
當前,農村小規模學校所存的問題并非是自己學校就可以優化的,而是需要多方力量協同優化。農村教師的專業發展需要基于農村小規模學校為基礎,以鎮中心學校為目標,朝著更高的層次前進。中小學校通過組織校長會或是教師座談會的方式,增強對區域學校業務與教學指導,且對常規管理工作進行協調。有關教育部門需不定期對教師展開培訓教育,指導各個輔導站進行教師教學能力與教學觀念等培訓,從而推動農村教師專業成長。
2.2合理應用現代技術,構建教師發展新模式
隨著網絡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實現了信息化推動教育現代化,切實實現教育信息化變革,這已成為了當前教育發展的主要趨勢。在此變革內,教師是需要不斷調整且改變其學習方式的群體,這便需要教師學會合理應用新興技術,及在教學過程中科學地運用這些。教師需要時刻找尋面向教育信息化的發展契機。
2.3信息技術同課堂教學有機結合
義務教育的實行,切實提升了農村學生辦學條件。2017年,天祝縣所有農村學校基本實現了班班通,這給信息技術和課堂教學有機結合提供有利條件。
課堂教學同信息技術的有機結合該怎樣進行,通過深入分析,教師可以從下述幾點入手:轉變課堂教學環境與教學模式,推動教育系統結構性變革,基于課本為中心,多種信息化教學資源互相配合,其中包含甘肅省基礎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滬江CCtalk等資源庫;多媒體需要轉變為不但能夠起到教學輔助作用的工具,還能推動學生自主學習以及互助交流的工具。把學生變成信息加工的中心的建構者。
2.4立足三走制,推動教師專業發展
所謂三走制指的是走班、走校、走教,這是因為小規模學校獨特性決定的。實行的三走制,首先展現在“走”字上,其同以往的校本教研有巨大差異。基于一位執教教師為中心,將相同的教學內容,在同一班級內進行三走教學,與學科教師互相幫助,不但能夠提升執教教師的綜合水平,還能切實優化農村小規模學生師資短缺的不足,為推動教師成長的新興校本教研模式。尤其是對音樂教學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學生在課上的主動性、知識方面的收獲,都是對課堂教學效果的主要展現。
2.5擴大教研平臺,豐富教研活動形式
第一,新老教師結對幫教。對于校本研修,需將老教師的作用全面激發出來,促使其結對幫助青年教師。在合作過程中,老教師能夠向青年教師傳授一些教學經驗,而青年教師的教學方式與教學理念還能給老教師的教學行為與教學觀念帶來積極影響,讓青年教師同老教師形成良好的互助關系。
第二,立足于走出去請進來,推動教師成長。組織形式多樣的走出去請進來活動。大力開展走出去請進來活動,通過參與成功學校的教研活動,借鑒相鄰學校教師的教學方法,依托省城名校新興的管理理念,體會其樂于奉獻和積極向上的良好品質。教師會樂于參加,視野慢慢得到拓展,能力逐漸得到提高,活動取得了顯著效果。市級或是縣級組織的培訓活動,及時安排相關教師參與,參加教師務必要認真學習他人的教學模式。另外,學校還需邀請一些有豐富經驗的教師或是專家到學校開展示范課、專業活動等等,從不同的方面推動教師成長。
第三,展開隨機聊天式教研。為了讓教研活動滿足小規模學校具體情況,讓教研教學問題得到優化,進而實現快短平,相關部門大力提倡新興的教學模式,即為隨機聊天式教研活動。講解完知識,放下書本,同其他教師講述剛發生的教學事件,這些看似簡單的聊天,就是教師的即時教研活動。經實踐顯示,此種常規性的校本教研活動生命力較強。其有諸多優勢其中比較奠定的互補性顯著、主題性突出、實效性較強等。
第四,組織聽評課交流活動,推動教師成長。學校在構建教研方案時,各個學期皆會安排教師交流活動,給每位教師提供展示自我的機會。學校的骨干教師與教導主任等對授課教師展開深入點評,如此切實的提升了教師的綜合素養與教學水平。
3.結束語
綜上分析,對于農村小規模學校辦學來講,大力推動農村教師成長勢在必行,它是提升農村學校辦學質量的基礎,也是加強農村教師知識水平與職業素養的關鍵,只有加大農村小規模學校教師成長推動力度,才能確保其存在的效用充分的發揮出,為提高我國農村教育水平提供有利條件。
參考文獻:
[1]李轉龍.如何通過網絡教研促進農村小規模學校教師的專業成長[J].西部素質教育,2019(04):104.
[2]李燕萍.“后撤點并校”時期云南民族地區農村小規模學校建設面臨的困境及對策[J].西南林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7(05):8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