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設優良的班風、學風,對促進學生學習成績提升以及未來發展均存在積極影響。本文首先圍繞建設班風、學風的重要性進行簡要探討,隨后,針對一些有效的良好班風及學風建設途徑開展詳細分析,希望可以為有關研究提供一些參考和幫助,為推進我國教育事業的良好發展進程做出一些貢獻。
【關鍵詞】班風? 學風建設? 有效途徑
【中圖分類號】G625.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01-0212-02
引言
班風主要指一個班集體中所有學生的風貌,學風則為一個班集體的靈魂,優良的班風和學風,可對提升學生學習質量起到積極影響,對促進各環節教學的實效性提升也具有積極意義。基于此,探尋出多種有效的良好班風、學風建設途徑至關重要。
一、建設班風及學風的意義分析
班風是一個班集體的風氣,可將班集體中各成員的精神風貌較為具體的反映出來,針對班級建設而言存在關鍵的導向性作用。開展優良的班風建設操作,有助于促進班集體中師生及生生的和諧關系,在班級中建設一種文明守紀、積極進取的氛圍,使得班集體中的各成員更好的維護班級榮譽、規范自身行為。學風主要包含兩個方面,其一為學生思想道德及行為;其二指學校的治學原則及精神,開展高質量的學風建設操作,能夠為青少年學生的成長及發展提供正確引導,對培養其綜合素質存在重要意義[1]。
二、良好班風和學風建設的有效途徑
(一)注重開展賞識教育
某知名教育家曾指出:想要最大化的挖掘一個人的潛能,就需要對其進行贊賞和鼓勵。具體開展各環節班級管理操作時,教師可將該理念和實際工作加以有效融合,有助于促進班風及學風建設的整體質量提升。
具體而言,想要促進教學質量提升,教師應重視對學生的心理及生理變化提起較高關注,針對一些對學習持有厭惡心理的學生,應深入調查及分析其出現此類心理的原因。導致學生厭學的因素較多,包括想念親人、無法和同學良好相處、學習成績始終沒有明顯提高等。針對這些情況,教師要使學生做到樂學、想學,理應重視對其予以賞識。某作家曾指出:給予孩子一點贊揚,比對其進行很多批評更容易達成教育目的。由此可見,予以學生贊美和鼓勵,有助于促進教育質量提升[2]。
同時,當今學生的思維活躍性相對較高,易對新鮮事物產生好奇,但由于其尚無法做到有效的明辨是非,導致其時常會做出一些違反規定的行為。針對此類情況,教師需要秉持著理解的心態,對其進行引導和糾正,寬容學生所犯的錯誤,并深入探究其出現錯誤的原因,以對其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引導其掌握辨別是非的能力,充分體會到來自教師的尊重,真正認同教師給出的意見,從根本上改變自身錯誤行為。
(二)重視提拔班級優秀人才
想要開展高實效性的班風和學風建設,單純依靠教師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需要和學生共同努力才能實現。基于此,教師應注重提拔班級中優秀的人才,任命其為班級干部,并對其進行明確的職責劃分,有助于更順利、有效的開展各環節工作。當然,開展高質量的班干部任命操作也并非易事,需要對多種因素加以充分考量。其中,可經由自薦以及民主選舉等方式,參考班集體中各成員的意見開展班干部的選舉操作。
通過這種方式擇選出的班干部,不僅可以成為教師的得力助手,在管理班集體的過程中也可以良好的發揮自身作用。在班干部擇選完成以后,教師應做到放手,以促使其充分發揮自身實效性,對鍛煉其自身,以及提升班級整體成員的自覺性均存在積極影響。同時,教師需要定期與班干部共同探討其工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引導其掌握管理班級的有效手段,促使其可以在不斷的實踐和鍛煉中取得良好發展。
(三)對后進生開展針對性教育
積極轉化后進生對促進班風、學風建設的整體質量提升具有重要影響。后進生主要指一些紀律表現較差、學習成績較低的學生,此類學生常由于表現不好,被當作班級的“累贅”,對其提起高度重視,并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操作,進而達到規范其行為、提高其成績的目的,有助于推進良好班風、學風的高效建設進程。
其中,可經由和后進生談心,積極組織多元化集體活動的方式,激發其上進心,使其形成班級主人意識,摒棄消極度日的念頭,積極學習和生活。同時,基于各種因素的影響,教師無法時刻跟隨在后進生身邊糾正其行為及思想,所以,還需要倡導其他學生積極幫助后進生,有助于提升轉化后進生的實效性。
結束語
綜上所述,班風及學風建設本身具有較高的復雜性和較大的難度,因此,班集體的管理及組織人員,理應積極探尋和利用多種有效手段,以充分發揮各環節班風、學風建設實效性為目標,開展相關各環節工作,有助于在促進整體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的同時,有效促進學生未來發展。
參考文獻:
[1]周林,郭衍,張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獨立學院精神文化建設探析——以吉首大學張家界學院為例[J].才智,2018(32):190.
[2]姚振瑀,陳卓,陳會軍.以班集體建設為抓手? 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N+1=1”群體效應下大學生班級管理與班風建設的創新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8(13):9-11.
作者簡介:
張慧敏(1984年6月-),女,甘肅人,漢族,本科學歷,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完美班級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