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
摘要:小學生運算能力的培養,一直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中之重,它不僅關系到孩子們未來數學技能學習方法的積累,還可能會影響到孩子數學思維品質的培養,從而不能很好的建立起較高的數學素養。基于這樣宏觀的認識,筆者立足于自身微觀的課堂教學,以教材提供的素材為主,以三年級的《兩位數除以一位數(首位不能整除)》的計算課為載體,在教學中運用了一些教學策略,使得計算課的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關鍵詞:數學計算教學;算理;教學策略;學具操作;遷移;優化算法
一、算理課的教學,要立足于“親其師,信其道”
“親其師,信其道”——一句耳熟能詳的教育俗語,來自《學記》,是我國古代第一本有關教育的專業著作,古代教育圣賢大家一語道破了良好師生關系對于孩子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良好的師生關系可以讓孩子擁有許多正面的情緒去應對枯燥的學習。
我們知道數學算理課的教學,一向給人枯燥乏味的印象,在這樣的背景下,要讓孩子們主動的去探究、獲取知識,除了應用一些常規的教學策略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以外,我想,親切、和諧的學習氛圍也是必不可少的。這樣的教學氛圍能創設良好的師生關系,從而讓學生帶著飽滿的情緒進入上佳的學習狀態。我們相信只有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學生才會積極、主動地探索求知。
二、算理課要有形式多樣的引入
眾所周知,情境教學法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已為大多數教師所熟知并運用,新課程標準明確的指出:計算應是學生經歷從現實生活中抽象出數和簡單的數量關系,在具體的情景中理解,并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應避免繁雜的運算。蘇教版數學教材常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主題圖以及熟悉的生活情境來引入新課的學習,這是非常符合兒童的心理特征和認知規律的,充分體現了“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有數學”這一課改精神,然而,在本次計算教學中,我認為,導入的情境并非是本節課的主旨,在實際教學中不一定非得采用生活情境,才能進行計算教學,除非能創設出相當合適的教學情境,才會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
三、算理課要多運用學具(小棒)的操作
我們在算理課的教學過程中,通常會把數與形的知識結合起來,引導孩子們從數的方面進行抽象思維,從形的方面進行形象思維。本節課即是讓學生通過對小棒的操作,促進了數形知識結合這一過程的完成,逐步建立起數形結合的數學思維方式。
因此,在算理課上讓學生動手操作學具不僅可以幫助他們理解生澀的算理知識,還能較快的掌握計算方法,教會他們掌握數學知識的學習方法,培養建立起數形結合的思維方式,同時,學具的操作也是一種主動學習活動,它具體形象,容易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方便幫助孩子們建立學習模式,也有利于理解知識等特點。
四、算理課要善用遷移規律
蘇教版數學教材一個比較顯著的特點,即新舊知識之間有著密切的內在聯系,舊知識往往是新知識的基礎,而新知識往往是舊知識的發展與延伸,這就決定了在我們的數學教學中可以充分運用遷移規律,讓孩子們自己去探索新知識。
因此,我常在算理課的新知探究環節中,采用學習中的遷移規律,將學生獲取舊知識的經驗遷移到新知識的學習中,特別是理解算理的過程。教師通過發掘新舊知識的共同因素,就可以溝通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逐步提高學生學習和探索新知識的能力。
學習活動的遷移是一個具有長期性、復雜性的過程,我們應該在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的過程中做到循序漸進。并根據學生接受的知識,使遷移由已知到未知,由淺漸深,由簡至繁,由易到難,孩子們能更好地建立起學習模式,才能不斷進步。
五、算理課要鼓勵算法多樣化,善用算法優化
在數學算理課的教學中,每一種類型的計算題的計算方法都會出現多種計算方法,但從整個算法教學的系統來看,應該是有一種方法是最好的,最優的,它應該會是學生后繼學習的需要。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既要重視算法的“多樣化”,也要重視算法的“優化”。怎能處理好其中關系?我想,多種計算方法的交流,以及各種計算方法的體驗是比較重要的。學生在交流和體驗中逐步學會選擇,學會使用最優,學生才會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還能使他們逐步體會到“多中擇優,優中擇簡”的數學思想方法。
除此以外,我們在考慮算法多樣化的同時,還應該思考“最優化”。在計算算理課教學的課堂中,我一般與學生交流和展示了多種算法以后,就會引導學生自行尋找最優化的算法,讓孩子們通過比較,從而理解“條條大路通北京,但我們只選擇最近的道路”,給孩子們逐步滲透優化的數學思想。
總體來看,在計算課的實際教學中,我們不僅要繼承傳統計算教學的扎實有效和發揚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更應該冷靜思考計算教學對孩子們后續學習能力的培養,抓住教材的特點,考慮孩子的實際情況,考慮兒童的心理特點,聯系現實生活,在計算教學中不斷總結經驗,不斷改善教學方法,使計算教學在算理、算法、技能這三方面得到和諧的發展和提高,為孩子們創設一個充滿童趣、富有活力,讓他們樂學、愛學的學習環境,使枯燥的計算教學富有活力,讓計算的課堂變得讓學生有所期待!讓計算的課堂變得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