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11 月20 日,北京師范大學校長董奇在第五屆中國教育創新成果公益博覽會“育人·心理健康”論壇上表示,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亟需關注。
在董奇看來,目前中小學心理健康工作仍面臨很多困難,包括在不同區域、不同類型、不同學段的學校中發展不均衡,心理健康教育的師資不足,專業水平亟待提升,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標準和配套評估,等等。
尤其在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方面,董奇表示,目前存在著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數量不足的問題,在全國范圍內,沒有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小學、初中分別占比49.2%、41.0%。其中,在農村學校,沒有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小學、初中分別占比63.7%、61.2%。與此同時,教師資質門檻和專業化水平也亟待提高,在有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小學、初中學校中,擁有專職教師的分別只有13.5%、32.1%。
究其原因,董奇認為,這與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編制在很多地區未能真正落實有關,個別地區存在編制被占用的情況。此外,現有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職業發展路徑不暢,專業支持不足,與其他“主科”相比,工作量認定比較困難,職稱評定困難,加之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缺乏專業技能培訓和學習機會,使得師資隊伍缺乏規范化、常態化的補充機制。這也使得中小學心理健康課授課方式比較單一,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比較傳統,以談話、測評為主,多停留在表面的宣傳。
“但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也不只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責任。”董奇表示,班主任在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中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可部分班主任對自身在促進學生心理健康中的作用認識不到位,比如學生出現心理健康問題時,會認為“這是心理教康老師的工作內容,與班主任關系不大”;再如班主任處理班級工作時,更重視學生問題帶來的危害,而忽略學生的心理狀態。而且,班主任自身的心理健康狀況堪憂。“班主任日常工作多,壓力也很大。”據董奇介紹,32.6%的四年級班主任和43.7%的八年級班主任職業倦怠情緒嚴重;下班感覺精疲力竭不想做任何事情的四年級班主任占58.7%,八年級班主任占64.8%;工作時感到身心俱疲的四年級班主任占39.9%,八年級班主任占41.6%。

北京師范大學校長董奇
除了班主任,董奇表示,中小學的學科教師更多關注學科知識學習,對學生心理感受和需求關注不夠。“中國好老師”的一項調研結果顯示:教師最關心的學生問題是“學習被動、上課走神”,對學生感受、情緒體驗關注度普遍較低。
對此,董奇建議,在給教師減負的同時,要根據心理健康教育發展的新需求,努力提升師資隊伍的專業化水平。并加大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專業學生的培養力度,為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在編制、職稱晉升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加大對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培訓,促進專業化發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