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因瓷器具有較高價值且瓷器生產窯口、燒制年代、擁有者均存在較大差異,其價值也出現一定差異。瓷器最高價值可達上億元,一些人為了自身利益開始大量生產仿制品,通過一定造假方法將現代瓷器偽造成文物瓷器。根據造假方法情況,偽造瓷器鑒定難度各不相同。一些人員基于經驗不足、鑒定水平較差等原因,仍無法正確鑒定瓷器。對此,相關人員要不斷提高自身鑒賞水平,避免上當受騙。
關鍵詞:瓷器;鑒定;欣賞
我國是瓷器之鄉,通過瓷器為世界帶來巨大貢獻,在商朝時期已掌握了燒瓷技術[1]。在后期技術改造與發展中,我國瓷器得到進一步發展,如青花器與唐三彩等。瓷器文化與歷史文化相呼應,瓷器研究可為我國歷史考證提供重要依據。
1 瓷器一般鑒定方法
當前,需進行鑒定的瓷器基本有上百年歷史,為文物范疇,文物主要分為世代家傳與出土文物兩種類型。瓷器文物歷史悠久,并受到一定腐蝕,一般可借助碳半衰期對瓷器燒制時間進行判斷。此種方法會對瓷器產生一定損壞,在開展瓷器鑒定工作時,會結合鑒定人員經驗鑒定瓷器出產年代[2]。相關史志資料不會對所有瓷器制作工藝、特點、產地及外形等都進行詳細記載,人們可借助了解各朝歷史、文化特征、燒瓷技術發展及相關歷史事件等,結合瓷器外觀造型搜索與之匹配的朝代,同時結合推測結果判斷瓷器燒制年代及其他信息。此種方法無法保證鑒定結果的準確性。
觀察瓷器青料。我國早期瓷器制作主要以進口料為主,在不斷發展中瓷器青料發生巨大轉變,主要有混合料、國產料與進口料三種類型。其中,國產料具有淡雅、明亮、青翠等特點,若是在民窯中可能表現出發灰的感覺。進口料具有艷麗、鮮明、深沉、濃重等特點,也會產生黑色斑塊。對瓷器朝代進行鑒定時,可借助觸感進行判斷。鑒定人員需詳細研究進口料和國產料,準確掌握青料在各個朝代所具有的特點。
觀察瓷器紋飾,瓷器紋飾可將瓷器朝代特征體現出來。分析紋飾時,可分成兩個類型,即主題紋飾及輔助紋飾。兩種紋飾在布局方面有所不同,如遠近和大小等,在不同主題瓷器中較為常見。因此,鑒定瓷器紋飾時,嚴禁將快速獲得的結果設定為最終目標,要認真觀察各種紋飾,對其背后深層含義進行分析,并根據時代背景分析獲得正確信息。
觀察瓷器胎釉。相關人員在鑒定瓷器時,還要準確判斷瓷器胎釉,此方法需鑒定人員對各朝各代胎釉特征情況足夠了解。因瓷器產地與年代差異,其窯爐溫度、制作工藝、胎釉的化學成分等也會存在一定差異。如明朝胎釉較為肥厚,并逐漸向靜止、細白方向轉變,而晚清時期則以粗糙胎釉為主。
2 不同朝代瓷器鑒賞
2.1 宋瓷鑒賞
當前,宋瓷現存量較多,基本由博物館展出,便于專家研究宋瓷重量、開片、胎土、釉色及器型等知識,促使人們對宋瓷的了解更加深刻。人們經常會不自覺地探索未知事物,對古代與未來均愿意投入一定精力進行研究,進而使自己能更加了解世界,提高自身知識豐富性。瓷器是我國文化瑰寶,對人們有著較大吸引力。貫耳瓶是宋瓷中的佼佼者(圖1、圖2),現存宋官窯瓷器涵蓋尊、爐、瓶、洗、盞托、碟、盤、碗等樣式。宋官窯瓷器釉色單一并不華麗,同時紋飾裝飾較少,卻能使觀者有種端莊肅穆的感覺。
宋瓷莊重古樸氣質主要源于文化沉淀,同時與當時統治者喜好存在較大關聯。宋朝皇帝詩人情懷濃厚,所以宋官窯瓷器也呈現出古樸端莊及淡泊名利等特點。對宋瓷的鑒定主要對貫耳瓶造型進行仔細觀察,并觀察其宋代官窯標記情況,同時結合手感等方法判斷瓷器真偽。因宋瓷包含了上古之風中的大氣,所以明清兩朝出現大量貫耳瓶仿制品,但不論采用何種仿制手段,均難以仿制宋瓷韻味。雖然摩明清貫耳瓶屬于仿制品,但是其經濟價值與研究價值仍較為豐富。圖中兩件貫耳瓶為基本造型:頸兩側是筒形耳、高圈足、扁腹、粗頸、敞口。兩者器型雖略顯不足,但均非常莊重古樸。以此種角度分析,只要能了解宋朝官窯瓷器的歷史積淀,即可鑒定宋瓷真偽。此外,貫耳瓶線條敦厚渾圓,體現出當時人們天人合一的思想,鑒定人員通過器物形象可了解當時的世界。
2.2 明瓷鑒賞
在鄭和下西洋時期,明朝基于自身強大的海上力量,使其與各沿海國家貿易得到強化,絲綢與瓷器出口量進一步擴大,促使明朝經濟獲得進一步發展,促進瓷器領域進步,創造出大量新型瓷器,同時瓷器質量得到進一步提升。該時期瓷器大量外流使當前市面上的瓷器存在大量仿制品,若是不認真、全面鑒定瓷器,極有可能上當。要想深入鑒賞瓷器,則需要對明朝文化、經濟及政治背景進行充分了解,尤其是其審美時尚與生產技術等方面。此外,需要經常接觸實物,進行比較,不斷積累經驗。只要相關人員能積極實踐、認真總結,并聯系歷史進行分析,即可有效鑒定瓷器真偽。景德鎮是明朝著名瓷器生產地,在今天也是我國瓷器生產重地。明朝是瓷器的一個轉折時期,其將青瓷改造為青花瓷,不斷對青花器進行發揚。而五彩瓷在明朝也非常著名。由于明朝皇帝喜好存在較大差異,明瓷顏色變得豐富多彩。如明洪武青花纏枝花紋碗,其風格和元朝較為貼近,而青花較為灰暗,圖案排列非常疏朗,不似元朝較豐滿,主要為扁菊紋、釉里紅裝飾,與元鳥獸及人物等裝飾存在較大差異。萬歷時期,由于貴族奢靡,五彩瓶裝飾更加華麗,制作已達到極盛狀態,其造型、胎體等非常厚重。雕塑與鏤空是其主要裝飾手法,題材以嬰戲圖、纏枝蓮、風、龍為主。對于青花,萬歷前期以回青為主,中期后主要為浙江青料。五彩紋飾用彩以紅色為主,構圖繁密,富麗華美,表現效果較為刻意。
2.3 清瓷鑒賞
當前,市面上清朝瓷器一般為仿制品,主要原因是清代與當代距離較近,流傳瓷器較多,制作工藝非常普遍,一般人員無法對仿制品進行充分鑒別。鑒賞清朝瓷器時要更加認真仔細。清朝對五彩器與青花瓷也較為推崇,同時創造出琺瑯彩與粉彩等類型,且瓷器造型優美、胎體薄、胎質堅細,收藏價值較大。如清乾隆款粉彩九桃天球瓶,圈足、圓腹、直頸、直口微撇。通體桃樹一棵,九枚桃子,葉茂枝繁,桃樹旁繪一簇月季,非常富麗。圈足露胎,款為“大清乾隆年制”。該瓶是清宮瓷器,紋樣具備乾隆時期飾彩濃厚、繪寫精細等特征。粉彩是康熙時期以五彩為基礎并結合琺瑯彩工藝而創燒的彩瓷[3]。打底為玻璃白,色調顏色的深淺有所不同,立體感強、柔和粉潤。粉彩主要通過國畫沒骨法呈現,具有轉折抑覆及陰暗深淺等效果,相比五彩單線色調有著鮮明對此。
3 結語
當前,相關人員采取的鑒定方法基本是通過自身知識與經驗結合的形式判斷一件年代未知的瓷器,然而沒有人可以對各個年代瓷器燒制特征進行全面、深入的了解,鑒定人員在面對一件造型新穎的陶瓷時,無法對其進行準確判斷。因此,筆者認為瓷器鑒定手段缺少準確性,只有持續豐富自身瓷器知識,積累鑒定經驗,才可以一步步地提高鑒定準確性。
參考文獻
[1]甘莉莉.探討關于博物館瓷器收藏的方法研究[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8(14):98-99.
[2]焦迪.瓷器鑒定之我見[J].神州(下旬刊),2018(7):213-214.
[3]張正義.奇幻瑰麗——沈陽故宮藏清代瓷器鑒賞(上)[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6(3):40-50.
【作者簡介】朱江(1972—),男,漢族,遼寧遼陽人,本科,中級館員,研究方向:東北歷史、地理、博物館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