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形勢下的博物館文物安全工作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項目。文物是人類發展過程中遺留下來的寶貴遺產,也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護文物是博物館安全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博物館免費開放以后,安全工作面臨更大的挑戰。加強博物館安全防范體系的建設,制定多元化的安全防范措施,讓這些措施相互作用、相互聯系,能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從而落實好文物保護工作,發揮好文物的重要作用,進一步為博物館創造更多的經濟收益和社會效益。
關鍵詞:博物館;文物安全;問題
1 問題的提出
博物館一般地處當地的中心位置,交通便利,人流量較大,分布范圍廣,與人民群眾的距離近,展廳中的文物數量較多且分布情況較復雜。另外,目前不少博物館已經成為集教育性和觀賞性于一體的公眾學習課堂,更是對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近年博物館改擴建的規模也越來越大,很多博物館在改擴建的過程中引進了不少國內外先進的安全防范技術或設備。這些現代化的高科技手段可以全方位地負責博物館和文物的安全保衛工作。但是,在發展過程中還是出現了不少問題,如重技術、輕人防的隊伍建設問題,重宏觀、輕微觀造成過失行為處理不當的問題,重管理、輕制度的問題。例如,2011年1月28日,湖北黃岡博物館發生文物被搶案件。2月,江蘇如皋博物館發生16件文物被盜案。5月,故宮博物院發生9件參展文物被盜案。從以上案例可以看出,這些博物館雖然都設計了先進、敏感的安防監控系統,但還是屢屢發生文物被盜、被搶案件。由此看來,博物館文物安全保護工作還應該以預防為主,將人防、技防、物防相互結合起來,創新安全保護工作,提供新思路,這才是目前形勢下需要思考的重點。
2 博物館文物安全工作中的問題分析
根據對全國246個博物館設置的設備的調查,可以發現143個博物館的設備設施齊全,但是還有占41.8%的103家博物館的設施設備不齊全。另外,從投資的資金上看,地方博物館投資的力度較小。從設施的安檢驗收上看,公安機關已經驗收的博物館占55%,但還有110家博物館沒有通過公安機關的安全驗收。從博物館制度建設上看,238家(96.7%)博物館已經構建了安全管理制度建設,但還存在8家(3.2%)博物館沒有制訂對應的安全管理制度。從博物館安全隊伍建設上看,大部分博物館使用的是全職的安保人員,很少存在臨時安保人員。
從以上調查可以發現,博物館的文物安全工作達標率偏低。出現這樣問題的主要原因是:①缺少統一的博物館安全防范標準。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每一件文物都使用了防爆玻璃進行保護,設備的使用、管理和維護工作都能跟上,人與設備配合程度很高,做到了45年零偷盜。而我國其他地區的大部分博物館只有一級文物才會配備防爆玻璃。在安防的壓力下,由于技術設備的不達標,不少文物只能常年躺在倉庫里。②不少博物館領導還存在預防認識不足的問題,只有接受了沉痛的教訓才能認識到問題的根本。③部分博物館常出現人防、物防、技防落實不到位的情況。如夜間很少有領班保衛,風險預防等級偏低。④博物館的技防設備裝備不完善,報警器和監控器的安排存在死角。存在重技術、輕人防的隊伍建設問題,過分依賴技術設備,忽視了人防的重要性。另外,還存在重視檢查、輕視解決等待解決問題。
3 博物館文物安全工作中防范管理體系的建設
3.1 博物館文物安全工作中防范管理體系建設的重要性
文物見證了我國歷史文化的發展過程,承載著文化的傳承,而且不可再生,有很高的研究價值、科學價值和不可估量的經濟價值。根據文物狀況可以探究當時的文化、經濟、政治等發展狀況;通過展示文物,傳達給民眾更多的創造精神和勤勞智慧;在社會發展過程中,充當載體,塑造良好的文化形象;博物館出售文物相關的圖像作品、紀念品等還可以增加更多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以做留念與宣傳。因此,文物保護在博物館工作中占據重要的地位,保護文物的安全是博物館的重點任務。在博物館文物安全工作中,防范管理體系建設十分重要。防范管理體系的建設需要從以下幾點入手:
①人員的管理教育工作。首先,需要樹立安全管理防范的意識,加強安全防范管理教育的第一道防線的建設。其次,需要積極開展安全防范管理技能培訓。再次,需要不斷評估安全工作,根據評估結果隨時調整工作,并加大監督工作力度。從次,加強博物館工作人員對文物保護制度的學習,并根據制度培養良好的工作習慣,并從上到下嚴格地按照制度執行。確保“人人有責任,事事有人管”,形成一切按章行事的良好風氣。最后,需要定期檢查文物庫存,保證文物的安全,了解文物的現狀。
②安防隊伍建設。首先,人是文物的保護直接締造者,也是文物的直接接觸者,文物的安全可靠性是安全管理者在用人時需要著重考慮的問題。其次,長期的思想政治學習是安全工作順利實施的重要法寶。再次,要不斷提高從業人員的經濟待遇,從而降低人員的流動性,保證安全工作的長治久安。最后,要加強保衛人員培訓力度,同時注意發動群眾防衛的重要力量。
③經費的保障。在經費劃撥的階段,發揮財政資金的導向作用,按財政計劃傾斜安全保衛經費。在資金充足的情況下,使用現代化的技術手段,不斷完善人防、物防、技防等手段。加大安全保衛經費投入,確保文物安全和保衛工作具備充足的資金,減少工作中松、散、軟的情況出現。
④安防的應急預防。博物館文物的保護工作可以根據不同性質的安全問題,制訂針對不同問題的安全防范管理的計劃,并從多角度出發制訂出多元化的應急總預案。從應急安全的程度、可控性、影響的范圍等方面建立相關的應急處理部門。
⑤動態評估機制的建設。博物館需要根據自身的需求對可能出現的安全因素進行有效的預測和分析,并制訂可行措施,為安全防范管理體系的動態化評估機制的建設制訂合理的解決措施。及時發現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監督管理人員在文物管理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正確使用管理建設體系,實現對人防、物防、技防動態化和客觀性的建設,以此來保證文物安全工作的發展。
3.2 博物館文物安全的技術防范體系建設
在文物保護的過程中存在不少隱患,如技防查詢、勘察被忽視,無法及時發現隱患。因此,需要加強博物館文物安全的技術防范體系建設。
①博物館文物安防系統的技術解決方式。安防工作需要根據入侵探測技術、視頻監控技術、聲音探測技術,擴大監控的范圍。加強深度防護體系的建設,制訂四道防線,第一道是博物館外圍,第二道是博物館監視區域的范圍,第三道是博物館內部的防護區域等,第四道是對庫房或者展廳墻壁、通道等位置的監控。
②博物館消防和系統技術的解決方式。這部分包含了火災自動探測報警及其聯動系統的建設,消防水系統的建設,室內消防栓系統的建設,氣體滅火系統的建設,滅火器配置系統的建設,空氣采樣感應系統的建設。
③文物安全防范評估決策系統的建設方式。文物安全防范評估決策系統的建設需要先制訂整體的建設框架,之后,需要建立立體化防范體系。及時發現文物安全工作中的隱患,為管理者提供科學的決策依據,對犯罪分子形成足夠的威懾力,降低文物案件犯罪率。
4 總結
隨著社會的進步,文物保護工作成了博物館工作的核心,同時也是重要的社會工作。社會效益是文物利用的基礎,科學利用文物可以產生對應的經濟效益,塑造良好的文化形象。我國是一個擁有悠久歷史文明的國度,文物作為這些文明的承載,需要加以安全保護。但是在保護工作中,出現了重技防、輕人防,重宏觀、輕細節,重隨機管理、輕制度,重檢查、輕實干等一系列問題。為了保持文物保護的長效性,需要不斷提高工作人員的法律意識,健全文物安全保障規章制度建設,完善文物安全防范措施,打造安全保衛力量,充分發揮文物的社會價值和歷史價值,讓歷史文化得以有效傳承。
參考文獻
[1]楊令飛,汪佑霖.文化遺產保護與中國——貝紹院士在中山大學人類學系的講座[J].四川文物,2005(04).
[2]李飛.范式轉型:“文化遺產”語境下對博物館工作的再思考[J].博物館研究,2013(04).
[3]高永麗.2007中國“文化遺產日”陜西精彩閃耀[J].文博,2007(08).
[4]陳建強,劉茜.用科技更好地呵護文物[J].決策探索(上),2019(01).
[5]徐琪歆.文化遺產保護的復雜性——談作為現代文物保護修復技術的“中國書畫修復”[J].榮寶齋,2016(01).
[6]李梅,劉勤學.關于博物館景觀陳列設計的表述方式——場景描述的思考[J].中國博物館,2008(04).
[7]沈強.從《偉大勝利》展覽看大型主題展覽獲得成功的原因及其啟示[J].中國博物館,2008(12).
[8]李春玲.初探國際博物館日對中國博物館發展的影響[J].中國博物館,2008(12).
【作者簡介】楊濤,女,本科,山西省忻州市原平市博物館保管,文博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