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初中教學課程體系當中,語文學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直以來都備受關注與重視。在現代化的教育理念下,初中教學工作的開展,應當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從學生學習的主觀需求出發,優化、改進課堂教學策略,增強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促使其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獲得深刻的學習體驗、學習感悟。文章基于作者自身的實際教學經驗與學習認識,首先簡單分析了基于學生主體性開展課堂教學的意義,然后主要就基于學生主體性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策略,提出了部分探討性分析、建議,以期能為教學工作的實踐提供參考。
關鍵詞:學生主體性;初中語文;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0)05-0047-02
當前,初中語文教師應當將如何基于學生的主體性開展課堂教學作為一個關鍵課題,積極加強研究、探討與實踐,既要客觀認識到基于學生主體性開展課堂教學的意義,又要借助對課堂教學策略的改進、優化,使學生學習的主觀需求得到滿足。
一、基于學生主體性開展課堂教學的意義
從小學進入到初中之后,學生的學習課程體系大大擴展,新增加了多門學科,但語文學科的重要性依然最為突出,因為其不僅關系著學生的漢語言文化知識學習,同時更關系著學生思想精神、價值觀念、人格情感的塑造,對學生的人生發展,具有深遠影響。因此,初中語文學科的教學,一直以來都備受關注和重視。
然而,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方法,在如今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已經不再適用,沒有考慮到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自身的主觀需求以及其身心特點和認知規律,忽視了學生在教學過程當中的主體性。這樣的情況,便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極大受挫,對學生的自主思考、深入探究造成了限制,未能發揮出學生自身的能動性,使得教學難以取得最為理想的成效,阻礙了學生的學習和發展。為此,如今教師應當基于學生主體性,從學生的身心特點、認知規律出發,改進、優化課堂教學策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出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可以表現出更高的積極性、能動性,獲得更為深刻的學習體驗、學習感悟,如此才能使課堂教學取得理想成效,促進學生的學習、發展。
二、基于學生主體性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策略
1.激發學生對語文的主觀學習興趣
初中學生的一個主要特點,是身心、思維與行為活動主要受興趣的驅使。所以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想增強課堂教學的活力,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來,全身心配合教學的開展,就必須首先激發出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這是非常關鍵和重要的一個前提。課堂導入,是一堂課最起始的環節,對整堂課的教學成效影響非常大。以往教學,教師常常容易忽視此環節。為了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教師應巧妙設置課堂導入,通過這一環節來增強學生的主觀學習、探究欲望,發揮出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并保證教學成效。
例如,對于《世說新語》這一篇課文的教學,如果教師按照傳統的課堂教學方法,一開課就讓學生打開課本,閱讀課文,程式化地推進課堂教學進程,便肯定會讓學生感到枯燥、無聊。而如果教師設計一個課堂導入環節,一開課不忙于讓學生打開課本,而是以講故事的方式,為學生簡單闡述課文內容,這樣便能夠起到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效果,激發出學生進一步學習、了解的興趣和欲望。故事講完,課堂氛圍也就活躍了起來,此時教師再抓準時機切入教學,便可以讓學生主動地參與教學,全程積極配合教學的開展,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2.合理應用情境教學法
初中語文的學科教學內容并不抽象,但是卻充滿了思想、情感的表達,這對于缺少生活經驗、社會閱歷的初中生來說,可能是較難理解的,會對他們的學習造成不小的阻礙,難以取得理想的教學成效。而情境教學法的應用,則可以有效解決相關問題。情境教學法是一種非常具有開放性的教學方法,其主要的操作方式是基于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然后將學生置于這個情境之下來開展教學活動,通過情境來活躍教學氛圍,增加學生的主觀學習體驗,彌補學生本身在經驗、閱歷上的不足,使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課文。并且,情境教學具有非常新穎的形式表現,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使其更加主動地參與學習,用心配合課堂教學開展,進而顯著提高教學的效率與質量,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成長與發展。
例如,考慮到初中生缺少生活經驗、社會閱歷,因此在初中語文的課堂教學中,除了掌握基本的字詞句之外,他們可能較難理解作者的意圖、思想,這會對學生的學習造成阻礙。為了解決這個教學難題,教師便可以創設教學情境,彌補學生主觀經驗的不足,在課堂上增強他們的主觀體驗、主觀感悟,從而加深他們對作者意圖、思想的理解,真正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以《背影》這一篇課文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將課堂創設為課文中所描述的月臺的情境,然后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按照文章當中的動作描述,還原作者父親買橘子的情境,通過這一番的觀察和參與,學生便能夠更加深入地感受和體會到父親的愛意,與作者形成情感上的共鳴,真正對學生起到思想和情感上的教育、引導效果。
3.加強對信息化技術的應用與整合
目前,全球社會都已經進入了信息化時代,信息化技術在社會當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深入,各個行業、領域都在朝著信息化的方向建設、發展,在我們的教育、教學領域當中也是如此。實現教育信息化,是我國未來教育改革的一個關鍵目標,多項中央教育文件都明確強調,在一線的教學實踐當中,要加強對信息化技術的合理應用,以豐富教學的方式、方法,開拓教學的途徑,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提高教學成效。信息化技術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優勢在于,信息化技術具有多樣的表現形式,而且交互功能非常強,可以極大地豐富課堂教學方式、方法,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并且其能夠極大地降低語文教學的抽象性,幫助學生直觀、形象地理解、記憶語文知識,使學生對語文知識形成主觀、深入的理解。
例如,很多古詩詞教學,對于學生來說都是較為抽象的,僅憑文字其實難以調動學生的情感,不能讓學生深刻體會到詩詞想要表達的思想,這個時候教師通過對信息化技術的應用與整合,便能改善教學情況。以《觀滄?!愤@首古詩詞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通過信息化技術,在網絡上收集登山望海的視頻,并對視頻內容進行剪輯、整合,使之成為一個時間長度在3分鐘到5分鐘的微課視頻,盡量展現出大海吞吐日月、氣象萬千的壯麗景象。然后在教學中,讓學生觀看視頻,結合對詩詞的學習,便更能體會到作者以景托志、胸懷天下的進取精神,使教學取得更加理想的成效。
結 語
除了上面所提到的幾點之外,為了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進一步突出學生的主體性,教師還應當嘗試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合作學習同樣是一種以學生主體性為基礎的教學方法,其可以引導學生完全自主地投入學習,這能夠幫助學生獲得更為深刻的學習認知,而且可以使學生在合作學習的相互探討、交流中,得到思維上的碰撞,開拓他們的思想、眼界,如此便可以讓學生更好地學習、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曉強.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打造高效課堂[J].文教資料,2019(5):46-47.
[2]焦德武.基于學生學習方式變革的初中語文高效課堂建設策略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9(52).
[3]胡大發.芻議積極心理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與應用[J].華夏教師,2018(33):28.
[4]湯麗丹.少教多學,建構高效課堂——初中語文教學模式的探討[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8(1):29-31.
[5]張高社.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發揮學生主體性——合作學習實踐與探索[J].新課程,2016(2).
[6]申承燕.淺議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主體性發揮策略[J].考試(綜合版),2012(9).
[7]楊利賓.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體現學生主體性的途徑[J].好家長,2015(4).
[8]趙紀華.淺議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學生主體性策略[J].中華少年,2017(19):48.
[9]田冬梅.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主體性策略研究[J].成功(教育版),2012(11):21.
[10]畢 雯.基于學生主體性強化的中學語文教學策略[J].池州學院學報,2009(1):150-151.
[11]李國泰.談初中語文學生主體性教學[J].卷宗,2015(1):182.
[12]徐師品,徐一波.初中語文高效課堂教學策略探索[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1(22):76-77.
[13]何 波.優化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策略[J].語數外學習(初中版中旬刊),2013(11):28.
[14]于麗娟.少教多學,構建高效課堂——初中語文教學模式的探討[J].學周刊,2014(5).
[15]褚文軍.構建高效課堂,強化初中語文教學質量[J].中華少年,2019(5).
[16]陳發珠.如何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地位[J].考試周刊,2013(58):44-45.
[17]高 晴.初中語文主體性教學初探[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8(11):98.
作者簡介:申美蘭(1979—),廣西玉林人,中學語文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中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