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互聯網+”戰略在教育行業的全面實施與推進,給中小學教育帶來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沖擊和挑戰。教師的專業發展與成長迎來了巨大的變革,同時對創新教育的改革發展及科技教師隊伍的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部分科技教師應用互聯網技術的水平不是很高,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科技創新課、科技創新活動的實施。那么,如何利用現有互聯網技術,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呢?文章作者根據親身的教學實踐以及對這一問題的探索,談談科技教師通過掌握哪些信息技術手段促進專業成長。
關鍵詞:互聯網;科技教師;信息技術
中圖分類號:G451.1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0)05-0095-02
當今世界是一個全球化、信息化、網絡化的時代,互聯網等技術的飛速發展,給教育帶來了生機,更帶來了沖擊和挑戰,同時對創新教育的改革發展及科技教師隊伍的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技教師在教學中運用各種現代教育技術教學,可以充分利用各種教學媒體的光、音、色等信息輸出功能,立體地刺激學生多種感官參與認識活動、創造活動,使抽象變得具體,使復雜變得簡明,使不可見變為可見,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激發學生創新,從而達到教學過程的優化和高效。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對于豐富教學內容,開闊學生眼界,引起學生對學習科學、科技、創新發明、探索自然奧秘的興趣,增強思考力、想象力和創造力,都有積極作用。掌握常用的信息技術手段,對教師的知識結構、思維方式和教學水平、專業發展的層次都有很好的促進和提升作用。如何基于現有互聯網技術手段,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呢?筆者根據親身的教學實踐以及對這一問題的探索,談談科技創新教師在互聯網+背景下專業成長的途徑與策略。
一、利用好學科專業QQ微信群,學習交流,分享提高
QQ微信現在無疑已經成為我們當代中國人當中普及最為廣泛的即時通信軟件,作為科技教師要時刻關注科技創新群中的相關比賽或前沿信息、其他教師的資源分享(包括群共享和網絡鏈接等),積極參加群活動——例如群視頻課堂或群中定期的講座和研修主題、多和做得好的,經驗豐富的其他教師主動交流,充分利用網絡平臺,有效地突破時空的限制,擴大交流范圍,增強教師自我成長的實效性。目前中小學科技創新的主流QQ群主要有:中國科技輔導員、中科院未來科學家成長、全國創新教育聯盟、科技創新大賽輔導員、全國科創大賽教師群、創造力教育學習交流群等。
二、熟悉常用的備課資源庫,與時俱進,豐富內容
科技創新課程不同于傳統的一般課程,課程內容集趣味性、創新性、科學性特點為一身。課程的內容隨著時間的推進要不斷地更新與補充。在互聯網時代,解決資料問題似乎很簡單,但如何能迅速找到適合科技創新課程的優質資料,可不那么容易。以下是筆者在多年工作過程中總結的常用的備課資源庫,主要有6種。
(1)文檔類。文檔類包括PPT、Word、PDF等,原則有一個就是多分享,我們就可以多下載,這是一個良性循環的過程,常見下載文檔的網站有:百度文庫、道客巴巴、豆丁網、學習資料庫、統一下載站。
(2)制作類網站:極客迷、我愛制作網、中學生科技網、學生科技網、肉丁網、電子制作發燒友、科創論壇等。
(3)發明創新類網站:愛稀奇、專利之家、佰騰網。
(4)比賽資源類網站: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全國青少年科學影像節。
(5)微信公眾號:劉松科技工作室、小學科學教學、中科院物理所、環球物理、普象工業設計小站、最黑科技、果殼、手藝門、奇思妙想、物理大師、狂玩科學等。
(6)電視及自媒體節目:我愛發明、了不起我的國、發明迷、生活里的科學、大腦游戲、少年愛迪生、T and D 科學實驗室等。
三、掌握視頻處理方法,提升技能,課堂添彩
在平時上課過程中,我們可能會用到微課這種教學方式,同時課程素材會用到各種各樣的視頻。一般視頻片段的時間都不會太長,所以我們在無法直接下載視頻的情況下,可以采用錄屏的方式。關于錄制視頻我們可以選擇屏幕錄像專家、會聲會影X6或者更高版本、Camtasia Studio 8中文版,360瀏覽器自帶錄屏功能軟件快剪輯等軟件。最后一個錄屏軟件集視頻錄制及處理功能為一身,體積小,操作簡單。如果只是簡單的視頻切割、合并、截圖、制作動態圖、轉碼等,我們用QQ影音播放器就可以實現。通過動圖、視頻的加入,會讓你的課堂更具生動性和互動性,提高課堂效率,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關注科技相關比賽信息,以賽促教,提升內涵
科技類的比賽主要分為主管單位組織和民間組織的賽事。以我校為例,上半年的賽事主要有重慶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重慶市科技模型大賽、銅梁區科技節、重慶市科技節、全國科技活動周、學校科技活動周、全國青少年科學影像節、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創新與實踐活動(英文縮寫“NOC”),下半年的賽事主要有重慶市科技模型大賽、重慶市爭當小實驗家比賽、重慶宋慶齡少年兒童發明獎(宋慶齡基金會)、全國校園發明創意大賽(發明與創新雜志社)、未來科學家創意大賽(中科院老專家技術中心)、全國科學素養大賽(課堂內外雜志社)、重慶市創新思維大賽(DI)、數碼探科學比賽、科學調查體驗活動。學校自行組織的活動有每期的科技活動周,全國科普日、科技活動周的相關活動。2019年為了更好地優化與規范各級各類賽事,經自主申報、專家評審和公示等程序,教育部確定“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等29項競賽活動為2019年度面向中小學生開展的全國性競賽活動,科技創新相關比賽項目,共計13項,具體比賽信息都可以在相應的官網查詢。
互聯網技術手段可以促進科技教師專業結構各要素互動。提升教學能力和知識水平,應用網絡技術探究問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優化提出問題的環節,能夠喚起教師發現問題的欲望和解決問題的熱情。為了適應探究性學習的需要,教師應積極主動地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促進教師專業素養的提升。互聯網是教師自主學習成長的重要抓手,更重要的作用是幫助教師迅速走出成長過程中的“高原期”,突破最困難的瓶頸時期。無論哪個學科的教師,掌握一定的信息技術手段和方法,才能有效適應新時期的教學挑戰。
互聯網+教育為我們展示了未來教育的美好前景,但教育信息化的實現,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作為科技教師,掌握基本的信息技術手段是時代發展、個人進步的內在要求。我們將不斷實踐、不斷探索、不斷提高、不斷積累經驗,為實現科技創新教育現代化、信息化貢獻智慧和力量。
[參考文獻]
[1]季長清,宋 林.新互聯網模式下教師專業成長研究[J].中國科技信息,2010(20):256-257.
[2]孟 波.“互聯網+”時代教師的專業成長[J].遼寧教育,2016(13):7-8.
[3]周劉波.“互聯網+”時代的教師專業發展路徑[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7(6):90-94.
[4]李 珍,李世祥.論“互聯網+教育”時代高校教師之變[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5(12).
[5]胡樂樂.論“互聯網+”給我國教育帶來的機遇與挑戰[J].現代教育技術,2015(12).
[6]楊 哲.新建本科高校青年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發展現狀與對策探討——以陜西高校為例[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5(14).
[7]辛學偉.“互聯網+”背景下小學教師專業技能提升策略研究[J].長江叢刊,2017(35).
[8]張雪輝,李曉閑,李之鋒,等.“互聯網+材料分析測試技術”信息化教學的設計與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7(49).
[9]馬 冰.“互聯網+”對遠程教育的影響及對策[J].農業網絡信息,2017(11).
[10]楊曉占.馮文林.“互聯網+”背景下“光電類”研究生“雙創”教育的新思維與新路徑[J].教育現代化,2017(46).
[11]侯亞茹.“互聯網+”環境下網絡課程在高校的運用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7(21).
[12]羅起蘋,李忠木,趙文昌,等.地方高校青年教師多媒體教學探討[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7(10).
[13]尹永恒.“創意家具家居專題設計”課程中電腦輔助設計環節的改革與探索[J].美與時代(上),2017(10).
[14]陳 林,陳佳男.教育信息化為職業教育發展帶來的新方向[J].長江叢刊,2017(28).
[15]李智強.借力互聯網助推大學英語教學[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7(10).
[16]鄒海鷗.論高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7(5).
基金項目:重慶市2019年度教育綜合改革研究課題“初中教師減負增效的策略研究”(19JGY15)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劉 松(1988—),男,河北保定人,中學一級教師,碩士,研究方向:STEM及創客教學、教學研究與教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