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云
摘 要:聽說讀寫是初中語文教學中最基礎的四項教學,而閱讀教學又是其中四項基礎教學中的基礎所在,因此教師要重視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在目前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課堂中普遍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本文就針對這些問題探究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課堂有效展開的策略,并且提出了幾點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教學策略
眾所周知,閱讀是一個獲取信息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斷地積累知識,從而提高語文水平。要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首先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再充分的利用時間開發學生的課外閱讀,最后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進行閱讀。這樣才能更好的幫助學生在閱讀中獲取更多的知識,下面對整個過程進行詳細的說明。
一、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從古至今,興趣一直都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動力。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要從小做起,從學生剛步入學習時,教師就要知道對學生進行閱讀興趣的培養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但是在實際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課堂之中可以發現,大部分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比較弱,對閱讀沒有興趣。究其原因是在于學生的閱讀量不夠,而且即使學生進行了閱讀,讀的一些圖書也大多都是漫畫、網絡小說。這種閱讀質量不高,對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毫無幫助。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的教學方法有很多,比如說創設情境、在課堂上開展一些小游戲、開展角色扮演、舉辦閱讀比賽等,都可以充分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熱愛閱讀,并在不斷閱讀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例如,在進行課文《春》的閱讀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找尋和春天有關的視頻和圖片,還有作者朱自清寫本篇文章的歷史背景,在課堂合適的時機播放給學生看,讓學生通過觀察能直觀的基本了解課文的內涵。而且在課堂上給學生播放視頻、圖片可以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閱讀思考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生的閱讀興趣也可以得以提高。在整個過程中,課堂的氛圍都是比較的輕松愉快,學生可以主動的進行思考,其主體地位也得到了充分的彰顯。[1]
二、開發學生課外閱讀,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教師如果想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就不能光靠課堂上的閱讀教學,還要讓學生充分利用自己的課外時間來進行閱讀,逐漸提高自己的閱讀水平。課堂上的閱讀知識內容有限,而課外閱讀是對課堂上的知識內容進行豐富和補充。所以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遇到一篇經典文章時,就可以給學生推薦這位作者所書寫的其他幾篇優秀的文章,讓學生利用課外的時間進行閱讀,從而對作者的理解與認識更深,在閱讀該作者的文章時也能理解得更加深刻。教師要給學生推薦優秀的文章,那么其本身就要對閱讀書目有一個充分的了解,并且深入的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這樣才能推薦學生所喜愛的且文章質量高的文章進行閱讀。學生開展課外閱讀的方向也有很多,比如說教師可以給學生開放學校的圖書館、網絡圖書館、地區圖書館等免費的閱讀資源,這樣學生就不需要付出任何的費用及代價,就可以閱讀到很多優質的書籍。
當然教師需要注意的是,在學生進行課外閱讀之前,要對學生進行一個閱讀方法的指導教學,保證學生能自主地進行課外閱讀。
比如,說在學習老舍《濟南的冬天》時,教師可以在學習完這篇課文之后,為學生推薦老舍其他的文章,比如說《駱駝祥子》、《趙子日》等。在學生課外閱讀進行到一個階段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些分享活動,讓學生之間自由交流自己從老舍的文章中所學習到的知識點,這樣可以鞏固他們在閱讀中的收獲,也可以促進他們表達能力的提升。[2]
三、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教師進行閱讀教學是具有一定目標的,這個目標也是要幫助學生深刻的理解以及掌握文章的內容。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一個青春叛逆期,在這個階段他們對于具有哲理性的問題會非常感興趣,因此他們也會通過閱讀書籍的方式來為這些問題找尋答案。教師可以利用這個特點,根據自己所要教學的文章內容來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在文章中找尋答案。這樣帶有目的性的閱讀,可以讓學生對文章能夠更加快速準確地閱讀,并且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認知能力問題、處理能力、信息掌握能力都會得到提高,可以為他們以后的閱讀奠定良好的基礎。
例如,在學習安徒生《皇帝的新裝》時,教師可以先預設一個問題“本文講述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請在閱讀之后簡要概括。”然后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學生進行閱讀,之后再選取幾名學生來簡要的概括這篇課文。教師在學生閱讀前就提出問題,由于初中生的特殊心理,他們就會更加有欲望想要去閱讀這篇文章。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閱讀,學生就會產生一種探究的欲望,在閱讀文章時就會更加細心的去搜尋問題的答案,那么對文章的了解程度也就更加高,從而達到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目的。
四、總結
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利用各種手段來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讓他們在閱讀中積累知識,從而不斷提高語文素質。
參考文獻:
[1]王小奎.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J].西部素質教育,2019(4).
[2]許玉妙.讓學生帶著問題走出課堂[J].課外語文(下),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