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春橋
摘 要: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明確教學目標、優化教學設計、活用教學方法、營造課堂氛圍、適用教學手段、精煉教學語言、精心設計問題、適時全面評價,多種方法和手段進行有效教學,努力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讓學生從學習中學會學習,從嘗試中學會探索,從探索中學會發現,從參與中得到發展。
關鍵詞:課堂教學;有效教學策略;優化措施
新課程實施以來,全國各地都在積極實施新課程教學改革。在新課改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著一個普遍的問題就是教學重形式、輕實質,高投入、低產出,學生沒有得到真正有效發展的教學低效現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我們認真研究教學的策略,更新觀念,發揮主觀能動性,鉆研教材,把握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改革課堂教學評價的辦法,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為了能探索自主、高效、充滿活力的課堂教學,取得顯著成效,如何進行有效教學?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在以下幾點進行了一些嘗試:
一、明確教學目標,提高教學內容的有效性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指揮棒,它在數學教學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它限定著課堂教學的整個過程,對保證課堂教學有效進行至關重要。新課程標準要求“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方面目標的有機結合。知識與技能是學生認識數學世界的載體,是學生搭建數學知識結構的必然階段。過程與方法是到達彼岸的橋梁,是學生掌握知識、運用知識、提高認識、豐富數學學習經歷的重要途徑。情感態度價值觀是一種升華,是構建并完善素質、人格和世界觀的重要保證。數學教學的每堂課都應該努力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
如新授課的教學目標,應著重指明學生對概念、定義、法則、定理、原理、公式、性質等應經歷的具體過程和要達到的認知水平,如通過哪些操作實驗或問題情景引入新知,引導學生經歷怎樣的過程;知識學習的水平是識記、解釋性理解還是探究性理解,具體要求是什么;同時明確,伴隨學習過程學生在數學基本能力的提高、數學思想方法的領悟、情感態度的發展等的具體表現。
二、優化教學設計,提高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是師生雙邊參與的動態變化的過程,學生是生動的獨立的主體,教師是這一動態變化過程中的設計者、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教學設計要求應以學生發展為本,教師在創造性地思考、深入鉆研教材的基礎上,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創設良好的教學情景,實現教學過程的互動,引導學生在主動探索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能力。合理有效的教學設計是提高數學課堂效率的關鍵。
優化課堂教學設計就是按照有效學習的目標,從學生的發展出發,從有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學生知識的掌握上考慮,對課堂教學進行科學安排。新課導入、情境創設、遷移過渡、操作實驗安排、練習設計、活動組織等都應精心準備,周密布置,聯系學生的生活環境,立足于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背景,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增強學生學習的樂趣和信心,使創設的情境達到內容鮮活化、過程活動化、解題探索化、交流互動化、思維多樣化、體驗有效化,從多個層面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全過程。
三、精心設計教學過程
教學是由教師指導的學習過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數學教學就是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數學活動,在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積極交往和互動中,完成學習任務,實現共同發展。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擔負著教的職責,起著主導作用。教師要為學生提供真實的數學情景,要積極引導學生經歷數學化、再創造的活動過程;同時,要為學生提供反省活動的機會,要留給學生進行質疑、討論、思考的時間和空間。教師要認真履行對學生數學學習的組織、交流、支持、點拔、咨詢、促進等責任,但教師的主導并不是教師可以決定、替代和包辦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精心設計問題。設計的問題要有層次性,有利于不同水平的學生進行思考和探究;要有明確指向,有利于學生開展議論和理解數學。問題的提出要適度,符合學生探索求知的需要,既有思考性又有可行性,既能引起學生學習興趣又能引起認知沖突。
四、營造課堂氛圍,提高教學交往的有效性
教師要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就要轉變傳統觀念,打破正統的教學方式,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積極創設和諧、激情的課堂氛圍,增強師生之間的教學互動。要改變教師與學生之間單向的教學互動,尋求建立一種有效的雙向或多向的師生教學互動,通過師生、生生之間多層次的富有成效的互動、交流,讓學生掌握知識,發展能力。師生間的互動交往不追求形式上的熱鬧,而應追求實實在在的質量和效果。一個好的課堂,就好像一個廚師做一道色香味俱全可口的菜,我們知道,一道好菜除了主要材料以外,還必須添加適量的佐料,佐料放多了,失去了主料的原味,不放佐料也不行,雖然有營養,但難以下咽。在數學課堂教學也是如此,只要有一兩句風趣的話或者一兩個幽默的動作,就是足以引起學生的興趣,然后在將他們的興奮點遷移到學習中來。
總之,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有效教學策略需要我們熟練掌握,靈活運用,最終服務于新課程的數學課程目標:讓學生從學習中學會學習,從嘗試中學會探索,從探索中學會發現,從參與中得到發展,激活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興趣,激起學生潛在的創造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追求有效,是基礎教育課堂教學的永恒主題,是一種理想的境界,它的實現需要一個過程,需要我們老師去實踐、思辨、提升,使它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