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紅丹
摘 要:高中語文教學在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以及綜合素養方面是不可替代的,教師在教學中要將語文的效用盡可能地展示出來。只有培植學生的創新思維,才能讓他們對文本有自己的理解,才能讓他們在作文中表達真實的自我,才能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發現更多的問題,總之創新能盤活語文,能激活思維,也能讓學生以新的視野重新打量語文。
關鍵詞:高中語文;語文教學;創新思維
在一般人的認知里,總覺得數學、物理等學科才需要創新,對于語文來說,只需要積累不需要創新。其實這是一種偏見,將積累的東西靈活地運用到生活中去,就是創新,這是自己不同于別人的對生活的獨到的見解,語文學習中需要這樣的創新。教師要朝著這個方向去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
高中學生學習的時間比較緊,學生的學習任務多,大多教師在課堂上往往壓縮提問時間,將節省的時間用于一般認知、答題方式的講解上。在傳統的教學中,常認為只有教師的講才是課堂的學習,學生提出就是浪費時間。其實真實的狀況正好相反,學生不先去預習,不先去發現問題,教師的講就變得盲無目的,毫無重點,甚至會出現學生會的在不停地講,學生不會的卻一字不提,在某種程度上就是真正地浪費時間。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給學生提問的時間也要給他們提問的機會。課上對一些針對性的問題做一些拓展就可以了。既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又讓他們真正進入文本。學生要問的問題是他們自己真正不會的,不是教師預設的;學生在聽取別人問題的同時,可能又有新的思考,這些都引發了他們創新的思維。
以統編教材的《一個人的遭遇》為例,教師讓學生就題目提出相關的問題,讓他們從自己的生活,認知,閱讀體驗出發,提出他們想知道的問題。以前總是教師問問題,現在反過來了,能給學生更多參與的興趣,以激發他們去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思考。學生的問題也是多個維度的。有問,為什么是一個人的遭遇而不是一群人的遭遇,為什么不直接說是什么遭遇,是不是這些遭遇很多,只能籠統地說。有學生問,為什么不直接說出這個人的具體名字,是不是這個人不是具體的某一個人,而是某一類人。
教師將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收集與羅列,然后寫在黑板上,讓他們帶著問題閱讀。在閱讀中,他們會自然地去解決問題,在解決的工程中,他們需要自己想辦法,這個過程就是創新思維生長的過程。
二、培養學生辨別問題的能力
創新思維最大的特點,就是學生要有一定的辨別能力,能對相關的認知進行分析,在擺脫原有的思維桎梏基礎上的一次新的思考。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培養學生的辨別能力,就是要讓學生去分析其中的對與錯,進而生成自己的思維。當前的語文課堂出現得最多的現象就是,教師講什么學生記什么,教科書上說什么,他們就背什么。換言之,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都是圍繞著別人的思維轉的,自己的思維只要來背誦與識記。其實這樣的學習狀況,學生的創新思維是得不到鍛煉的,進而他們的語文素養也得不到根本上的提升。因此教師要創設機會,激發學生去辨別,讓他們發出自己的聲音,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多地讓課堂的不同思維得以迸發。
還以這課為例,文中有這樣一段描寫:站了一會兒,感到穿心的悲痛,又走回火車站。在那邊我連一小時也呆不下去,當天就回到了市里。教師讓學生將這一段以表演的方式展示出主人翁內心的情感。當學生進入到具體的情境中的時候,他們都留下了悲苦的淚,這是因為他們真正地進入了文本所描繪的那份凄涼中。因此他們在表演中發,“我”沒有流下一滴眼淚,這是不符合常理的。這是學生基于體驗的一次辨別,也是在體驗基礎上的文本的一次思考。這是學生跟作者之間的一次對話,這也是他們對課本原有答案的一次挑戰。教師要鼓勵學生有這些的創新思維,因為它能讓學生在文本中前行得更遠,素養落實得更具體。
三、培養學生展示思維的能力
在展示思維的過程中,也是學生真正進行創新的過程。因此教師要給學生更多的思維上展示的機會,思維的產生與發展總是在交錯中前行,在前行中壯大。比如創新思維能力的提升,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想象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實踐能力;同時想象力的發展也能促進這些能力的改觀。
還以這課為例,文中對主人翁的描寫無論在心理上、形態上,還是外貌上都是非常成功的。教師要讓學生將其中的寫作手法進行內化,進而運用到現實中去,這是一次寫作思維的展示,但更多的是展示學生的創新思維。題目是這樣的,教師讓學生留心觀察身邊某些人物的語言,具體的動作,不一樣的神態,獨有的外貌,進而開啟想象的翅膀,描寫一個“擠公交”的場面。
這就是給學生一個充分展示思維的機會,因為在文本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都有所感觸,因而思維容易被激發。有學生寫道:公交車在我眼里就如一座富礦,慢一步,似乎就是我的末日。匆忙中,我踩著別人的腳。那人惡狠狠的眼光,逼得我放慢了腳步。這里充分體現了他在動作描寫上的創新。
四、結束語
只有培植學生的創新思維,才能讓他們對文本有自己的理解,才能讓他們在作文中表達真實的自我,才能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發現更多的問題。高中語文教學在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以及綜合素養方面是不可替代的,教師在教學中要將語文的效用盡可能地展示出來。創新給語文課堂以汩汩的清泉,讓學生在清澈的水流中激越著自己的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