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冰
摘 要:當前新課改的不斷實施,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也多了很多新的要求,因此教師在課堂上進行教學時已經不能只依靠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應該結合實際的學生學習情況進行教學模式的制定,同時結合現代先進的教學手段,設計符合學生學習情況的教學計劃,讓學生在課堂的學習中實現自我能力的鍛煉。閱讀能力的培養是學生語文能力提高的重點。要讓學生在課堂的學習中端正學習態度,能夠主動的進行閱讀習慣的養成,主動的進行閱讀能力的鍛煉,在閱讀的過程中實現自己的語文綜合學習能力的有效提高,有效的達到新課程標準要求的課堂教學目標。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
傳統的教學理念中,教師和學生普遍認為學生只要在課堂的學習過程中,跟著教師的學習安排,按部就班的完成學習任務即可,學生不需要在課堂的學習過程中,表達自己的學習意見,但是實踐證明,這樣填鴨式的教育扼殺了學生的創造能力,不利于學生的長期學習能力的培養。學生長時間在這樣的學習課堂中,不會達到閱讀能力的有效提高,在課堂的學習中也沒有養成正確的學習習慣。因此,提高小學生閱讀能力,營造適合學生閱讀的課堂學習氛圍,讓學生能夠在多種多樣的閱讀活動中養成優秀的學習習慣,從而達到學生綜合能力提升,對小學生的其他科目的教育也會帶來很好的啟示作用。
一、設計具體的問題情景,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在小學生的年齡階段,普遍會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有很強的好奇心,也會有
很高漲的學習熱情。因此,教師要將教學的重點放在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上,設計有趣的教學活動,發揮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地進行文章的閱讀,在潛移默化中進行閱讀習慣的養成,發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要作用。進行問題情景的設計,能夠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也能夠有效的鍛煉自己獨立思考的學習能力的養成,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達到綜合學習能力的有效提高,從而實現新課程標準要求的教學任務。
例如,教師在進行《柳樹醒了》這一節知識的教學時,就要結合實際的教材內容設計合理的問題,讓學生進行自我探究。比如,“春天有什么特點”、“春天的柳樹有什么特點”等等問題。學生首先繼續文章的詳細閱讀,結合教師所提出的問題進行課文的詳細閱讀,學生帶著問題進行文章的閱讀,就會更加清楚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有針對性地進行知識的研究,也能夠在閱讀的過程中更加有利于自己自主學習能力的鍛煉。
二、進行教學活動的合理設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傳統教學中應試教學理念忽視學生在課堂中的角色,總是一股腦地給學生進行文章主題的灌輸,沒有重視學生在這一過程中的重要性,學生一般都是在教師的安排下進行按部就班的任務的完成,沒有發揮自己的主動性,更沒有培養自己主動學習的學習習慣。因此,教師需要在課堂教學時和學生進行積極的溝通交流,了解學生的實際需求進行教學活動的設計。豐富多樣的教學活動也能營造有效的趣味課堂,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閱讀熱情,進行積極的文章閱讀。
例如,教師在課堂進行《桂林山水》這一節知識的講解時,就可以在班級中舉辦本篇文章的朗讀比賽,讓學生能夠積極的投入到這篇文章的朗讀練習中,而且學生在實際的比賽中也能有效的提高自己的學習熱情,激發自己的勝負欲,從而進行努力的練習。比賽的形式不同于學生在傳統課堂中所接觸到的課堂模式,更容易激發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熱情,而且比賽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動態的設計,讓學生在其中盡全力進行比賽,在比賽的過程中潛移默化的也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
三、合理利用多媒體進行課堂的教學,構造高效的趣味課堂
小學生的年齡階段,他們普遍會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有很強的求知欲,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計劃制定過程中,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設計。多媒體技術可以采用多種多樣的形式進行課堂的設計,視頻的形式讓學生從動態變化的角度進行文章的理解,圖片的形式讓學生通過靜態的任務形象觀察其特點。多媒體能夠結合實際的文章內容構建有趣的人物形象,讓學生不斷的在課堂的學習中達到自我能力的提升以及學習效率的有效提高。
例如,教師在進行《找春天》這一課的教學時,就結合教學內容合理的采用多媒體進行課堂的設計。教師可以在網絡上搜索有關春天的圖片以及視頻在課堂上讓學生進行觀察,這樣的形式能夠讓學生更好的在課堂上進行文章的閱讀。而且生動形象的春天景象的視頻能夠讓學生直觀的觀察到春天的特點。讓學生在文章的閱讀過程中更加投入,從而有利于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熱情,也能讓學生不斷的進行閱讀興趣的培養和閱讀能力的提高。
四、結語
小學階段的教學是學生整個學習階段非常關鍵的環節,教師在課堂教學時要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學習觀念,學生有了自我學習的良好習慣,就會積極的投身到課堂的學習中。教師結合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進行教學計劃的改善和安排, 實現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提高,也幫助學生更好的提高綜合素質能力。
參考文獻:
[1]于小紅.淺談多媒體教學法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中),2017.
[2]易海洋.淺談問題探究教學法在小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中),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