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芳
【摘 要】本文深入分析新媒體對大學生心理健康課堂教學的推動作用,力求能夠對有效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的教學效率和提高大學生心理需求的滿足度提供一定幫助。
【關鍵詞】新媒體? ?大學生? ?心理健康教育
在信息化水平飛速提高和智能設備廣泛普及的時代,沒有手機等智能電子設備的大學生寥寥無幾,通過網絡來獲取與生活學習等相關的信息已經成了大勢所趨。新媒體技術的迅速發展使得通過智能設備獲取信息更加便捷迅速的同時,還促進了利用此種方式進行信息制造和傳播的媒介形式的出現。
這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人們進行跨時空交流,而其也為大學生教育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創新式思路模式。
眾所周知大學時期是一個人思想逐漸走向成熟的時期,大學生心理活動豐富,多樣化的大學生活和較為深入的社會參與度決定了在此期間大學生的心理會產生大幅波動。
就目前的形勢而言,大部分高校依然沒有足夠重視新媒體環境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之間的關系。
當代大學生的成長基本都伴隨著新媒體,作為與手機、網絡等具有極親密關系的一代,新媒體成為大學生生活學習娛樂必不可少的一種工具,這也必然會導致大學生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個性行為、道德意識等各方面都深受新媒體的影響。高校在開展教育管理時也可以從新媒體入手,充分發揮新媒體獨特的多樣性、靈活性、即時性、互動性等優勢,有效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率。
一、新媒體的特點
1.即時性。相較于傳統的媒體來說,新媒體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及時迅速,當事件發生時便可以進行實時的報道,信息傳播幾乎沒有任何時間延遲,只要擁有一個有網絡信號條件的智能設備、身處具有網絡信號的地方,任何人都可以對信息實現即時接收和傳遞。毋庸置疑,新媒體技術掀起了一場信息傳播的革命,使得信息傳播不再需要遵守定時傳播規律,成為一種可以無視時間和空間情況的傳播形式。
2.交互性。新媒體的交互性是所有在新媒體環境下生活的人們公認的。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將受眾變成用戶,具有雙重身份——接收信息的受眾和制造發布信息的傳播者。這種體現在用戶身上的雙重身份使得每個用戶都被互聯網聯系起來并相互交織在一起,加強了信息傳播的廣度和深度。
3.超時空性。新媒體在通信衛星和互聯網的雙重信息數據傳輸下發展,打破了行政區域和特殊地形給傳統有線輸送帶來的阻礙。互聯網本身所攜帶的數據庫可容信息量不可小覷,許多信息只要沒有被撤掉,不論時間多么久遠都不會阻礙信息的重新獲取,其所具有的超時空性是現有媒體形式中最強大的。
二、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
1.交互式教學模式的應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是一門公共課程,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一是知識傳授,二是行為訓練,三是心理體驗。
首先,任課教師需要對大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實際需求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并以此為依據制定針對性的學習計劃,比如布置具有個性化的學習任務激發學生對該課程的學習興趣,實現因材施教。
其次,注重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引導方式,在課堂上設置有針對性并且有趣的主題進行討論,增加大學生對該課程的在線討論,以幽默的教學風格拉近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實現其情緒的有效釋放,促進教學任務有效完成。
這種交互式教學模式,一方面讓學生能夠從互動交流中學習掌握相關的心理健康知識,另一方面增加大學生的實踐機會。
2.閱讀資源的應用。合理利用閱讀資源并將其應用于實際教學中,不僅可以避免閱讀資源閑置,還可以對深化教學內容起到促進作用。隨著電子閱讀的風靡和“全民閱讀”等活動的大力提倡,人們開始重視閱讀資源,而智能設備的易攜帶性也方便人們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閱讀。
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堂實際教學中,教師不應該錯過擇優選擇有助于學生接受學習課程內容的閱讀資源的機會,這個機會使用得當會提高大學生精讀相關閱讀資源的頻率,有效豐富教學內容并促進教學任務的完成,讓大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書籍中獲得心靈洗禮和滋養,促進大學生心智成熟,對調節大學生的情緒也能產生積極影響。
心理學相關研究表明,人的情緒對其智力會產生重要影響,輕松愉快的情緒不僅會提升其學習積極性還可以促進其理解力的增強;反之則會降低腦力勞動者的工作學習效率,因此可以看出教師是否有效利用閱讀資源對大學生身心發展至關重要。
3.微群的創建。微群是隨現代網絡和新媒體技術發展而出現的名詞,是微博社群的簡稱,是一個能夠促進人與人之間信息、思想等交流的新空間。微群具備的話題匯聚、信息同步、多模態性及短小精悍等特點對延伸教學范圍起到促進作用。現在智能設備在大學生群體幾乎已經全覆蓋,教師為學生創建心理健康課的微群,通過引導學生更新狀態并在群里發布信息,實現師生之間的意見交換。微群的有效使用,離不開經驗、年齡、生活模式等都相近的人群的積極支持,他們會對彼此產生影響,從而規范大學生的行為處事并培養他們管理自己和他人的能力。
有關科學研究顯示,朋友之間的支持能讓大學生健康水平得到顯著提高,反之則會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產生極大的消極影響。不難看出,如果教師創建微群并對學生進行合理引導,能夠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學范圍大大延伸。
三、結語
從整個社會現狀來看,新媒體的出現及其迅猛發展對人們特別是還處在思想成熟發展關鍵時期的大學生來說,創造了更加便利的學習、交際環境,但是數量龐大的數據信息,又給社會經驗欠缺的大學生帶來了挑戰。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人員亟待實現教育內容和形式的改革創新,這需要社會的共同努力。
(作者單位:山西藝術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王婷婷,林文,郭慧.微博新媒體研究[M].吉林人民出版社,2014年;[2]趙蕓,姚鯤鵬. 新媒體時代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優化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