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新
【摘 要】隨著5G時代的到來,傳統媒體不斷接受著新媒體的沖擊,新聞傳播從“線下”到“掌上”的轉型,為新媒體的運營和傳統媒體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而記者新聞素養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媒體發展的質量。這就要求新聞記者不僅要具備專業的策劃、寫稿、攝像、剪輯等能力,還需跟進形勢,掌握新媒體應用技術,以適應短、平、快的新媒體形式。
【關鍵詞】新媒體? ?新聞記者? ?媒體發展? ?敏銳度? ?新聞素養
由網絡技術、數字技術等引發的媒體融合步伐越來越快,不同媒介形態的整合優勢勢不可擋。5G時代的到來,更是使傳播媒介進入了一體化的新時代。信息數量日漸增多,傳播速度越來越快,記者的新聞采訪能力、寫作能力,對手機APP、公眾號等短視頻、短評論的適應能力也隨之有了更高要求。
筆者認為,在最短的時間內挖掘出更多的新聞線索,并以最快的速度利用新媒體將其傳播出去,是新媒體時代對新聞記者素養的考驗。
因此,在做好傳統新聞采寫編的基礎上,記者更要鍛煉自身的新聞挖掘能力以及創新能力,這樣才可以在新聞素材中找到有價值的信息,并從中提煉新聞內容,這樣才可以使新聞傳播更加快速、內容更加新穎、受眾更加“廣泛”,充分體現了新聞的“新”字。只有如此,傳統媒體記者才可以在當今新媒體時代的高速發展中立于不敗之地。
本文將就如何在新媒體時代提高記者素養進行分析和探究。
一、新媒體環境下傳統媒體的發展現狀
新媒體是指繼報紙、電視臺之后在新的技術支撐下出現的媒體形態,包括互聯網、數字報紙、移動電視。新媒體相對傳統媒體的優勢在于傳播速度快、不受時間限制、內容豐富、覆蓋面廣等優點,新媒體逐漸占領了人們的日常生活。
受新媒體影響,傳統媒體也開始取長補短,以更大程度滿足社會和廣大人民群眾的需求。它們通過媒體融合的方式,實現采集更快,傳播更快,以最快的速度將更好的新聞傳播給大眾,使群眾繼續支持傳統媒體的發展。在這一背景下,新聞記者需要深入了解各類媒體的特點,并根據實際情況,針砭時弊,以不同形式報道出符合不同媒體的新聞。
二、新媒體環境下記者素養的提高
1.用事實說話的能力。真實、客觀、全面、公正、及時、公開的新聞傳播基本原則是當代新聞記者必須遵守的原則,嚴格遵守職業規范更是記者要遵循的職業操守。同時,要注重在新聞調查中保持判斷力、在報道的新聞中體現正確導向、在和人民群眾交流中達成共識,用典型說話、用事實說話、用數字說話,從而呈現給群眾有吸引力、感染力、影響力的新聞,完成高質量的報道。
2.適應新媒體短平快特點的能力。新媒體稿子和文案都具有“短、平、快”的特征。不同于傳統媒體稿件,“短”是指能短則短,以最簡練的語言概括核心信息;“平”是指平易近人,用最親切的語言表達想要闡述的觀點;“快”是指傳播的快速,新媒體要跟進網絡熱點,沒有熱度的新聞就沒有受眾。這就要求記者以最短時間捕捉熱點新聞,提煉新聞線索,并以最快速度發布,同時新聞內容要平易近人,使它更容易被觀眾理解、記住,并能再次傳播。
3.較強的新聞報道寫作能力。寫作是寫好新聞宣傳報道稿件的基礎,一方面多讀書看報,從中發現新聞點;另一方面要經常深入一線采訪,通過自己的切身感受,捕捉新聞線索,做到手勤(勤寫)、腿勤(勤深入基層)、嘴勤(勤問)、腦勤(勤思考)。同時,要善于抓住新聞點,練就“新聞眼”,我們身邊發生的每件事都應有它值得挖掘的新聞價值,作為新聞記者,一定要不斷地挖掘新聞線索,留心觀察、細心思考,從不同的角度發表不同的觀點和看法。在新媒體時代,記者還要掌握更多的多媒體技術,進行超文本寫作,為讀者呈現獨特的新聞報道。
4.對新聞的深度報道能力。對記者來說,一個新聞報道的價值就在于該新聞有沒有深度和廣度。筆者認為,記者一方面要重視選題策劃,多往群眾身邊去,了解百姓生活,深耕本土新聞,另一方面要圍繞媒介融合,拓展播發渠道,通過整合廣播電視、傳統紙媒、微信、微博平臺以及手機APP例如抖音、快手平臺等,將分散化、同質化的內容加以整合,將社會信息資源在主流媒體中進行展示,更好地實現新聞話題群策群力。
5.在新聞采訪過程中的引導能力。在新聞報道中,記者對新聞采訪的設計能力和對采訪對象的溝通引導能力是極其重要的。首先,設計提問時應該具有發散思維,不能固定模式,應該根據采訪對象的不同特征,提出不同問題,從而更加詳細地掌握采訪對象的具體情況,而后在新聞寫作中,簡明扼要地提煉訪問語句。在新媒體文案中,采訪內容要更加簡單明了,用最簡潔的話語表達最完整的意思,這就需要記者在采訪過程中,盡量將被采訪人向主題引導,以獲得較多的新聞信息和線索,提高新聞報道的價值。
6.新媒體技術應用能力。傳統媒體的采、寫、攝、編顯然已經不適用于當今新媒體,除了熟練運用攝像和照相設備,運用電腦和手機編輯文章并發布外,記者還要掌握新媒體編輯形式,適用多種專業平臺和采編后臺,制作網絡短視頻等更多的不同形式的新聞。
三、結語
雖然新媒體時代已經到來,但是傳統媒體的新聞記者不應該因受到沖擊而萎靡不振,必須提高專業能力和素養,順應時代發展。人民群眾對新聞工作者的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廣大新聞記者更應該通過不斷學習知識,不斷創新思路,不斷掌握新技能,以適應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的融合趨勢,制作更多精品新聞,為我國新聞事業發展增磚添瓦,作出自己的貢獻。
(作者單位:山東省臨清市融媒體中心)
【參考文獻】
[1]鮑占芳, 魯亮. 淺談新媒體時代新聞記者應該具備的職業素養[J]. 新聞研究導刊, 2017(24):163-163;
[2]王曉.在新媒體時代如何增強新聞記者的職業修養和專業技能[J]. 西部廣播電視, 2016, 2(4):135-135;
[3]王德民. 淺析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記者應該具備的素養[J]. 西部廣播電視, 2017(13):134-134;
[4]陸華. 新媒體時代背景下新聞記者的職業素養與社會責任探究[J]. 傳播力研究, 2018(32):216-216;
[5]李琦. 新媒體時代背景下的新聞記者職業素養探析[J].傳播力研究,2(26):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