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友維
摘要? ? 果蔬產業是遼中地區農業的支柱產業之一,本文概述了遼中區設施果蔬產業發展現狀,分析了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發展對策,以期為遼中區設施果蔬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 ? 設施果蔬產業;綠色健康發展;現狀;問題;對策;遼寧沈陽;遼中區
中圖分類號? ? F326.13?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20)07-0102-0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果蔬產業是遼中地區農業的支柱產業之一,隨著國務院頒布的《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年)》和《“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逐步實施,果蔬產業也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遼中地區的果蔬產業也得到了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生產規模逐年擴大,產品質量不斷提高,品種結構和茬口安排不斷趨于合理,經濟、社會效益十分顯著。
近年來,沈陽市遼中區政府高度重視設施果蔬產業發展,大力推進日光溫室果蔬生產設施建設。目前,全區設施果蔬生產面積達6 933.33 hm2,年產量達73.15萬t,年產值21.95億元。在設施果蔬主要產區,果蔬種植貢獻收入占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0%,設施果蔬種植產業一舉成為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之一。
1? ? 產業現狀
1.1? ? 裝備設施日趨改進
自2014年以來,新建小區生產設施全部采用了新標準,暖棚建設內徑寬達8 m以上,高跨比超過0.48的溫室占比超過95%;老舊日光溫室小區參照新小區標準進行了改造,生產設施水平逐步改進提高;同時,自動卷簾機、無滴膜等設備也在生產中得到普及應用,大大提高了設施果蔬裝備水平。
1.2? ? 生產服務體系逐步完善
設施果蔬產業的快速發展,使農民新型生產經營主體也得到了長足發展。目前,全區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等生產經營主體達到89家,其與210家農資商店、160余家益農信息社以及200余人經紀人隊伍、2個種苗繁育基地構建了遼中區設施果蔬產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完善了包括科技培訓、種苗供應、田間管理、市場銷售等各環節的產業鏈條,成為遼中果蔬產業的中堅力量。
1.3? ? 輻射帶動效應與日俱增
經過多年的規劃發展,遼中區設施果蔬產業基本實現了設施小區規模連片生產,形成了“面上有規模、點上有水平”的精耕細作生產格局,進而帶動了休閑采摘產業發展。全區已經培育了3個國家級蔬菜標準園、1個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園和1個北方蔬菜基地,建設20個休閑采摘園區,促進了“吃農家飯菜、摘農家果蔬”的鄉村休閑旅游產業發展。
1.4? ? 科技水平不斷提升
近年來,區、鎮兩級農業主管部門每年都開展新品種試驗示范項目3個以上,舉辦設施果蔬農民培訓逾20班次、田間指導500次以上。全區設施果蔬良種覆蓋率達100%,相繼示范推廣了秸稈反應堆、工廠化育苗、配方施肥及熊蜂授粉、防蟲網覆蓋、黃藍板粘蟲、生長燈補光等技術。特別是示范推廣了物聯網智能水肥一體化技術,充分利用有限的水源,減少化肥使用量,提高作物產量,改善品質,促進早熟,取得了較高的單位產出率,改善了土壤結構和生產環境。
1.5? ? 質量安全意識普遍增強
經過多年的探索發展,日光溫室果蔬種植品種在原有番茄、黃瓜、菜豆、茄子、芹菜、辣椒等主要傳統蔬菜的基礎上,逐步拓展了葡萄、草莓、油桃、火龍果等冷棚、暖棚水果栽植,果蔬產品種類更加齊全。在生產中,農戶們重視質量安全和綠色生產,使用低毒農藥、生物農藥和物理方法防治病蟲害,并利用畜禽糞便提高土壤地力,提高了果蔬產品的商品性。截至目前,全區設施果蔬“三品”認證達30個,認證面積達到5 200 hm2。
2? ? 存在的問題
2.1? ? 過量施用無機化肥
設施蔬菜相比露地種植施肥量更大、種類更多、要求更高,不同種類、品種和生育期的蔬菜對肥料的質量和數量有不同的需求。為保障土壤提供2~3茬設施蔬菜產量所需的養分,菜農們大量施用無機化肥,部分未被作物吸收的肥料和副成分殘留在土壤中并持續累積,導致土壤鹽漬化提高、土壤環境惡化,嚴重制約了蔬菜生產的高產、優質、高效發展進程。
2.2? ? 用水管理模式不當
目前,設施果蔬生產中有噴灌、微灌、滴灌及地膜覆蓋等節水灌溉模式,但普及率較低。據統計,多數種植戶還在采用傳統的大水漫灌或小水勤澆等模式,導致棚內濕度大,病害發生發展相對較重;同時導致土壤通透性不良、地溫降低,嚴重制約根系的生長發育;并且引起土壤氧氣含量降低,厭氣型微生物菌活躍,無益微生物菌群主導,耕層土壤土傳病害發生發展相對較重。
2.3? ? 實用技術培訓難
在農村,種糧不如打工的觀念較濃,青年農民外出務工者增加,造成務農人員缺乏、素質下降。全區設施農業從業人口近3萬人,其中年齡在18~30歲之間的占5%、30~45歲之間的約占15%、45歲以上的約占80%。設施果蔬生產中年輕勞動力較少,務農人員年齡普遍在50歲以上,農村青壯年勞動力缺乏,很難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
2.4? ? 綠色綜合防控意識不強
目前,全區多數設施溫室暖棚已連續生產10年以上,土壤有益微生物菌群數量降低、有害微生物菌群增高、病原物及有害蟲卵數量增加,病蟲害發生發展日趨嚴重。個別棚區或農戶對選用抗病品種、培育壯苗、控水、控肥、通風煉苗等農業防控措施應用不當,綠色綜合防治意識不強,阻礙了果蔬產業綠色健康發展。
3? ? 對策
3.1? ? 鼓勵農戶施用有機肥
設施果蔬生產中需要施用大量的有機肥,而有機肥主要來源于畜禽糞便和農作物秸桿。2018年,全區年產畜禽糞便達到231萬t,其中用于本區設施果蔬生產的僅占30%,約70%的畜禽糞便銷往外地。建議市、區政府在畜禽重點生產區域支持牲畜糞便實行無害化處理,并為使用畜禽糞肥的農民提供必要的補貼,降低農民使用成本。
3.2? ? 推廣應用生物炭基肥
由秸稈炭化制成的生物炭有著較大的孔隙度和比表面積,吸附力、抗氧化力和抗生物分解能力都很強,可有效改善土壤結構和理化性質、增加土壤碳含量,被廣泛應用于改良酸化土、沙化土、白漿土等低產土壤,也同樣適用于設施果蔬生產[1-2]。時下,在中科院陳溫福院士的努力下,生物炭技術逐步成熟,其制成品“生物炭基肥”成本與復合肥成本大體相當,在不增加農民施肥成本的基礎上還能解決農民焚燒秸稈污染環境的問題。建議盡快將“生物炭基肥料”納入新型肥料目錄,讓更多農民了解生物炭,推廣施用生物炭基肥。
3.3? ? 加大關鍵技術推廣扶持力度
隨著設施果蔬產業的不斷發展,新技術不斷在生產實踐中推廣應用,區農技推廣部門示范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即:通過灌溉系統使作物在吸收水分的同時吸收肥力養分,改變了“大水大肥”的水肥應用模式,減少了50%的肥料用量和30%~40%的水量,實現了節源增效的目標[3]。建議市、區政府組織相關部門加大研發力度,開發出適合普通農戶應用的生產設備,或采用補貼方式鼓勵支持農戶應用水肥一體化技術。
3.4? ? 推廣綠色綜合防控技術
大力推廣農業防治、生物防治及物理防治等措施,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對果蔬病蟲草害的發生發展進行優化管控,保護土壤及地下水資源,杜絕或減少果蔬產品中的農藥殘留,確保果蔬產品的質量安全[4]。建議針對這些常見問題開展基層農技推廣人員培訓,加強相關技術手段的試驗示范推廣,提高生態控制水平,促進遼中地區設施果蔬綠色健康發展。
4? ? 參考文獻
[1] 張寧.昌黎縣設施蔬菜產業發展現狀與對策[D].秦皇島:河北科技師范學院,2016.
[2] 陳云芬.生物炭與作物健康栽培院士工作站掛牌[N].云南日報,2017-07-20.
[3] 葛承暄.水肥一體化農業物聯網技術的應用探索[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6(4):100-101.
[4] 張力.無公害蔬菜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概述[J].北方農業學報,2005(6):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