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犇
【摘? ? 要】新媒體時代,電視幫忙類節目遇到電視受眾減少、受眾尋求電視幫忙的意愿降低和節目角色設定不清晰等問題。通過對安徽電視臺《幫女郎? 幫你忙》節目的考察,本文認為幫忙類節目應該堅持立足民生、服務大眾思想不動搖;明確節目定位,形成品牌特色;打造精品內容,強化電視媒體的專業性;緊跟新媒體時代的步伐,拓寬幫助渠道。只有不斷創新變革,此類節目才能長久持續地發展。
【關鍵詞】幫女郎幫你忙;幫忙類電視節目;問題;對策
從2003年錢江都市頻道《范大姐幫忙》開播算起,到2020年,幫忙類電視節目已經走過了17個年頭。此類節目憑借媒體的廣泛傳播、輿論監督等特點,能夠切實地為電視觀眾提供各種幫助,所以受到觀眾的喜愛。幫忙類節目也出現了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許多省臺和地方臺都乘勢開播了類似節目,如陜西電視臺《周姐幫忙》、揚州電視臺《新聞女生幫你忙》、南京電視臺《陸姐幫忙團》、河北電視臺農民頻道《非常幫助》和安徽電視臺《幫女郎 幫你忙》(以下簡稱《幫》)等。其中,安徽電視臺的《幫》雖然出現較晚(2008年10月開播),但是節目立足本地,著力打造一支青春靚麗、熱心助人的“幫女郎”團隊,形成了品牌特色,使得該節目在安徽省內受到觀眾的喜愛和關注,曾經連續四年在同時段安徽省市網節目中收視率排名第一。
一、新媒體時代幫忙類電視節目存在的問題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有著17年歷史的幫忙類電視節目也陷入了一些困境。
首先,隨著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高速發展,電視傳媒媒介關注度開始整體下滑。根據索福瑞(CSM)報告顯示,2018年上半年,全國平均每人每天收看電視132分鐘,與2014年上半年相比,下降幅度達到19.02%。只經過短短5年,人均電視收視時長就縮短了半個小時,說明移動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在加速蠶食電視媒介的陣地。[1]新媒體時代,民眾獲取信息的途徑多樣化,借助微博、微信、頭條和抖音等,每個人都可以自由快速地獲取和發布信息,電視受到制作播出條件的限制,在新聞信息的時效性等方面失去了優勢。
其次,微博、微信等自媒體呈井噴式爆發,觀眾的求助需求更多地轉向互聯網,通過微博、論壇等發帖求助,表達個體訴求,希望通過網際傳播產生更大的輿論影響。各級各地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大力推動電子政務和網絡服務平臺建設,極大地解決了民眾辦事難的問題。而《幫》等民生熱線服務類節目受地方平臺、播出時間等限制,傳播效果反而不如論壇發帖,因此受眾通過《幫》類電視節目解決自我訴求的意愿降低。
第三,幫忙類節目的角色設定不清晰,這也是此類節目共同面臨的最大問題。如《幫》節目著力讓幫女郎“感知百姓冷暖,體味浮世人生,致力扶貧救困,解決實際困難。”[2]當然,貼近民生,關注百姓,實實在在為當地百姓解決實際問題,是黨中央對新聞工作者的要求。但是,作為一檔電視節目,在幫忙解決個體的訴求與困擾時,還要講好故事,注意節目的播出效果,不能讓節目碎片化;同時幫女郎在進行新聞采訪和矛盾調解時,也要追求新聞報道的客觀公正,既要讓弱勢群體發聲,又不能越位,不能濫用權力甚至權力尋租。由于以上矛盾,導致《幫》類節目定位尷尬。
如在2019年3月13日《幫》40分鐘的節目中,既有兩會報道、記者“新春走基層”系列,也有人物報道,如《王子洲:22年堅持公益 助力400多寒門學子》,還有家庭矛盾調解,如《結婚不滿一個月,夫妻爭吵不斷》;在2019年3月6日節目中有維權討薪的《員工辭職,美甲店強扣底薪!》,在3月6日的“幫你大變樣,完美蛻變”系列節目中,組織記者幫助普通女性觀眾化妝打扮,改變造型,在幫助觀眾的同時又有植入廣告的成分。同樣,根據民俗“二月二剃毛頭”舉辦的“毛頭秀”系列節目帶有輕松娛樂效果,該活動似乎與《幫》節目主題關系不大。
二、新媒體時代幫忙類電視節目的發展策略
針對以上問題,作為生活服務類節目,《幫》在全媒體時代要取得進一步發展,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實現變革。
(一)堅持立足民生、服務大眾思想不動搖
雖然近幾年受到新媒體的沖擊,民眾在遇到各種問題時,尋求電視幫忙不再是第一選擇,但是,相對于小屏幕的手機,電視還具有超大屏幕、多人共享、營造家庭氛圍等特性,網絡電視更是增加了回看、點播等功能,讓電視也跟上了新媒體時代的發展。
幫忙類節目應立足于服務民生、幫助百姓的定位,深入生活實際,自覺踐行媒體人的社會責任,及時高效地為民眾提供幫忙服務,把工作做實、做好。要認識到,幫助一個人解決一個小問題,對節目來說可能不值一提,但是對于求助者來說可能幫助他解決了一個大麻煩。因此,勿以善小而不為,特別是幫忙類節目,應把服務思想放在首位。
(二)明確節目定位,形成品牌特色
幫忙類電視節目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處理好電視節目和現實幫助之間的關系。
作為一檔電視節目,當然不能僅僅以收視率為標桿,只追求播出效果,但是節目在選題時也要考慮到節目播出后的社會影響。如果節目播出的是一些各種各樣的瑣碎的個體問題,由于時效性、地域性等原因,很難受到受眾的歡迎。同時,既然以“幫忙”為宗旨,面對觀眾各種各樣的問題,又不得不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和資源滿足觀眾需求,進行線下服務。如某電視臺一期幫忙節目中,觀眾打電話咨詢附近哪里有配鑰匙的,作為節目內容播出自然不太合適,但是又需要去幫助解決。當然,從貼近大眾、服務社會的角度,耐心細致地滿足不同觀眾的各種需求,讓觀眾的問題得到解決,能夠積極推進和諧社會構建,符合媒體工作的職責要求。那么,如何用電視節目的形式滿足這些需求,并且讓電視觀眾喜愛,是一個必須解決的問題。
因此要明確幫忙類節目究竟該幫什么樣的忙,是幫助觀眾尋醫問藥、了解醫療保健知識,還是調解家庭糾紛、化解婆媳矛盾,又或者是為弱勢者代言發聲、討薪維權。因為隨著電視頻道越來越多,節目不斷地細分,頻道之間、節目及內容之間存在著一定的交叉重合。以安徽電視臺為例,除上星的安徽衛視,地播頻道有安徽經視、安徽影視、安徽公共、安徽綜藝、科教頻道和國際頻道等。調解糾紛類節目有《家有好大事》、法制情感類節目有《經視說法》《真實事件》《法制時空》、維權類節目有《天天315》、醫療健康類節目有《天天說健康》《健康行天下》《天天健康》,等等。當然,并不是所有的節目都通過熱線電話等方式與觀眾直接對話,為觀眾提供面對面幫助與服務,但是也可以看到《幫》目前面臨的尷尬處境。
觀眾的需求是多樣的,提出的問題也是五花八門的。幫忙類節目要明確自己的定位,突出“幫忙”特色,明確幫什么樣的忙,從而形成品牌特色。
(三)打造精品內容,強化電視媒體的專業性
雖然微博、微信等各種自媒體越來越受到關注,但是從信息內容的真實權威、事件呈現角度的客觀全面等諸多方面比較,電視媒體的專業性、影響力等有自身的優勢。因此,《幫》節目不能僅僅追求經濟效益和廣告效應,節目內容不能帶有比較明顯的植入廣告,應依托安徽衛視的背景,在播出內容上著力打造精品內容,講好民生故事,體現出服務大眾的精神內涵,既注重幫助過程的呈現,又讓幫助落到實處。通過代表性事件或典型性人物的呈現,在滿足個體需求的同時提供社會服務。
(四)緊跟新媒體時代步伐,拓寬幫助渠道
除熱線電話外,幫忙類節目應拓寬信息征集的渠道。如官方網站留言、電子郵件和微信、微博等。目前來看,《幫》除提供熱線電話外,其它求助渠道并不多。
以微信公眾號為例,《幫》的微信公眾號設計也不太合理。《幫》的微信公眾號有三個欄目:直播互動欄目內有可觀看的節目及留言;經視活動欄目提供觀看節目直播時免費專家號抽送、先天性心臟病救助基金申請等;第三個欄目是幫忙商城,主要是商品售賣。普通民眾無法在官方微信公眾號中找到求助途徑或者方式,看到的反而是幫女郎在售賣商品,這也會影響《幫》節目在觀眾心目中的形象。
《幫》雖然也入駐了抖音號,但也許是入駐時間較短、宣傳力度不夠,內容方面以轉發新聞為主等原因,粉絲人數不足萬人,獲贊1.4萬,與自身品牌形象及影響力并不太吻合。
因此,幫忙類節目應緊跟新媒體時代步伐,拓寬自身的求助渠道,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強化與觀眾的交流,提高節目的影響力與傳播效果。
幫忙類節目經過17年的發展,在滿足民眾各種需求,解決民生問題,促進社會進步等方面做出了貢獻。為此,電視臺的新聞人也付出了艱辛的努力,如幫女郎5年時間接聽求助電話100多萬個,短信450多萬條。[3]新媒體時代,信息技術推動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社會觀念的變革,生活方式的轉變。民眾社會需求增加,同時求助渠道也多樣化,因此幫忙類節目的發展遇到一些問題,但是如果媒體人能以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時代使命感投身工作,努力提高工作能力和業務水平,緊跟新媒體時代步伐,把握媒體技術發展趨勢,打造精品內容,拓寬幫助渠道,相信此類節目一定會走得更遠更好。
注釋:
[1]娜布琪.2018上半年電視收視回顧,收視中國2018-08,http://www.csm.com.cn/Content/2019/03-15/2007501380.html.
[2][3]http://www.ahtv.cn/c/2016-08-17/00841638.html?spm=zm5057-001.0.0.1.jx6QC3.
(作者單位:安徽廣播電視臺)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