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志偉

【摘 要】目的:分析并對比中位近中阻生下頜阻生智齒拔除方法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我院在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因下頜中位近中阻生智齒就診的120例患者進行研究,收錄時間統一,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60例、實驗組60例,前一組進行常規鑿骨劈冠法治療,后一組進行高速渦輪鉆法治療,組間比較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組間比較并發癥發生率,包括術后疼痛、干槽癥以及面部腫脹,明顯為實驗組更低,P<0.05。結論:在對中位近中阻生下頜阻生智齒進行治療時,選擇高速渦輪鉆法,可有效降低并發癥發生風險。
【關鍵詞】下頜阻生智齒;鑿骨劈冠法;高速渦輪鉆法;并發癥
【中圖分類號】R2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7-034-01
在牙科疾病中,下頜阻生智齒是非常常見的類型,患病后極容易引發冠周炎,且容易復發,在病情嚴重時還會對其它牙齒造成影響。相較于其它牙齒拔除,下頜阻生智齒的拔除難度較大,且術后不良反應較大,若不能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必然會給患者帶來不良預后。基于此,本院為了進一步提升治療效果,選擇120例患者開展分組比較研究,并將研究內容、結果整理在如下報告中。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經過院內倫理委員會批準,取得同意并簽訂協議后,選擇我院因下頜阻生智齒就診的120例患者進行研究,收錄時間統一在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間遵循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60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22例,最大年齡50歲,最小年齡21歲,均數值(28.41±3.27)歲。實驗組60例,男性40例,女性20例,最大年齡51歲,最小年齡19歲,均數值(28.72±2.56)歲。組間比較性別、年齡資料,體現結果存在一致性,即P>0.05。
納入標準:經過X線檢查,得到下頜阻生智齒確認,且診斷為中位近中阻生;依從性良好。
排除標準:嚴重糖尿病、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者等拔牙禁忌癥;術前1周內月經來潮者;術前1周內出現感冒等疾病者。
1.2 方法
兩組患者就診后進行常規檢查,即拍攝牙片,對牙齒根部、阻生等情況進行詳細了解,分析并評估阻力、牙軸傾斜程度,然后根據結果對手術方案進行確定。手術之前,對患者進行利多卡因(2%)麻醉處理,在舌、下齒槽、頰長神經進行阻滯麻醉,待麻醉效應出現后,于智齒遠中及第二磨牙頰側牙齦設計角形瓣,骨膜下翻瓣使牙冠充分顯露,將軟組織瓣用頰拉鉤掀起。對照組選擇常規鑿骨劈冠法治療,即對骨增隙用錘擊的方式并采用劈冠法將冠部阻力去除,并對阻生牙齒進行拔除處理。實驗組選擇高速渦輪鉆法治療,具體操作如下:在對阻生牙冠進行切開時,選擇長鉆針高速仰角渦輪牙鉆,適當的將牙齒頰側去除,將遠中骨組織做出適當的處理,以此將牙挺間隙做出,確定患牙松動后拔除。兩組均采用絲線縫合傷口,2天后復查評估,一周后復查拆線。
1.3 觀察指標
統計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如:術后疼痛(術后48小時)、干槽癥
(術后1周)、面頰腫脹(術后48小時)。
1.4 統計學處理
統計軟件版本為SPSS17.0,采用卡方檢驗,當P<0.05,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如表1,實驗組出現術后疼痛、面頰腫脹各1例,總發生率3.33%,對照組術后疼痛7例、干槽癥4例、面頰腫脹5例,總發生率26.67%,兩組比較體現出實驗組數值更低,且P<0.05。
3 討論
下頜阻生智齒屬于多發性牙科疾病,可引發出多種并發癥,如冠周炎等。不僅如此,很多患者年齡較大,常伴有一些慢性基礎性疾病,在患病后,更容易出現頭疼、神經痛等癥狀,拔除是必須執行的舉措。在常規治療中,鑿骨劈冠法是首選方案,雖然能夠達到拔除目的,但容易在治療過程中使得遠中著力點消失,將拔牙的難度增加,且疼痛程度更深[1]。中位近中阻生的下頜阻智生齒位置較低,拔除難度更大,再加上若不能選擇合適的拔除方法,將帶來不良預后,很多患者難以接受,恐懼感較大。相對來講,高速渦輪鉆法可以通過小震動、小破壞達到治療目的,患者對該治療方式的接受度更高[2]。針對于炎癥作用反復出現的患者而言,牙冠、舌側牙槽骨板之間存在粘連的情況。在進行治療的過程中,沿著遠中方向進行斜向切割,為牙根脫位制造出間隙,減少了拔牙時的阻力,患者術后不適感較低[3]。
綜上所述,在對中位近中阻生的下頜阻生智齒進行拔除治療的過程中,選擇高速渦輪鉆法,可保證臨床效果,提高治療的安全性,降低不良預后出現的幾率。
參考文獻
[1]肖永超.下頜阻生齒拔除方法的臨床對比與效果觀察[J].轉化醫學電子雜志,2015(8):30-31.
[2]梁恩泉.2種方法拔除下頜近中阻生智齒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7,9(33):66-68.
[3]賴大鈞.下頜阻生齒拔除方法的臨床對比及效果分析[J].醫藥前沿,2017,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