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國麗
【摘 要】目的:探討心理干預護理在顱內腦瘤患者圍手術期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我院收治的88例顱內腦瘤圍手術期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給予心理干預護理,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和患者的滿意度。結果:觀察組心理干預護理后SAS評分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觀察組心理干預護理后患者的滿意度為100.00%,高于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后的45.45%。兩組患者在焦慮、抑郁、滿意度差異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顱內腦瘤患者圍手術期實施心理干預護理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憂慮、焦急、抑郁情況,提高治療效果和護理滿意度,具有臨床推廣應用價值。
【關鍵詞】 心理干預護理;顱內腦瘤;圍手術期;效果觀察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7-184-01
顱內腦瘤是臨床上神經系統(tǒng)常見的一種疾病,對于人類神經系統(tǒng)的危害極大。患者會有頭痛、偏癱、失語等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目前,顱內腦瘤的患者一般都會采取手術治療的方法。患有顱內腦瘤可以使人產生心煩意亂、擔心、憂慮、焦急、抑郁等情緒變化,加之手術所產生的刺激會進一步使得患者的抑郁、焦慮等癥狀更為明顯[1]。以往的研究表明,患者的身心健康和治療效果和護理質量息息相關,護理質量問題日益得到人們的關注,而心理干預護理作為護理的一種方法之一,更是會患者的治療產生影響。因此本研究就心理干預護理在顱內腦瘤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做出詳細的有利說明,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選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期間我院收治的88例顱內腫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臨床上采取的各項檢查,所有的患者均符合顱內腦瘤的診斷標準。將其隨機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4例,兩組治療法方法均經倫理委員會通過及患者知情通過。其中觀察組男28例,女16例,年齡36~84歲,平均(44.4±4.1)歲;對照組男25例,女19例,年齡34~80歲,平均(41.5±3.1)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方面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護理方法: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guī)護理,包括:(1)手術前嚴密監(jiān)視患者的病情變化,如若發(fā)現有特殊情況,因及時采取適當的救護措施并告知主治醫(yī)生,對患者的體質變化及時作出調整方案,保證患者體內的營養(yǎng),水及電解質的平衡,必要時給予抗生素的治療以預防手術的感染并且準備好手術所需要的一切用具,為手術做好充分的準備;(2)手術中確保患者在無菌的條件下進行手術,并配合好醫(yī)生的一切工作;(3)手術后嚴密監(jiān)視患者的術后恢復情況包括生命體征、肢體活動、有無感染、有無癲癇的發(fā)作等,一旦發(fā)現異常,應及時的向醫(yī)生報告,并配合救治工作,以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對患者的飲食情況進行護理指導,保證患者的營養(yǎng)均衡,利于患者的健康恢復[2-3]。觀察組的護理方法:觀察者患者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給予心理干預護理,具體護理措施如下:(1)手術前對患者實施心理護理:了解患者的性格特點、基本情況,有針對性的使用各種方法疏解患者不良心理,同時囑咐家屬耐心的陪伴患者,滿足患者的各種正常的心理需求。耐心地向患者解釋顱內腦瘤的病理生理機制、影響、誘發(fā)顱內腦瘤的各種因素,讓患者了解自身疾病的原因,治愈的方案及預防措施,從而逐步增加患者的積極心理,幫助患者消除心理障礙;同時,在進行手術麻醉前,向患者介紹實施手術的醫(yī)療環(huán)境和人員,增加患者的親切感,消除患者對手術的恐懼心里。(2)手術后及時的對患者進行心里安撫,告知手術的效果,幫助人們振作精神,鎮(zhèn)定情緒,減少緊張、焦慮、不安、氣憤的情緒;耐心的傾聽患者的訴求和恢復情況的反應,及時的進行心理疏導并做好記錄,及時向醫(yī)生進行反饋;對于一些情緒較為激動、言語態(tài)度較為不良的患者,要充分理解和包容,及時的與患者和家屬進行溝通,幫助患者從消極不良的心理中走出來;保持治療環(huán)境的良好,積極的鼓勵患者的家屬給予患者生活上的支持和心靈上的慰藉,從而更好的接受恢復與治療。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SAS評分、SDS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在護理前焦慮評分均高于臨界分值50分,抑郁評分均高于臨界分值41分。對照組患者在護理前后焦慮評分差異和焦慮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實施心理干預護理后焦慮評分和抑郁評分明顯小于護理前(P<0.05)。實施心理干預護理前兩組的焦慮評分和抑郁評分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實施心理干預護理后觀察組的焦慮評分和抑郁評分分別為(43.23±1.33)分和(38.12±2.11)分,而對照組的焦慮評分和抑郁評分分別為(57.22±1.02)分和(53.23±1.22)分,觀察組的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且兩組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的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的不滿意度為0低于對照組的31.81%;基本滿意以及非常滿意均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為100.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45.45%,兩組間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顱內腦瘤作為一種神經系統(tǒng)的疾病,其臨床癥狀主要包括頭痛、惡心、偏癱、失語、煩躁、焦慮、抑郁等,嚴重威脅到人類的身心健康。臨床上對于顱內腦瘤的治療多以手術治療為主。但手術治療會使顱內腦瘤患者在圍手術期間,患者因其對手術和自身疾病的恐懼心理會加重自身的煩躁、焦慮、抑郁等不良癥狀,常常導致其交感神經功能加強、心跳加速、血壓升高、機體的代謝等不利因素,阻礙手術的順利進行和健康的恢復。隨著手術技術和治療手段的提高,在手術治療過程中對于護理工作的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顱內腦瘤這一疾病的特殊性,對于患者在圍手術期間實施心理干預護理顯得尤為重要。本研究表明,對于顱內腦瘤患者圍手術期間實施不同的護理工作,進行了心理干預的患者的焦慮、抑郁程度較一般護理有明顯的下降,且心理干預護理的患者滿意度較高兩組患者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心理干預護理能夠明顯減輕顱內腦瘤患者圍手術期焦慮抑郁情緒,提高患者治療效果和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中華醫(y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撰寫組.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1,14(12):4013-4017.
[2]王晶,牟淑玲.顱內腫瘤患者圍手術期臨床護理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2,6(4):120-121.
[3]呂麗娟,黎春紅.116例腦腫瘤的圍手術期護理體會[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17):350-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