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金洋
動作發展視野下義務教育階段《體育與健康》課程一體化研究
郭金洋
(贛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江西 贛州 341000)
義務教育階段是兒童成長與發展的關鍵期,特別是在兒童前中期(小學)的課程內容設置,必須遵循兒童的身心發展、動作發展規律,要求學生掌握必要的運動技能,為兒童后期(中學)的專門動作技術打下基礎。文章從動作發展的視角出發,對義務教育階段兒童的認知、情感、動作和身體等四個領域的特征,以及運動技能教學原則中范圍、序列和平衡三個領域進行研究,得出各個階段運動技能學習應當注重前后銜接,在學習范圍領域要強調各個運動技能學習時段的廣泛性;在序列上要由淺入深,注重循序漸進;在平衡上更加重視該學段側重的學習比例,設置該時段所必須掌握的技術或戰術練習。
動作發展;《體育與健康》課程設置;一體化理論;基本運動技能
根據Newell動作發展約束模型,個體動作發展受到三個條件的限制:個體因素、環境因素和任務因素,包涵結構、功能、身體、社會文化等因素。動作發展受到這三個條件影響,并在個體、環境和任務下相互促進和發展動作[2]。個體作為動作行為的發起者,主要包括身體先天條件(身高、體重、力量、速度等體能因素),個體因素直接影響著動作表現的結果。義務教育階段(U6-14)動作發展與生長發育特征有著密切的聯系,兒童個體的生長差異直接導致動作行為的差異。兒童個體的生長是一個綜合的現象,它涉及身高(骨骼)、體重(肌肉)、體脂等,會影響動作行為的表現,身體不同部位的生長有不同的比例,不同部位的生長開始和結束是不同步的。

圖1 人體動作模式層次圖
在“學習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扎實推進一體化體育課程體系建設研討會”上,“大中小學體育課程一體化研究(VFA180003-12)”課題負責人、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體衛藝教育研究所于素梅研究員介紹說:“一體化體育課程體系建設以學生終身體育和身心健康發展需求為邏輯主線,建構縱向銜接、橫向一致、內在統一、形式聯合的課程總體框架,依據學生的動作發展規律、認知規律、運動技能形成規律等基礎理論,從基礎、提高、拓展三個方面重新確立哪個學段學什么的上下貫通的課程內容體系,從學段和單項兩個方面研制體育學習評價標準。”[3]基于此,本文試圖從動作發展規律出發,對U6-14的體育課程一體化進行綜述,主要涉及義務教育階段兒童的認知、情感、動作和身體等,以及運動技能教學設置中的范圍、序列和平衡三個原則,繼而提出當前《體育與健康》課程設置和教學所存在的問題,以期能為這一方面的研究提供參考和啟示。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以下簡稱《課程標準》)[4]把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教學分為水平一(小學1-2年級)、水平二(小學3-4年級)、水平三(小學5-6)年級、水平四(中學7-9年級)四個階段。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5]和地方教育主管部分規定,我國義務教育階段入學年齡(小學一年級)為6歲。義務教育水平一至水平四階段可表示為:小學1-2年級,即U6-7;小學3-4年級,即U8-9;小學5-6年級,即U10-11;中學7-9年級,即U12-14。而當前流行的人類發展研究領域主要涉及認知、情感、動作和身體,這四個領域是交互作用的。
U6-7時期的兒童個體多數(70%)認知領域處于前運算階段(基本動作模式后期)、表征周期系統水平階段[6],個體對空間的認知能力較差,兒童用表征形式認知客體的能力發展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單一方向思維的限制,即不可逆性,在注意事物的某一方面時往往忽略其他方面,即思維具有刻板性,兒童還尚未獲得物體守恒的概念[7]。到了U8-11時期,兒童個體認知水平已經處于具體運算階段、系統水平向單一抽象的過渡階段,這一階段的兒童認知結構已經發生了重組和改善,思維具有一定的彈性,可以逆轉。隨著兒童對同一性、補償性和可逆性的理解及掌握,兒童解決了守恒問題,能夠發展出完整的、邏輯的思維體系,但只能進行具體事物的運算,抽象思維的理解還需要進一步提升。U12-14的兒童已經處于形式運算階段,兒童的思維超越了對具體內容和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賴,開始朝著抽象水平過渡,認知領域屬于抽象周期中單一抽象過渡到映射水平階段,同時大腦額葉的腦生長指標也會突然變化[8]。
小學階段屬于人類心理學發展中極為重要的兒童后期的心理敏感期、青春期的范疇。6-7歲的兒童處于水平一。首先,兒童個體自我意識占據首位,協調意識薄弱,表現在僅僅具備同伴意識,3人以上的協調、集體意識尚未發展。其次,男女生愛好趨同。兒童個體在該階段興趣愛好、發展方向和活動意識基本是一致的,沒有明顯的性別差異。第三,個體情緒狀態常常依賴于外部環境的刺激。外部環境對兒童個體的影響在該階段反應最為明顯。無論自己是否感興趣和活動難易程度如何,學生都會積極去努力達成教師提出的目標,等待獲勝獎勵。該階段外部刺激或準備設置相當重要。進入兒童中后期水平二、水平三后,該階段性別差異逐漸體現出來,男女興趣開始出現分歧,男生喜歡集體類活動,女生喜歡獨立項目的活動;身材高大的學生更樂于在集體中表現自我,而身材矮小的個體更愿意從事獨立項目。U12-14情緒心理領域也充分發展,但理性思維和情緒控制不夠,出現情境性啟動等現象。
動作是人類適應發展的最基本的方式,人類的大部分動作是在適應環境的過程中逐步發展起來的,在一定意義上也可以說是個體適應環境的過程。動作發展的意義在于動作本身是個體發展的重要方面。從個體生命早期開始,動作就是評價、診斷、監測個體身心發展狀況的重要指標[9]。U6-11是從改善基本動作行為到進行競技技能練習獲得。男孩和女孩在整個兒童階段差別不大,可以接納大量運動技能,并且達到基本、完全技術掌握的水平,其中男孩大動作表現占優勢,女孩精細動作占優勢。U6-7的兒童在大環節動作技能方面做得比較完整,同時視—動不協調,僅能控制靜止的物體,表現為“學習運用自我”的動作特征。U8-9的兒童因身體控制趨于穩定,視—動協調能力初步建立,能夠初步預判運動物體的空間位置,做表征單一的動作行為,動作發展特征為“基本動作過程學習”。U10-11的兒童在穩定、平衡方面有了很大發展,視—動關系已經建立起來了,本體感覺和動作控制及時有效,越來越強調動作技能的精細化,動作發展特征為“基本動作組合技能的學習和應用”。U12-14的兒童動作上表現出半成品技術到完整技術的轉變,這是神經建立聯系的重塑階段,這一階段的重點是使神經系統建立扎實的聯系,提高基本動作技能的熟練度,促進動作技能的自動化,動作特征體現為“基本動作技術向專門動作技術過渡”[10]。
U6-7這一特定生理年齡階段兒童的身體形態主要表現出“快速成長”的特征,骨骼、肌肉力量快速成長,肢體同步增長,兒童需要日常的生活經驗和正式的指導(身體教育)來適應快速成長肢體。U8-9是兒童身體成長更慢更穩定的時期[11]。生長發育呈現出穩定增長狀態,頭部生長速度開始滯后于腿部的生長速度,下肢的逐漸增長導致重心下移,重心由腹部轉到臀部,肩部與臀部的寬度變化相對不大。U10-11的兒童生理上出現身體肌肉力量的發展滯后,體重的增長速度大于身高的增長速度,肌肉力量的急劇增長開始滯后,至少比身高晚一年。這個階段有不少學生開始進入青春期,在性別方面也開始存在差異,一般女生比男生較早進入青春期,但在身體上的差異表現不大。兒童后期,由于男生青春突增期的影響,部分男生(20%左右)出現“青春期尷尬現象”,這一生理特征會影響動作行為表現發展。U12-14身體形態進入到青春期,身高進入一個快速增長期,男生可能出現不協調、笨拙的現象,身高變化后五個月肌肉才開始增長,肌肉力量直至14個月后才能體現。
在義務教育階段的體育教育中,《體育與健康》課程一體化強調各階段學習的內容相互銜接,要以動作發展規律、認知規律、運動技能形成規律三方面為基礎,確立上下銜接的課程教學目標和內容體系。在運動技能教學內容設置上應當重視領域范圍、序列和平衡這三個原則。
運動技能教學設置的序列是指運動技能發展的學習進度,或學習一個具體項目所遵循的進度特征,引導兒童個體整體的動作質量和發展方向,主要包括兩個方向的順序。一方面是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的進度和順序,另一方面是具體運動項目的學習進度和順序。以往,我國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體系是按照競技體育的分類和學習規律來制訂的。目前,學者們一致認為,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內容要突破以競技體育為主的內容分類體系,選擇《體育與健康》課程內容要符合健康體育新理念,使《體育與健康》課程內容生活化和終身化[12]。小學階段是一個標志性的過渡階段,該階段的基本運動技能學習十分重要,然而義務教育教師用書《體育與健康》的第三部分關于運動技能的課程內容上強調運動項目的學習,忽視了學生對基本運動技能的掌握。
如圖2,在運動技能山峰模型中,整個運動技能教學過程呈現出層次遞進的一個序列學習過程,而具體的項目,如足球游戲,在教學過程也應呈現序列性,先熟悉球性練習原地踩球,在逐步腳背、腳內側運球過渡到行進間盤帶,最后運用在比賽中的變向。小學體育教育的重點是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移動技能、非移動技能和操作技能,每項技能的目標是讓學生在以后的非動態環境中更加熟練地使用這些動作,只有提高技能熟練性,突破運動障礙,才能進行運動項目的學習,才可以將其表現于動態環境中。

圖2 運動技能發展山峰模型
運動技能教學領域范圍是指學生在運動技能學習上涉及的種類及數量。《課程標準》指出,義務教育階段四個水平在體育運動技能學習方面都是相同的,涉及6個領域:基本身體活動、體操類、球類、武術、民族民間體育活動和游泳。在整個義務教育階段,兒童的運動技能學習領域范圍都在不斷增加。水平一階段,兒童在認知、情感、動作和身體等方面都處于迅速發展、成長期,學習的運動技能領域范圍不宜過多,應當控制在3-4個領域,范圍過于寬廣將導致學生無法適應,不利于基本動作質量的鞏固和提升。水平二、水平三階段,兒童中后期身體發育趨于穩定,認知屬于具體運算階段,具有一定抽象思維邏輯,男女興趣開始出現分歧,學習領域范圍可以適當增加至5-6個。水平四階段,隨著青春期到來,生長速度提高導致身高劇增,身高變化后五個月肌肉也開始增長,認知也由抽象周期中單一抽象過渡到映射水平。該階段是提高技術熟練度的關鍵期,使神經建立扎實的聯系,加速動作技能自動化。情感心理領域表現出情景啟動明顯,主要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興趣體驗,學習領域范圍也接近達到峰值約6-7個。根據新課標的科學設計,水平五要求學生掌握1-3項運動技能,運動學習領域范圍逐漸縮小,體現了設計的科學性,直至大學以后逐漸平穩過渡,為進入終身鍛煉打下基礎。
在運動技能教學過程中,平衡是指不同運動項目在教學中所占的比例。在學習范圍領域和序列的進一步提升下,平衡又顯得格外重要,它能夠顯示當前教學計劃、內容是否合理。學生在每個階段的學習重心是不同的,在個體興趣、學習進度上都存在差異。教師在教學上要結合學生各個階段的動作、身體、認知、情感等方面,合理安排教學時間和練習密度。只有合理平衡運動項目的學習比例才能逐步達到《課程標準》規定的目標。從兒童青少年發展的特點來看,小學階段基本運動技能的學習所占比例較大,在體能和身體素質練習方面所占的教學比例應適當減少。中學階段應發展身體素質。在高中及大學階段,要以更多的專項和實際應用、良好的體育素養為目標。在以往的體育課中就出現反復學習一項運動技能的一個動作,大中小學的運動技能學習沒有出現層次遞進,導致學生十幾年體育沒有掌握一項基本運動。在教學目標上必須層次遞進,最終要合理分配好運動技能學習時間,合理分配好各個具體運動項目的動作技術練習密度。每個階段的側重點都有很大差異,平衡每個階段重點學習內容,實現最終的教學目標。
3.1義務教育階段的兒童處于身體發育的快速期、動作發展的關鍵階段,該階段的體育教育顯得格外重要。“動作發展視野下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一體化研究”對于提高各級學校體育教育的科學化水平,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和服務健康中國,貫徹和落實“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實現教育部課程教材建設目標,均具有迫切的現實意義。
3.2在課程的銜接上,每個階段學的內容是相互銜接,同時又遵循動作發展規律。一方面,兒童前期的體育基礎將影響到后期技能動作的質量,在基本運動技能沒有發展到成熟階段,他們的運動表現就沒有那么穩定和優秀,以至于無法運用在比賽中。另一方面,掌握成熟的基本運動技能也將有利于從事其他體育項目,為終身體育打下基礎。
3.3兒童的動作發展在體育教育中必須引起重視,特別是要遵循運動技能教學設置的領域范圍、序列和平衡三個原則。每個學段應當有該學段學習的范圍領域,既不能過于廣泛又不能狹小;必須權衡學習的進度和練習密度,在序列上要循序漸進,由淺入深。
[1]張英波,夏忠梁.動作學習與控制[M].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19:266-267.
[2]Newell K.Physical Constrains to Development of Motor Skills [J]. In: Thomas J.(Ed.).Motor Development During Preschool and Elementary Years[M]. Burgess Publishing Company,1986:5-20.
[3]于素梅.構建“一體化”課程體系發揮“大學科”領航作用[J].中國學校體育,2018(9):2-3.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5]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Z].北京:法律出版社,2015.
[6]Clark J.,Whitall J. What is Motor Development? The Lessons of history [J].Quest,1989,41(3):183-202.
[7]莫雷.教育心理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4:56-60.
[8]黃永飛,王興澤.動作發展視野下學校武術課程設置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6,39(6):102-109.
[9]董奇,陶沙.動作與心理發展[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3-23.
[10]王興澤,黃永飛,謝東北,等.小學生(U6—11階段)動作發展與運動技能學習目標研究[J].課程.教材.教法,2015,35(7):94-100.
[11]Barry J.Piaget’s Theory of Congnitive and Affective Development [M].5th Edition. Longman Publishers USA,2004:137-146.
[12]殷榮賓,蔡賡,季瀏.中英美日基礎教育運動技能課程內容比較[J].體育學刊,2018(3):110-115.
Integrated Research on the Course of "Sports and Health" in the Stage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ction Development
GUO Jinyang
(Gannan Normal University, Ganzhou 341000, Jiangxi,China)
2018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項目(18YJA890024)。
郭金洋(1995—),碩士生,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