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司法實踐來看,我國非法證據排除規則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關于非法證據排除的相關規定還不夠完善。當然,隨著我國法治建設不斷向前推進,相關法律規則制度不斷豐富完善,用法律的形式確定非法證據排除規則,使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法律效力進一步提高,使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可行性大大增強,非法證據排除規則亦能在司法實踐中不斷發揮其積極功能,彰顯司法公正和程序正義。
關鍵詞:非法證據排除 審判 司法公正 訴訟制度
中圖分類號:D92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06-0049-02
近年來,冤假錯案被陸續揭露,為了最大限度避免冤假錯案,“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應運而生。司法公正需要有非法證據排除規則支撐,換言之,非法證據排除規則是“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的基礎。構建完善的非法證據排除規則,以高標準認定證據,遵從規則,保證案件的質量,是防止冤假錯案發生的有效途徑。
一、非法證據概述
證據是一個案件的靈魂,案件的審判要依賴于證據。有關證據的內涵,每個國家在其《刑事訴訟法》中有不同的定義,但歸根到底都具有同質性。在國際社會,有一個相對清晰的解釋非法證據的概念,該概念將非法證據解釋為證據通過非法手段獲得的。非法證據與合法證據是對立的。非法證據不符合法定形式或者違反獲取程序,不具有可采性。因此,為了理解非法證據,法律上必須明確合法證據定義的概念。
1.非法證據與合法證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以下簡稱《刑事訴訟法》)以法律的形式規定了證據是否合法的情形,分別表現在瑕疵證據的“補正”、形式、來源、取得的程序四個方面,只有證據的形式符合《刑事訴訟法》規定的瑕疵證據能夠“補正”,形式、來源取得的程序合法,則稱其為合法證據。
2.非法證據與瑕疵證據
從性質上來看,瑕疵證據的效力不及合法證據,但與非法證據相比,其非法性自然是低于非法證據。對于瑕疵證據而言,一般來說是因為不滿足證據取得的程序而產生的,其在證據獲得細節或者證據取得技術上存在缺陷,但是這種缺陷是可以彌補的,并進而轉變成合法的狀態,使之成為合法證據使用。瑕疵證據與非法證據存在相似之處,因此有必要對瑕疵證據和非法證據分析比較。第一,證據的真實性。瑕疵證據本身是真實的,瑕疵是指收集的過程,這種瑕疵是可以彌補;非法證據不論是程序上還是實質上都不符合合法的程序,真實性是未知的。第二,公民的權利。瑕疵證據是在補正后可以使用,未侵害公民的權利;非法證據因其獲取的實質就不合法,如刑訊逼供,侵犯了公民權利。第三,危害程度。與非法證據相比,瑕疵證據的危害性低于非法證據,根據瑕疵證據的特質,其是可以補正;非法證據是嚴重違反《刑事訴訟法》的證據,只能被排除,對審判案件具有重大而又深遠的負面效果。
二、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發展歷程
20世紀90年代,最高人民檢察院出臺關于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司法解釋,中國的非法證據排除規則才得以正式發展,但由于一些現實的原因,非法證據排除規則沒有很大的可行性,效果不盡如人意。1997年,最高人民檢察院出臺的《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試行)》規定了瑕疵證據的補正和非法證據排除的相關規定。到了21世紀初,《關于嚴禁將刑訊逼供獲取的犯罪嫌疑人供述作為定案依據的通知》出臺,對當時維護司法公正、減少冤假錯案形成了積極的影響,非法證據排除規則又向前邁進了一步。2012年,在對《刑事訴訟法》第二次修改時,法律的形式正式確定了非法證據排除規則。新《刑事訴訟法》為非法證據排除的司法實踐提供了法律依據,不僅在懲治犯罪上體現了司法公正,還在保護訴訟主體的正當權益上彰顯了人權。《刑事訴訟法》第五章“證據”詳細規定了證據規則的相關內容,在第五十四條到第五十八條,歸納可得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第一,在審判階段,法院應當查驗證據是否合法;第二,明確舉證責任;第三,明確在審判各個階段非法證據排除的申請人;第四,明確非法證據需要排除的情形;第五,如何健全非法證據排除規則和相銜接的方法。此后,最高檢、最高法分別頒布了非法證據排除的相關司法解釋,進一步完善中國非法證據排除規則。
三、國外非法證據排除規則
美國法律規定要在審判之前提出排除非法證據的申請,法院先審理案件的程序性事務再審理案件的實質性事務,并且如果法院駁回非法證據的申請,申請人可以向二審法院提起上訴,非法證據排除的申請須采用書面形式,且有合理的理由,如果辯方對申請人的非法證據排除申請持有異議,法院應當啟動聽證程序。德國的法官在對證據是否合法、非法證據是否排除上,擁有自由裁量權,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按照不同的情況采取不同策略,而不是千篇一律的“一刀切”,法官需依照法律規定判斷證據的來源是否違反法律規定的程序,是否需要排除。日本借鑒了美國和德國關于非法證據排除的規定,日本憲法為了防止被告人的證詞違背自己內心真實意(下轉第48頁)(上接第49頁)愿,規定偵查人員在取證時不得使用非法手段,如采取脅迫、暴力等行為,因為其不是通過合法程序取得的,并且日本因為受到美國法律的熏陶,認為非法實物證據不符合程序正義,應當予以排除。
四、國外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啟示
通過對幾國的非法證據排除規則進行比較,可以得到以下的啟示:第一,《刑事訴訟法》第五十四條只規定了兩種非法證據,非法證據的范圍過于淺薄。因此,應當擴大非法證據的范圍,完善《刑事訴訟法》關于非法證據的范圍,進一步明確非法證據形式的延伸,確定其標準。第二,在庭審的源頭預防非法證據的使用,重視庭前審查程序在非法證據上的運用,嚴格遵守庭前審查程序,增加非法證據的使用成本,以此來減少非法證據的使用概率。第三,完善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具體運用。在偵查機關處于偵查階段時,偵查機關詢問犯罪嫌疑人應當留存錄音錄像,并且說明證據的來源和獲得方式,以此來保障證據的合法性;在審查起訴階段,檢察機關不僅要對證據取得的程序是否合法進行審查,還要對證據的實質進行查驗,必要時可以啟動聽證程序;在人們法院審判階段,人民法院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不能受到任何干涉,依照法律規定排除非法證據。
五、結語
非法證據排除規則對于刑事訴訟法而言,在我國乃至全世界都是非常重要的規則,刑事訴訟法的發展與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相輔相成,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發展的歷程是彰顯司法公正的社會需要。由于非法證據不僅損害司法公正,還破壞人權的保障,因此非法證據排除順應了我國刑事訴訟法發展的趨勢。由于法律的固有局限性,我國非法證據排除規則還不成熟,在《刑事訴訟法》不斷修正完善后,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法律效力提高,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實踐性越來越寬廣,并且隨著社會發展的需要,相應地頒布與非法證據排除相關的司法解釋。法律的制定相比于社會發展存在滯后,從司法實踐的角度來看,仍然有一些問題存在于中國的非法證據排除規則。鑒于目前我國非法證據排除規則還不夠成熟,建議在新的形勢下,刑事訴訟法需要繼續完善非法證據排除規則,借鑒和吸收國際上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成功經驗和實踐,制定具有中國特色的刑事訴訟法。法律規則在發展,隨著法治的進步,非法證據排除規則不斷完善,將促進司法審判工作不斷科學健康發展,為降低冤假錯案發揮應有貢獻。
參考文獻:
[1]卞建林,謝澍.我國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重大發展:以《嚴格排除非法證據規定》之頒布為視角[J].浙江工商大學學報,2017(5).
[2]孫彩虹.“毒樹之果”排除規則的困境與出路:以美國、以色列和歐洲人權法院的比較法為背景[J].知與行,2017(9).
[3]田力男,鄭曦.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5.
[4]馬明亮.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結構性困境:基于內部視角的反思[J].現代法學,2015(4).
責任編輯:楊國棟
[作者簡介]史慶琳,貴州民族大學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法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