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天傲 劉佳
摘要:民間傳統手工藝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范圍,是一個國家文化的沉淀和智慧的結晶。由于工業的發展和城市的興起,人們的生活方式、消費觀念與以前相比發生了巨大的改變,民間傳統手工藝等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產業化發展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必須加強人們保護民間傳統手工藝的意識,明確傳承和產業化發展的方法。本文就唐山民間傳統手工藝的特點和形式,如何讓其與現代經濟社會發展融合,成為當前經濟發展的重要文化軟實力展開論述。
關鍵詞:唐山 傳統手工藝 傳承發展
民間傳統手工藝的形成和發展,跟當地的文化特色和地理特點密切相關。唐山是一個位于冀東平原的沿海城市,不僅是一個發達的現代工業城市,還是一個擁有優秀的民間傳統手工藝的歷史城市。唐山的民間傳統藝術有自己獨有的特點,且擁有源遠流長的歷史,是我國民族傳統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時代的發展和變遷,民間傳統手工藝的受眾數量大大減少,不少民間傳統手工藝從藝術內容到藝術形式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如何在當前快消費時代對唐山民間傳統手工藝進行傳承和發展,促進其產業化的發展,與時代接軌,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唐山民間傳統手工藝的種類和特點
唐山民間傳統手工藝形式豐富,有泥塑、皮影、陶瓷和大鼓書等,其中唐山皮影和唐山陶瓷最為著名。唐山皮影根據其地域特點分為樂亭皮影和灤州皮影,它是由驢皮剪成的各種人物、動物和山水等形態,人物造型優美,外簡內繁,玲瓏剔透,色彩艷麗,當地人俗稱驢皮影。皮影是一種傳統的表演藝術,在觀眾面前擺放一個影幕,演員在幕內操作皮影人物表演,在光影的烘托下同時加上音樂的襯托,完成一場又一場逼真的表演。
唐山陶瓷起源于明永樂年間,至今已經有近600年的歷史,具有十三代的田家窯陶瓷世家。[1]明朝永樂年間,田家窯在唐山陡河開始建造陶器作坊,將陶瓷文化引入唐山,當時陶土主要采用當地的紫節和釉土制成瓷器。隨著唐山陶瓷工業的不斷發展,技藝的不斷成熟,出口由開始的幾千件到現在的幾千萬件,造型也更加精致。每年的唐山陶瓷博覽會上,國內外上千家商戶參展,極大地拉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
二、唐山民間傳統手工藝的發展現狀
今天,隨著科學和技術的迅猛發展,快消費逐漸成為這個時代的代名詞,重工業逐漸成了唐山的代名詞,整個城市散發著鋼筋和混凝土的氣息,已經牢牢地掩蓋了它曾經存在的芬芳自由的藝術氣息。在產品呈流水線式生產的今天,日常用品的實用性越來越被強調,傳統手工藝品逐漸失去地位,有的只存在于藝術作品中。工業和城市的興起,讓民間傳統手工藝的匠心精神逐漸消失。如唐山皮影,其皮影雕刻制作工藝復雜,技術含量高,且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時代的發展以及工藝的復雜性,導致擁有此種技術的工藝人員越來越少,而年輕人對此不感興趣,更是造成了年齡斷層。傳承人老齡化是當前民間傳統手工藝面臨的最大問題。[2]傳統手工藝作為民間藝術形式的一種,也是我國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能讓它在文明和進步過程中消失在歷史的洪流中。讓人們熱愛和保護唐山民間傳統手工藝,對其繼承和發展,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
三、唐山民間傳統手工藝傳承和產業化發展
唐山民間傳統手工藝產業不僅擁有豐富的歷史資源,而且擁有很多具有匠心精神的手藝人,他們創造了自己繼承和發展的方式,造就了很多高品質的藝術珍寶。下面將探討如何進一步發展傳統工藝產業,加速唐山民間傳統手工藝產業化發展。
(一)抓好政策機遇
“促進中外人文交流力度,創新對外傳播、文化交流、文化貿易方式”,這一政策的提出使傳統文化的發展迎來了新的機遇。我們要牢牢抓住文化產業發展的黃金時期,繼承和發展民間傳統手工藝。[3]因此,唐山市政府加快推動文化產業的發展,啟動了創新發展民間傳統手工藝項目。
與此同時,政府不僅應充分發揮職能,強化領導能力,提高認知度,還應注意產業布局、政策和財政支持,全面加強開發規劃,將傳統手工藝品的發展作為經濟發展的一部分,利用政府資金推動相關文化產業開發。
(二) 利用高校為傳統手工藝行業培養創新人才
唐山民間傳統手工藝發展的突出問題是年輕人才的短缺。大學是培養和匯集人才的重要場所。大學應該將民俗藝術和傳統工藝引入課程,提高大學生對傳統手工藝的關注度和興趣。民俗藝術和大學之間的合作,促進傳統工藝的深度開發和創新發展的提高。同時,傳統手工藝資源作為教育資源,可以讓民間的手藝人走入課堂,給學生帶來生動形象的講解。還可利用高校的教育資源,為傳統手工藝的創新性研發提供資源和現實條件,為傳統手工藝發展和創新提供新的機會。
(三)傳統手工藝產業應建立品牌效應
由于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現代科學管理方法的加強,品牌效應的推廣得到了重視。從產品的質量、公司的開發思路、品牌產品的有效推廣出發,唐山的傳統手工藝作品應建立一連串的產業模式發展鏈。有必要構建現代企業聯合,形成一批注重產品文化價值、藝術價值和品牌文化協調發展、相互增進的著名品牌。按照現代企業經營體系,強化品牌經營,建立并維護品牌價值。
首先,建立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和技術研發隊伍,對傳統手工藝產業繼承并創新,市場定位專業化、精準化。其次,在藝術研究與開發領域,為確保創新的深度與廣度,注重與高校及社會團體的合作。
(四)藝術性與實用性結合
藝術性和實用性對民間傳統手工藝的繼承和發展同樣重要,就像一個人的雙腳。要想又快又好地發展,就不能用一只腳走路,而應該用兩只腳走路。在繼承和發展的過程中,我們既要繼承和保持民間傳統文化手工藝的歷史積淀,保留其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還要在實用性和經濟效益方面進行創新,注重產品的研發,以提高工藝品的實用價值,迎合群眾的需求和接受能力。產品的價值和定位是打入不同目標群體的重要一環,要滿足群眾對產品的需求,拓展銷售渠道和產品范圍,形成民間傳統手工藝產業化發展。值得注意的是,產品進入社會市場意味著要形成產業化發展,所以,要以市場為導向,發現社會的需求,提升市場的空間和價值。
參考文獻:
[1]馬文靜.民族地區傳統手工藝的傳承與發展問題探討[J].貴州民族研究,2009(01).
[2]王敏,楊笑媛.貴州少數民族傳統手工藝傳承與發展機遇研究[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5(09).
[3]章順凱,江文淼.“非遺”語境下民間傳統手工藝的當代傳承[J].鄭州輕工業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01).
★基金項目:本文系河北省教育廳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項目編號:S201910099009X)。
(作者簡介:石天傲,本科在讀,唐山師范學院,研究方向:環境設計;劉佳<通訊作者>,本科,唐山師范學院美術系,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美術教育)(責任編輯 劉月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