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蓮 徐麗麗 馮云珠
摘要:“互聯網+”經濟形態在飛速發展,各種網絡詐騙也在高校中蔓延開來。以實際案例深入解析校園貸中偷換等額本息還款概念中的計算方法,來揭露校園貸變成高利貸的本質;分析高校常見的“網絡兼職”“網絡購物”等新“互聯網+”形態下的生活陷阱。在高?;ヂ摼W物理安全和網絡教育宣傳等文化層面上,采取多種風險防范的措施。
關鍵詞:高校管理 網絡詐騙 網絡安全 風險管理
中圖分類號:C91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06-0187-02
隨著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等新科技的不斷出現,“互聯網+”傳統行業不斷融合發展,網絡詐騙手法不斷更新換代,令人防不勝防。2014年以來校園貸等新的金融行業以互聯網形式快速發展,校園貸等關鍵敏感詞觸動著每一個教育管理者的神經。QQ、微信、支付寶、淘寶等新媒體使社交生活更加便捷,也給不法分子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詐騙手段。大學生社會經驗不足,又有一定消費需求,成為一些不法分子眼里的“肥羊”。網絡兼職、校園貸、網購等存在的安全風險是每一個大學生都應該認真了解防范的,也是每一個高校管理者必須面對和認真研究思考的問題。
一、校園貸的運行機制與風險防范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學生的日常開銷也水漲船高,約60%用于日常衣食住行,40%用于網購娛樂等。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校園貸”迅速走進校園,以高校學生為主體的不良網貸現象造成了一系列負面影響,引起社會的極大關注。教育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切實維護大學生的合法權益,構建和諧校園勢在必行。2016年3月,欠下60余萬元貸款無力償還的河南牧業經濟學院的大學生鄭旭,從青島某賓館8樓縱身跳下,24歲的他再也看不到這個繽紛的世界了,可見高校學生的價值觀和消費觀亟待加強。執法部門對校園貸相關的違法行為的執法還有一些缺失。高校還應盡快建立校園貸的監管防范機制。
1.校園貸的運行機制和詐騙套路
最高人民法院的利率不能超過銀行同類貸款利率的4倍。目前銀行貸款的基準利率不超過4.9%,6月內的基準利率是4.5%。民間貸款的利率不得超過19.6%,因此超過19.6%的貸款利率涉嫌違法和詐騙。目前超過10%年利率的基金都屬于高風險的基金,都需要謹慎投資。低利率吸引學生貸款,偷換等額本息的還款概念,校園貸變成了高利貸。以借款1200元為例,12%的年利率,分12期還完。這時候有的貸款機構偷換概念,1200×12%=144元,一年應還款1344元,平分到每個月還款112元。表面上看利率不高,計算方法沒有問題,實際上每個月都還本金和利息,剩下的利息就相應變少。實際的利息遠低于144元,用網頁計算工具計算等額本息的實際利息是79.42元,總還款額是1279.42元,平均到每個月應還款106.62元。月利率是1%,第一個月欠貸款1200×1%+1200﹣106.62=1105.38元,第二個月月底欠款1105.38×1%+1105.38﹣106.62=1009.81元。依次類推,可以看到實際上的計算方法并不是有的貸款所計算的,按照144元利息反推12%的年利率變成了21.46%。校園貸變成了高利貸。有的非法校園貸巧設名目,額外收取各種費用。比如貸款1萬,給9000元,逾期收費,各種代理費等層出不窮。
2.校園貸的風險防范
高校大學生是主流消費群體,為他們提供安全、適宜的信用消費信用貸款,有助于在高校學生中逐步培養起成熟、理性的消費意識和信用觀念。金融機構的監管部門對校園貸要嚴加監管,對非法校園貸要依法處理,依法取締。高校管理部門要和金融機構加強合作,對在校學生進行引導教育。高校輔導員對特殊學生要加強教育和引導,定期開展豐富多彩的班會教育,防患于未然。
二、網購兼職詐騙陷阱
現在的大學生常利用課余時間尋求兼職,既能賺取生活費,又能豐富社會閱歷。坐在電腦前動動手指就能賺錢的“兼職刷單”成了同學們的首選。殊不知這類非接觸性詐騙已悄然成為網絡詐騙的“重災區”:不法分子到處發布兼職信息,以幫網店賣家反復購買店內商品,提高銷量和信譽度,從而以為該網店提升銷量排名為名來騙取大學生購物資金。有的詐騙分子利用微信、QQ等社交平臺發布兼職信息,往往第一單、第二單給大學生返現10元或20元,等時機成熟之后,就會騙取大學生剩下的購物費用。
大學生生活費用很有限,希望買到物美價廉的商品,不法分子就會利用大學生貪圖便宜的心理,繞過經認證的第三方交易平臺,在一些論壇及網站發布商品信息并實施詐騙。
三、新環境下高校網絡安全和網絡詐騙風險防范機制構建
1.構建堅固安全的校園網絡設施,加強網絡物理安全
目前,比較成熟的網絡安全技術產品有:防火墻、病毒防范、信息過濾、數據加密、地址綁定等。但網絡安全不只是這些技術產品的簡單堆砌,它是包括從系統到應用、從設備到服務的比較完整的、體系性的安全系列產品的有機結合。
一是教師備課機、學生機房、圖書館、財務、后勤等行政辦公計算機等對于網絡有著不同的需求,對其信息的安全性要求也不同,據此可以將校園網劃分為多個VLAN。
二是在校園網出口設置防火墻網關,能有效隔離校園網和外部互聯網,使校園網與互聯網之間的訪問連接得到有效控制,阻止黑客對校園網的非法訪問和攻擊。
三是設置訪問控制管理系統和智能信息過濾系統,在學生上網比較集中的網段(如學生機房、學生宿舍等),設置互聯網訪問控制管理系統和智能信息過濾系統,從技術上對學生的上網行為進行管理和監控,防止學生點擊釣魚網站等。
2.豐富校園網絡信息,引導學生安全上網,滿足學生網絡信息需求
向學生傳遞安全的校園網絡信息,對最新的網絡詐騙信息進行宣傳,加強兼職等網絡信息的管理,建立統一的兼職就業系統,加強和就業單位合作,積極開展校企合作的招聘會,滿足學生兼職、實習和就業需求。在學校的安全管理工作中,將學生的網絡安全監管放在重要位置,增強校園整體防范意識,營造良好的校園網絡安全的氛圍。
四、結語
在“互聯網+”的新環境下,各種網絡詐騙愈演愈烈。大數據成為網絡詐騙的重要信息源,網絡社交平臺成為網絡詐騙的主要傳播渠道。移動支付成為網絡詐騙的關注熱點,互聯網金融領域成為網絡詐騙的重災區。本文針對高校在校學生這一特殊群體,著重分析了校園貸運行機制和安全風險,網絡兼職購物等新型詐騙手段,并對校園網絡的安全和機制進行積極的探討。學生在校期間的網絡安全意識的建立,需要輔導員和社會的共同努力,及時向學生傳達各種各樣防范網絡詐騙的方法。
參考文獻:
[1]律健.大學校園貸運行機制研究[J].時代金融,2018(4):315-316.
[2]黃賀美,彭銳明.新媒體背景下高職院校大學生“校園貸”現象調查報告[J].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6):101-102.
責任編輯:張正吉
[作者簡介]張春蓮,燕京理工學院教師,碩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