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碩士研究生是社會高級知識分子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對政治公共課的學習滿意度是一個值得研究探討的問題。對某“211”“985”大學的碩士研究生對政治公共課的課程設置、教師教學水平、教學組織形式、課程評價方式四個方面的滿意度進行調查,并分析調查結果,提出提高研究生對政治公共課滿意度的對策,希望為高校提供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政治 公共課 滿意度 研究生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06-0188-02
道德素養在人才品質結構中占有重要地位。高校政治理論課的開設是高校德育的主要途徑之一,然而,經過本科政治公共課的系統學習和研究生入學考試中對政治理論的再次學習,碩士生對政治公共課的滿意度到底如何?政治公共課教學過程中存在哪些問題?為此,對某“211”“985”大學的碩士研究生對政治公共課的課程設置等相關問題的滿意度進行了調查。
一、方法
本次調查主要采取問卷調查法,通過分析數據說明問題。問卷共分個人基本資料、滿意度調查及開放性問題三個部分,共22個小題。在滿意度調查的文本中,共分課程設置、教師教學、課堂組織形式、課程評價四個一級維度,在此基礎上設計了二級維度,除去個人基本資料外,問卷共有17個二級維度,其中封閉式問題7道,半封閉式問題9道,開放性問題1道。
二、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50份,回收50份,發放方式為網絡發放和現場發放,具有一定的隨機性,調查對象涵蓋某“211”“985”大學碩士研究生的各個年級,專業領域包括人文社科類、理工類、農學類等,調查對象的政治面貌也覆蓋了中共黨員(包括預備黨員)、共青團員、民主黨派和群眾等。
三、調查結果
1.對政治公共課課程設置的滿意度
從課程開設形式、時長、學習渠道三個方面展開調查,得出以下結論:碩士生對開設的政治公共課有較高的滿意度。
從統計結果看,在課程開設形式上,近60%的學生是比較滿意的,普遍認為公共必修的形式保證了課程的開展,能使碩士研究生接受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30%的學生表現出中等水平的滿意度;10%的學生滿意度不高;個別學生對政治課開設的形式不滿意,認為公共必修的形式限制了研究生的選擇。
2.對教師教學水平的滿意度
在教育的場域中,教師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教師的教育水平高低和個人魅力影響著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課程教學的有效性。政治公共課是面向全校學生的必修課,任課教師是從事德育工作的專業教師。這些教師不同于其他專業的教師,學生對政治課教師往往有更多的價值期待。在調查中發現,大部分學生對政治課教師的滿意度相對較高,過半數的學生對教師的教學態度和教學方式較為滿意,中等滿意度的在30%左右,不滿意和不太滿意的占10%左右。對教師滿意度相對較高的原因是,某大學政治課教學質量較高,這和此大學作為國家重點大學的地位是相符的。部分學生對教師滿意度較低,原因是少數教師教學方法、教學形式有待提高。
3.對教學組織形式的滿意度
課程組織形式有很多種,常見的有個別教學制、班級授課制、道爾頓制、分組教學等。某大學政治公共課的教學就是以班級授課制來組織的,分班方式是按一個學院的幾個專業合并在一起集中上課,班級人數在40人左右。調查顯示,近50%的碩士生對現有組織形式較認同和滿意,近20%的學生認為20人左右的班級最合適。
4.對課程評價方式的滿意度
課程評價是課程實施中不可缺少的環節,它是對課程實施效果的價值判斷,反映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能激發學生學習課程的積極性。某大學政治課程考核方式為平時成績(課堂表現+出勤)占30%,期末總結占30%,調查報告占40%。調查發現,有半數的學生對現行的考核方式滿意度較高,部分學生傾向于評價方式為平時成績30%+期末總結70%,無調查報告,還有一部分同學希望進行閉卷考試。
四、提高研究生對政治公共課滿意度的對策
1.精簡課時,拓寬學習渠道
調查可知,超過50%的同學對把思政課作為公共必修課是滿意的,這保證了思政課的實施和地位,但是調查也發現,過多的課時讓學生對政治理論課的學習產生了消極情緒。超過70%的學生對開設一學期,每周三課時的設置不滿意,認為開設一學期,每周兩課時比較合適。這就要求課程的設置要考慮到學生的學習現狀和心理狀況,制定合適的課時計劃。同時,單一的上課方式也影響了課程效果。因此,要提供多種學習渠道,充分發揮網絡的優勢,增加實踐環節,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來。
2.分級教學和選修相結合,提高選擇的自由度
對政治課的學習貫穿于整個大學期間,相當一部分學生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都達到了較高的水平,在研究生階段再次以大量的課時來學習,不但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反而會增加消極情緒。將分級教學和選修相結合不失為一個相對較好的方式。碩士生都有政治科目的考試,可以把考試成績作為參考標準,達到一定分數的學生,學校可以考慮其選修或者免修一些部分課程。
3.提升教學水平,改進教學方式
作為教學主導的老師,要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和教學水平,做到認知課程性質、了解學生需要、抓住社會熱點、注意課堂把握,要認識到研究生階段的學生知識面和思想的獨立性加強,應增強老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的討論環節,給予其表達想法的機會。同時要針對社會熱點創設討論話題,做到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通過這種方式能吸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
4.小班教學,全面評價
小班教學既有利于教師對課堂的把握,也利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班級人數少,為老師設計教學環節、組織學生討論提供了便利的先決條件,能使學生積極參與,活躍課堂氣氛。而考核評價方式則應除了最終的學習總結、書面考試外,更要注意學生平時的課堂表現,這樣既有利于克服書面考試的弊端,又有利于激發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
五、結語
樹立以提高質量為核心的教育發展觀是當前教育科學發展的當務之急,研究生群體是我國重點培養的創新型高素質人才之一,只有當學生對課堂、對教師有一定的滿意度,才會產生學習的興趣,才能談得上學習的質量。在高校中開設政治公共課是落實“立德樹人”的重要舉措之一,希望通過此次調查,能夠為更多高校提供借鑒與參考。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報,2018-09-11.
[2]王新皓.立德樹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理念[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6).
[3]趙立瑩,劉曉君.研究生教育立德樹人:目標體系、實施路徑、問責改進[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8(8).
[4]肖蓉,吳倩茹.立德樹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要求[J].教育探索,2014(3).
[5]王學儉,楊昌華.立德樹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的立身之本[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1).
責任編輯:孫瑤
[作者簡介]朱玉,西安外事學院教育系助教,碩士,研究方向:課程與教學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