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長白山文化具有鮮明的地域文化特征,推進和發展長白山文化產業是長白山地區自身發展的需要。兒童工作坊為孩子們提供了活動場所和有關情境,讓兒童自主參與、自主探索,促進了幼兒的發展。長白山文化與兒童工作坊的融合,能夠集中凸顯幼兒教育的本土化特色,形成具有長白山文化特色的教學互動模式。但在實施過程中,要避免因長白山文化現在還未發展完善,教師還未收集足夠的民間素材,不能很好地將長白山文化中的元素進行轉化或是簡單挪用傳統長白山文化等弊端。
關鍵詞:長白山文化 兒童工作坊 情境學習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06-0202-02
長白山文化是我省地區文化之一,經過幾千年的發展,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體系。長白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影響著我國多元文化的發展。兒童工作坊通過研究長白山和兒童工作坊的內涵,把長白山文化與兒童工作坊活動融合起來,讓幼兒更好地了解我省傳統文化——長白山文化,并在活動中得到發展。
一、長白山文化概述
1.廣義的長白山文化
廣義的長白山是指長白山山脈。長白山脈位于吉林省東南部,是鴨綠江、松花江和圖們江的發源地,也是中國滿族的發源地和滿族文化圣山。廣義的長白山文化是指以長白山為中心,向外延伸的部分。長白山文化包括吉林省、遼寧省和黑龍江省在內的地區文化。《中國長白山文化》一書中是這樣解讀長白山文化的:“在長期歷史中形成的以長白山地區為范圍的、以東夷文化為先導、漸以華夏—漢文化為主體的,東北各民族共同鑄就的、具有鮮明歷史、民族、地域特點的地域文化。”
2.狹義的長白山文化
狹義的長白山文化是指長白山腹地的文化。長白山位于吉林省東南部地區,是滿族的發源地,地勢優良、歷史悠久、資源豐富。長白山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歷史背景,呈現出了明顯不同于其他地區的地域特點,是我省和我國“多元化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長白山文化是我省的標志性的地域文化,包括了吉林大多數民族文化,反映了吉林人的特征,是以吉林為中心,外延、滲透、影響周邊地域文化的代名詞,是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傳統山地森林文化、畜牧文化、人文景觀和現代工業文明相互交融和融合的多樣性、復合型文化,是包括漢族、滿族等族系在內的歷史各民族共同創造的復合型文化,是具有現代性、交互性、創新性、地域性的開放型文化。
3.長白山文化特征
長白山文化源源不斷,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多元文化的重要體現。其巧奪天工的自然物質資源和底蘊深厚的社會文化,共同構成了長白山文化。長白山文化是吉林省特有的地域文化,具有鮮明歷史地域特色和民族色彩的“地域文化”。它包含了吉林省各個民族的文化特色,繼承了多年積累下來的文化特色。長白山文化是長白山人民在中華民族的發展中創造的巨大財富,博大精深,歷史悠久,是吉林省的獨特資源,也是中華民族地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長白山地區也產生了滿族文化,例如滿族撕紙、剪紙等長白山地域文化,遺跡豐富,文化積淀深厚。長白山文化主要有:具有動植物資源、山水、畜牧業和農耕相結合的自然物質文化;具有古代滿族的精神文化;包括該地區的人民善于學習、不斷創新的意識;該地區的愛國主義精神。個
二、兒童工作坊的概念
“兒童工作坊”一詞最早出現在兒童心理學的研究領域,目的是給兒童提供一種良好的活動環境和場所,使幼兒通過活動來交流、合作,在活動中認識自己的不足,了解知識、向他人學習、深化認識、改正自己和提高自己。而現在兒童工作坊則是為班級里的幼兒自主參與活動開辟的場所,在兒童工作坊中發展兒童思維,培養其獨立思考能力、溝通能力和探索能力,也是鼓勵幼兒找到更有趣味、更感興趣的“事情”。他們可以主動去構建活動,去探究、搜尋自己想要知道的答案。從本質上來說,兒童工作坊是鼓勵幼兒圍繞一個“共同的主題”展開質疑、互動、討論并共同解決問題的自主建構經驗的活動組織方式,兒童可以自己去探索想要了解的知識。兒童工作坊能同時滿足若干有共同需求的幼兒自主探索的需要,從而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
三、基于長白山文化的兒童工作坊的優勢與不足
1.基于長白山文化的兒童工作坊的優勢
為進一步凸顯幼兒園辦學特色,促進學前兒童發展,教師應該將長白山文化有效融入幼兒一日活動中,并且集中凸顯幼兒教育的本土化特色。兒童工作坊活動應關注每個孩子,鼓勵每個孩子,促進幼兒發展。一是可以注意幼兒的需要,尊重每個幼兒的知識結構和差異,滿足幼兒的需求;二是可以關注幼兒的發展,開展符合幼兒發展的課程,提供多樣化的選擇;三是能關注幼兒的生活,活動應貼近幼兒的生活和他們的生活經驗。首先,應該將長白山文化作為教學內容融入兒童工作坊的教學活動中。在活動中,可將長白山文化編入五大領域基礎課程中,如欣賞長白山文化課程、長白山文化剪紙、講述長白山有關傳說故事等,讓學生全方位地了解歷史、滿族文化、民俗風情等。教師不再單純地依賴于教材文本,而是把有特點的地域文化融合在課程中,并指導幼兒探索、感知,在這個過程中捕捉幼兒的閃光點。在教學中,通過對長白山文化的多方面探索、挖掘,從滿族文化、自然和生態環境、民俗風情等方面進行整合,形成一個完整的、多元化的長白山文化教學體系,從而充分發揮其重要作用。由此可見,將長白山文化引入幼兒教學活動中是可行的,并應該建設具有長白山文化特色的教學互動模式。
2.基于長白山文化的兒童工作坊的不足
長白山文化現在還未發展完善,其中許多自然、人文、歷史、民俗風情、民間藝術文化、滿族文化還未被廣大人民了解、熟知,教師還并未收集足夠的民間素材來開展兒童工作坊活動;教師還不能很好地對長白山文化中的元素進行轉化。在這個時期,幼兒具體思維較強,形象思維較差,同時教師在兒童工作坊活動的設計上有所欠缺,創新能力不夠,選擇的元素單一,了解得不夠細致,融合也不是簡單地將傳統長白山文化進行變形或是簡單的挪用,而是要將長白山文化的內涵融入其中,從而更好地開展兒童工作坊活動。
綜上所述,將傳統長白山文化與兒童工作坊融合是可行的。把長白山文化與兒童工作坊結合來實現和發揮長白山文化的價值。實現長白山文化的價值,體現在傳統文化、地域文化的相互融合、不斷發展,使之與現實文化相互貫通,共同服務兒童工作坊的任務。將長白山文化引入兒童工作坊,不僅有利于幼教工作者和幼兒對長白山文化的理解,也能夠激發幼兒的對傳統文化的探索能力。近些年來,國家越來越重視弘揚和發展地域文化,而我省剛好有這樣的地域優勢,我們可以把長白山文化與兒童工作坊“微型主題”活動融合起來,把長白山文化融合到活動中,要讓幼兒了解我省傳統文化——長白山文化,并自主進行探索,從而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海英.兒童工作坊:推動農村幼兒園發展的有效路徑[J].學前教育研究,2019(4).
[2]劉厚生.長白山文化的界定及其他[J].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03(4).
[3]范凡.圍繞長白山文化的設計教育思考[J].教學心得,2003(20).
[4]周平,李思思.大班幼兒同伴合作行為的現狀和培養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9(6).
[5]陶連飛,閆冬.我眼中的長白山文化[N].吉林日報,2015.
[6]蘇大偉,劉瑩.長白山文化引入設計教學的研究與實踐[J].藝術教育,2018(23).
責任編輯:張正吉
[作者簡介]徐晴,通化師范學院在讀本科生,研究方向:學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