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助學模式是指在兩個學業能力有差異的學生之間,開展“以優帶差”的互助學習活動,通過“以優帶差”的指導、幫助、合作、交往等,發揮“以教促學,以帶助學,以合共學”的優勢,提升學生自主性,推進合作探究學習,培養學生創新和實踐能力,實現“后進者進步,優者更優”的雙贏教育目的。“一帶一”助學模式需要有一優一后進兩名學生結對成組,二者能力差距以保持在“最近發展區”為宜,二者關系以友伴型為最佳。這種學習模式既固定又靈活多變,教學中能夠滿足不同層次學生需求,使每個學生都能在互助學練中真正動起來,激發每一個學生的自主能動性,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參與、互助交流和創新思考等能力,解放教師,成就學生。
一、梯次分層助結對
初中學段蛙泳初級教學中,同個教學班中學生能力差異性較大,存在有些學生已經學會基本動作并能夠游一定距離,有些學生只會簡單的漂浮,有些從未下過水,甚至怕水等情況。結合實際學情,教學中可以采用“一帶一”助學模式實施教學。優點有以下3個:一是能確保教學安全,從沒下過水的學生在初次下水時,因不熟識水性,存在非常大的安全隱患,容易出現嗆水、溺水等情況,在有一定水平的學生保護下能夠保障安全;二是能提高教學質量,游泳教學周期短、任務重,“一帶一”教學能提高教學效率;三是能確保體德共育,通過游泳教學實現育人。以20人的初中蛙泳初級班為例,根據學生不同水平分成“優、中、后進”三個層次,優等5人、中等10人、后進等5人,配對分組為“優帶中”和“中帶后進”。這樣分組能夠確保每組中都有不同水平的學生,又能夠保證二者之間差距不大,有自己“跳一跳也能摘到桃子”的主觀意識。“優生”發揮“小先生”的作用,帶動“后進生”學練,在指導和幫助“后進生”過程中實現反哺作用。
二、口語講解助領悟
蛙泳的理論知識和技術要領需要教師以講解、示范等形式傳授給學生,游泳基礎差或零基礎的學生,因缺乏水中的實踐體驗,理解和領悟能力相對較弱,通過“后進生”的一對一互助,“優生”能夠用“后進生”更容易理解的同伴語言與其進行溝通、交流和講解,有助于“后進生”理解。如,教授蛙泳腿部動作時,教師總結出“收、翻、蹬、夾、漂”五字口訣,相對來說“后進生”一般很難厘清要點,處于被動接受的學習狀態。“優生”可以結合自身學練經驗,手把手用同伴的口頭語言把教師的專業術語解讀清楚,如“翻”的動作,學生可以用“勾腳尖”的表述告知同伴。“優生”可以邊講解要領邊示范動作,幫助“后進生”學習和領悟。同時,可以在兩人之間開展知識互問互答活動,能夠加速對知識點的記憶與理解,確保“后進生”實現從被動助力到主動發力的轉變,也能促進“優生”深度解讀和精準把握。
三、針對性指導助體悟
蛙泳技術教學以水中學練為主,從熟悉水性、水中憋氣、漂浮到蛙泳完整技術動作,絕大部分時間需要在水中進行,體育教師在水中教學很難做到全面兼顧,“一帶一”互學中“優差幫帶”練習優勢更為明顯。如,在水中憋氣練習時,兩人可以面對面、手牽手,眼睛看著對方做“吸氣入水—水中憋氣—吐氣出水”的練習;在漂浮練習過程中,“優生”可以采用拉手、托腹、推腳等方式幫助“后進生”放松漂浮;練習蛙泳腿部動作時,“優生”可以拉著“后進生”的雙手,一邊用口令指揮“后進生”做“收、翻、蹬、夾、漂”的動作,一邊觀察動作質量,及時指導糾正;練習蛙泳手臂動作時,“優生”可以用雙手夾住“后進生”的雙腿,助其練習水中劃手和換氣等。在“優生”手把手指導和幫助下,“后進生”在水中練習的膽量會增大,敢于嘗試完成各種動作,在“優生”的及時助力下能夠快速提高學習的效率和質量。“優生”通過對“后進生”的指導,也能加深對技術要點的理解,二者實現從幫帶到共練的互促提升。
四、技能陪練助感悟
蛙泳從技術學習到形成技能是通過大量長距離游泳練習逐步實現的。學生初步學會蛙泳技術動作后,要通過長距離的游泳練習來逐步掌握和完善蛙泳技術,最終達到一定的技能水平。在這一階段學習過程中,“后進生”獨自學練容易出現厭學、氣餒等情緒,產生放棄的念頭。“一帶一”互助教學中,通過“優生”的積極鼓勵、及時指導、有效監督的陪伴式練習,能夠及時給予“后進生”積極性助力和客觀性評價,有助于“后進生”樹立自信心,提升克服困難的勇氣。如,在蛙泳長距離練習中,可以開展“優生”陪游的練習方式;“后進生”因游泳換氣節奏不合理而無法游得更遠時,可以采用“優生”在旁邊伴游提示等方式予以助力。二者在互助過程中,“優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認真的學習態度、勤奮的學習精神都是“后進生”的學習榜樣。“優生”在陪練時也能夠站在“教”和“管”的視角重新審視和改進自己的技術動作,提高自我約束力和收獲助人的幸福感,無形中提升了自身水平,二者實現從他助到共進的成長。
“一帶一”互助學習模式是讓師生雙贏的教學模式,通過“以優帶差”的幫教助學,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充分激發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能夠起到“優生更優,后進生漸優”的學習效果。
——楊峰(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尚志中學,315202)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