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話題欄目調研組
天高云淡,春華秋實,正是一年豐收時。安徽省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合肥經開區)現有22所中小學,在校生46600名。合肥經開區政府主管學校的領導始終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高度關注學校大課間體育活動的開展,在區社會發展局中心教研室的精心策劃與組織下,自2015年大課間體育活動新機制啟用以來,不忘全民健身之初心,牢記提升全體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之使命,緊扣大課間常態化推進的重點和難點,確立體育組整體設計、校長主管、各部門配合、班主任實施的垂直管理思路,優化活動內容與組織形式,注重實效性評價與激勵機制,探索出了一條別樣的組織學校大課間體育活動常態化實施的新途徑。其效果到底怎樣呢?
2019年10月31日至11月1日,《中國學校體育》“一線話題”欄目組一行4人組成大課間體育活動專題調研采訪組(以下簡稱:調研組),應邀來到合肥經開區,采用學校自薦與隨機抽樣相結合的方式,調研了9所學校大課間體育活動(其中1所學校為室內活動),現場觀摩了13241名學生(占全區學生總數的28.4%)和近800名教師的大課間體育活動,并對教研室領導、教研員、一把手校長、校級分管領導、特級教師、一線體育教師、班主任、管理班級與參與活動的教師以及部分學生約90人進行了隨機采訪,還對師生活動數據進行了采集,意圖了解實情、總結經驗、提供實例,供全國中小學校參考。
通過調研采訪,調研組認為合肥經開區和國家設置大課間體育活動的初衷一致,堅持常態常新,穩步推進,成效顯著,具有教育智慧,從中折射出他們為堅持學生健康之初心所做的努力。現場展現出一幅幅朝氣蓬勃、靈動而扎實、師生同樂的大課間體育活動的畫面令人振奮!
一、整體設計,“三真”模式,解決“誰來做”的困惑
智慧蘊藏設計中。合肥經開區社會發展局教研室高度重視體育大課間的整體設計,改變了以往僅以體育教師為主的做法,實行了大課間整體推進“三真”模式(即校長真管全校、班主任真管班級、任課教師真參與),自上而下,建立共識,解決了“誰來做”的困惑,創造性地發展了大課間體育活動常態化管理的新思路。
1.校長“真管全校”。該區響亮提出:大課間體育活動,就是校長的“公開課”。在活動方案設計、現場評估等方面,把校長組織參與大課間作為轉變校風和改良學風的重要載體,列入首要評比條件。調研中,合肥六十八中學陳忠好、玫瑰園學校南校區陳炳炎、芙蓉小學王一鳴、高劉小學應春潮等校長,帶頭做廣播操、跑操和班級自主活動,與學生共享大課間體育活動的快樂。
2.班主任“真管班級”。在區級和校級大課間比賽中,經開區把班主任是否參與作為一項重要的加分指標,明確班主任是開展班級活動的組織者。各學校還定期開展班主任大課間體育技能培訓,在調研組觀摩的9所學校中,正副班主任與學生同做操、同活動,已成為陽光大課間的標配。
3.任課教師“真參與”。合肥經開區在校級廣播操比賽中特別設置班主任領操得分、任課教師參與加分與行政人員全員參與考核機制。在觀摩現場,學校教師都能隨學生同做同練,且動作規范,態度認真,甚至懷孕的教師都力所能及,主動參與班級活動管理,形成校長指揮下的全體教師參與大課間體育活動的新樣態。
校長“真管全校”、班主任“真管班級”、任課教師“真參與”的“三真”整體推進機制,解決了常態大課間中體育教師想管管不了、班主任想做不會做、校長想抓無從抓起的狀態,促進了大課間體育活動的良性發展。
二、優化項目,結構化實施,解決“做什么”的難題
合肥經開區發揮體育教師的專業特長,科學按照人體運動的規律,整體設計活動內容,解決了大課間中“做什么”的問題,打造易提升活動品質、易形成校級特色的活動項目。
1.選擇易實施的項目。各校活動項目有區級規定,如廣播操《七彩陽光》和跑操;有學校自選項目,如《武術操》或自編器械操;有班級自主活動項目,如跳繩、踢毽子、滾鐵環、抖空竹等,形成了一套規定、自選和自主項目相結合的組合體系,通過常年開展區級比賽的方式,不斷規范和提升全區大課間的活動質量。
2.提煉有特色的校級活動內容。各校注重提煉有特色的活動,圍繞特色項目,整體推進大課間體育活動。如蓮花小學的足球、錦繡小學的體質健康測試項目、明珠小學的橄欖球、玫瑰園學校南校區的花樣跳繩、玫瑰園西區小學的室內體育大課間,充分利用走廊、教室等空間和多媒體設備,創編了由韻律操、武術操和體能練習相結合的組合內容。至此,合肥經開區已初步形成“一校一品”“一精多品”“百花齊放”的體育大課間活動局面。
3.整體設計符合學生活動規律的過程性內容。調研組現場調研8所學校的室外活動,都是按照熱身、集體操練、班級自主活動和放松整理的程序來安排大課間體育活動。特別是在結束階段,學生隨著《蟲兒飛》等伴奏音樂,進行一分多鐘的放松整理活動,不僅符合人體運動規律,還為下節課的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創設機制,以賽促練,探索“怎樣做”的路徑
機制合理方顯教育智慧。如何對學校大課間體育活動開展情況進行評價以促進活動的良性發展?合肥經開區自有“法寶”。區里建立的體育競賽年度積分考評制度,有效地推進了大課間體育活動的常態化開展,解決了“怎樣做”的路徑問題。
1.投入經費,保障各項比賽的開展。合肥經開區每年投入經費開展各項比賽,支持特色學校分項目承辦區級比賽,并將組織經費直接下撥承辦學校以調動學校的積極性。基于此,合肥經開區開展全員大課間體育比賽已趨于常態,并已連續5年分期開展廣播操、跑操、跳繩、踢毽子等區級全員單項比賽。
2.組織評比,提高校長參與的積極性。合肥經開區每年組織區級評比并選拔優秀學校參加合肥市和安徽省大課間評比,自蓮花小學新年校區榮獲2017年安徽省首屆大課間評選一等獎后,2018年又有多所中小學榮獲省一、二等獎,區教研室及時利用各種會議及校長微信群宣傳,提高學校的知名度和校長參與的積極性。
3.納入考評,調動學校持久參與的熱情。合肥經開區將大課間體育活動作為全員項目列入社會發展局對學校的考評計劃,除基礎分外,將大課間得分乘以其他單項比賽分值的4倍,計入總分,調動了學校積極提升活動質量的持久熱情。
四、扎根校園,融入文化,解決“做得好”的問題
文武之道,相得益彰。大課間體育活動關注健身功能僅僅是活動的淺顯做法,把學校文化有機融入大課間,形成大課間與學校文化共生共榮,凸顯大課間的文化之美、運動之美,提升了大課間的活動品味。
1.校歌與大課間文化的融合之美。合肥經開區大部分學校將校歌與大課間完美融合,學生在進場或退場中,隨著伴奏音樂,唱著校歌整隊進場或退場。體育活動與校園文化的融合貼切、自然,師生認同度高。如蓮花小學的《蓮之韻》、明珠小學的《璀璨明珠》和六十八中學的《溫暖生命綻放青春》校歌,給調研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集體約束性要求呈現的運動之美。在現場,調研組見到多所學校精心設計富含校園文化的活動內容,如合肥一六八教育集團新橋學校在跑操中,學生齊呼各自班級設計的口號,展現班級的個性之美;錦繡小學在武術操中,全校齊呼提示語,凸顯武術的陽剛之美;芙蓉小學在進場中,學生齊呼進場口令,振奮精神的活力之美,完美體現了體育與文化相結合的運動之美。
3.統一要求與多樣化的各美其美。各校室外與室內活動兩套方案,都能做到基本項目與特色項目相結合(規定體操與自選項目并存),測試與比賽相結合(健康測試與球類興趣小組),激烈對抗與舒緩放松相結合(比賽環節與放松環節),既實現了區教研室的統一要求,也體現了學校自主選擇權,達到了“美美與共,各美其美”的效果。
調研組在短短的兩天時間收獲頗豐。合肥經開區全體教育人,牢記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使命,不斷改革、創新大課間體育活動方式,有效促進全體師生體質健康水平提高的行為,為全國中小學提供了一個值得學習與借鑒的范例,詮釋了使命在肩、初心如磐的責任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