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芳
(廣東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管理工程學院,廣東 廣州 510520)
2019年國務院發布了《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方案提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的教育類型,但具有同等重要地位[1]。隨后一些在職業院校、應用型本科高校開始啟動“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其中“1”代表學歷證書,“X”代表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鼓勵職業院校學生在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積極取得多類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拓展就業創業本領,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要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加快學歷證書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互通銜接[2]。教育部明確指出“1+X”證書的范圍:覆蓋專業知識、職業素養和技能操作。
目前的高職院校,普遍存在的現狀是物流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單一,只是單純培養物流基層操作人員。在“1+X”證書制度的框架下,職業院校學生的綜合素質將得到極大提升,全面發展學生“一專多能”,可以有效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從現實情況來看,實行“1+X”證書制度的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有利于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在數字經濟時代,科技飛速發展,產業轉型升級加快,物流企業對復合型技術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而目前的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單一,隨著“1+X”證書制度的推行與普及,為培養高素質的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提供了重要保障。
(2)有助于促進職業教育的改革。職業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有其明顯的教育特點,目前我國職業院校的辦學標準和模式基本還是參照普通教育模式,雖然國家一直在推行職業教育改革,強調校企合作,深度融合,但各院校教育質量還是參差不齊。“1+X”證書制度,探索學歷教育與職業技能教育融合,鼓勵社會力量有效參與,為職業教育的改革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將有助于促進職業教育的深化改革。
(3)有利于拓寬技術技能人才的成長通道。隨著經濟和科技的快速發展,人才的需求與素質要求也不斷更新和提升,職業院校也應不斷調整人才培養方案,以滿足不同類型學習者的職業發展的要求,“1+X”證書制度通過“書證融通”與“學分成果認定、積累和轉換”,實現學歷教育與職業技能培訓的互認和銜接。這有利于保證技術技能人才的終身學習和可持續發展,拓寬了人才成長的通道,有利于提升經濟發展水平、促進社會和諧。

圖1 物理管理專業現有課程設置圖
物流管理專業課程主要分為三個模塊,包括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專業拓展課,其中專業基礎課程包括:物流管理概論、物流設施設備、國際貿易實務;專業核心課程包括有:采購管理實務、倉儲管理實務、配送與運輸管理、物流信息技術與應用、供應鏈管理;專業拓展課程包括:集裝箱運輸管理、冷鏈物流管理。具體課程開設情況如圖1所示:
從目前的專業課程體系來看,基本能滿足物流專業學生職業能力學習的要求,但在“1+X”證書制度的推行下,該課程體系還應結合物流行業和就業形勢的發展不斷進行調整與更新。
(1)物流管理“1+X”考證內容分析。目前物流管理“1+X”技能等級考試分三個模塊進行,包括:基礎理論部分、線上實操部分、實操考核部分。其中,理論考核知識點分布廣泛,需要平時課程學習積累及考前集中進行考證培訓;線上實操部分考核知識點主要包括:客戶需求調研、客戶異常處理、物流安全作業管理、物動量分析、運輸線路規劃、運費計算、配送路線優化、貨物運輸配載、物流成本管理等;實操考核要求學生按物動量的ABC分類的原理對貨物分層管理,按正確的理貨、搬運和上架流程進行操作,完成貨物入庫作業,并根據給定的素材選擇正確揀選方案,按正確的貨物下架等流程進行操作,完成揀選出庫任務。
(2)考核內容與對應課程內容關聯度分析。從“1+X”考試知識點分布情況來看,尤其是線上實操部分考核主要涉及的課程包括有:客戶關系管理、物流設施設備管理、倉儲管理實務、運輸管理實務、配送管理實務、物流成本管理。
根據現有課程體系來看,關于物動量分析這個知識點會在已開設課程《倉儲管理實務》關于物流庫存管理ABC 分類方法里面介紹;運輸線路規劃及運費計算這兩類知識點會在已開設課程《運輸管理實務》里面具體介紹線路規劃方法及不同運輸工具的運費計算標準與要求;配送路線優化與貨物運輸配載這兩類知識點會開已開設課程《配送管理實務》里面關于節約法的原理和計算步驟及貨物配載要求與方法里面詳細介紹;物流安全作業管理可以安排在已開設課程《物流設施設備》里面關于叉車的使用方法及安全操作要求里面重點介紹。
從目前“1+X”證書考核內容以及我們現有課程開設情況來看,主要有三大知識模塊的空缺,首先是關于客戶需求調研及客戶異常處理,建議重新開設《客戶關系管理》這門課程,以解決同學們這一部分的知識空缺;其次是關于物流成本管理這部分知識,建議在《物流管理概論》這門課程中增加關于物流成本管理這部分知識的介紹,結合考試內容要求學生掌握作業成本法的應用;關于實操部分也是原課程體系所缺乏的,以往物流技能競賽雖然有學生實操訓練,但普及面不廣,僅限于部分參賽同學能熟練掌握,但“1+X”證書考試是具有普及性的,要求全員參與,因此物流管理專業在《倉儲管理實務》這門課程中建議增加實操內容。
在物流管理專業原有課程基礎上,結合物流管理“1+X”證書考核要求,調整并增加對應內容,同時建議在相關課程學習完成后,新開設一門《物流“1+X”考證課程》,將所有關聯知識系統化,考證課程里面應包括理論培訓部分和實操模塊的訓練。調整后的專業課程體系如圖2所示。

圖2 物理管理專業課程體系改革設置圖
改革后的專業課程體系相比原課程體系,主要變化在于增開兩門專業課程:《客戶關系管理》和《物流“1+X”考證課程》,同時《物流管理概論》課程教學內容也要求有所調整,需要增加一個關于物流成本管理的項目。
(1)課程性質:《物流“1+X”考證課程》將作為三年制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的一門專業拓展課程。
(2)課程設計理念:本課程注重對學生職業崗位能力以及職業素養的培養,針對不同崗位要求組織對應的教學內容,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循序漸進地將職業能力與職業素養的培養融入到實際的教學活動當中。課程旨在構建以能力為本位、以就業為導向、以綜合職業能力和素質為主線、以模塊化課程為主體的教學體系,形成完整的崗位能力培養方案。
(3)課程設計思路:本課程旨在培養掌握物流基本業務操作的實踐型人才,對學生職業能力與職業素養的培養起到支撐作用。通過校企合作的深度開展,調研企業實際的工作課程,分析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和完成任務需要的能力、知識和素養,以“實用”為主旨構建課程和教學內容體系。首先培養學生的基本素質,包括基本道德素養與管理技能;其次培養學生專業能力,包括庫存業務、運輸業務及配送業務的必備技能與物流成本控制能力;再次培養學生的業務拓展能力,能抓住行業動態,提升學生的行業適應能力;最后培養學生的實操能力。
(1)課程知識目標:熟悉物流行業現狀;掌握基本管理技能及客戶關系管理方法;掌握物流的核心業務模塊包括庫存管理、運輸管理、配送管理等;熟悉物流成本管理方法與核算;了解物流行業發展趨勢等。
(2)職業能力目標:庫存核算與管理能力;運輸方案決策能力;配送線路規劃能力;物流成本核算與控制能力;物流未來發展趨勢分析能力等。
(3)素質目標:基本的管理素養;良好的職業道德及價值觀;規范的職業禮儀與良好的客戶服務意識;團隊協作與溝通能力等。
關于物流管理“1+X”考證課程的課程設計,主要根據人才培養的目標以及職業能力的要求來選擇具體的教學內容,根據目前的考核要求來看,建議教學內容分模塊來進行,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模塊:模塊一:基本素養。包括職業道德認識、基本管理技能、客戶關系管理;模塊二:專業素養。包括物流成本管理、庫存管理業務、運輸管理業務、配送管理業務;模塊三:拓展素養。包括物流創新與創業、物流智能化發展;模塊四:實操業務。具體的課程內容如圖3所示。

圖3 物流管理1+X考證課程內容結構
在課程實施過程中,要充分結合物流專業相關崗位的實際需求組織教學內容,并且要遵循以下原則:第一,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密切關注物流行業和典型物流企業的發展動態,及時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第二,在教學方法和形式上,要采用討論式、啟發式、任務導向式等多種教學方法,實現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的及時轉換,同時增加實踐教學的比例。目前對于物流管理“1+X”考證課程的教學,建議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將考核知識點融入到平時的課程教學。從前面我們對專業課程的剖析和“1+X”考核要求的對比分析來看,考核大部分知識在專業課程體系里面都會有涉及到,尤其是專業核心課程里面分布的知識點在整個理論考核中占比是非常高的,因此對于《倉儲管理實務》、《運輸與配送管理實務》這兩門課程的平時教學中應加強重難點內容突出,尤其是計算部分,要求學生多加練習,掌握基本計算原理和方法。
(2)開設考證課程,集中訓練。建議在完成大部分課程學習后,在大二上或大二下學期(具體時間以考證時間為參考)開設一門《物流“1+X”考證課程》,具體內容參照圖3,對學生進行考前集中訓練,加固對已有知識的掌握,并能有一個完整的課程系統。
(3)實操訓練與模擬。實操模塊是目前物流管理專業課程設置的短板,一方面由于實訓場地和實訓設備受限,另一方面由于課程的實訓改革滯緩,因而學生的實操訓練時數不夠。在物流專業“1+X”證書制度試點的推動下,我們目前的實操的場地與實訓設備已經基本達到要求,因而迫切需要課程改革,增加學生實操環節的課時。
隨著“1+X”證書制度的試點與普及,課證融合將會成為職業院校物流管理專業教學中的必然發展趨勢。因此,職業院校和教師應對這一制度的理念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并制定與之相符的課程體系,設置對應的課程內容,采用更加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這樣才能更好地保障人才培養的質量,順應職教改革的發展,提升職業教育質量和學生就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