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文娟 王玉環 黃偉 周佳
(石河子大學醫學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2)
隨人口老齡化劇增,失能老年人照護問題亟需解決,新疆牧業地區以哈薩克族居民為主〔1〕。鑒于特殊民俗習慣,哈薩克族失能老年人大多選擇居家養老〔2〕,其照護者多為不計報酬且發揮不可或缺作用的被照護者子女〔3〕。居家非正式照護者在長期照護失能老年人過程中不僅身、心壓力巨大〔4〕,還給本不富裕的牧區家庭帶來不可估計的經濟負擔〔5〕。對經濟負擔高于漢族與維吾爾族的哈薩克族失能老年人非正式照護者給予以家庭訪視為主的干預措施后,這一負擔仍難以緩解〔6〕。政府相關部門應對牧區哈薩克族失能老年人非正式照護者進行衛生經濟學評價后,進行照護費用補償。在各項照護成本中居家非正式照護時間成本所占比重最高〔7〕,按照護時間的多少有針對性地進行照護費用補償,其公平性、可操作性、現實意義較好,且能體現不同失能程度老年人所需照護時間異同〔8〕。本研究以新疆牧區不同失能程度哈薩克族老年人的照護需求為依據,測算居家非正式照護時間,分別以代理好方法和機會成本法核算居家非正式照護時間成本。
1.1研究對象 便利抽樣法選取阿勒泰地區福海縣和塔城地區裕民縣所轄30個村莊作為調研地區。對新疆牧區哈薩克族失能老年人居家主要非正式照護者于2017年9月至2018年2月進行調研。納入標準:①≥60歲新疆牧區喪失部分或全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量表篩選)的哈薩克族老年人;②當地常住居民(≥6個月);③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配合調查者。居家非正式照護者納入標準:①≥18歲,是高于60歲的牧區哈薩克族失能老年人居家主要照護者,若有多位,以被照護者指定1位為主;②屬家庭內或氏族內成員,且不收取任何照護費用;③照護時間大于6個月;④對調查知情同意并配合者。排除標準:認知障礙或無法正常表達,拒絕配合完成問卷者。研究獲得石河子大學醫學院學術倫理委員會批準(2017-004-01)。最終回收352份問卷,有效問卷335份(95%)。
1.2研究工具 ①ADL量表:評估老年人ADL,Cronbach α系數是0.881〔9〕。包括兩個維度:軀體生活自理能力(PADL,6條)、工具性ADL(IADL,8條),每一條老年人完全可以做、有些困難、需要幫助及完全不能做,分別得1~4分。依據PADL 6條中老年人1~2條“做不了”被劃為“輕度失能”,3~4條“做不了”被劃為“中度失能”,5~6條“做不了”被劃為“重度失能”。考慮到哈薩克族老年男性不做家務的傳統,將“老年人活動受限是否由于健康及記憶原因導致”放在評估并確定失能老年人之前。對50 名牧區哈薩克族居家主要非正式照護者在正式調研前進行此量表預調查,Cronbach α系數為0.928。②居家照護時間評估量表:包括軀體活動照護時間(ADLT)、日常家務活動照護時間(IADLT)、監護及精神心理照護時間4個維度19個條目〔10〕,該量表結合非正式照護者自我報告法評估照護時間〔h/(d·人)〕。對50 名牧區哈薩克族居家主要非正式照護者在正式調研前進行預調查,Cronbach α系數為0.875。
1.3居家非正式照護時間成本核算 (1)機會成本法:以當地市場平均工資近似作為單位照護時間成本〔11〕。①通過查閱中國統計信息網及部分地區政府網公布的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進一步核算2017年新疆主要牧區(伊犁、阿勒泰、塔城、博樂)〔12〕及我國東中西部地區人均可支配收入〔13~15〕。② 按照國家標準每月工作22 d,每天工作8 h,核算出以“人均可支配收入”為標準的單位照護時間成本。③居家非正式照護時間成本〔元/(月·人)〕=照護時間〔h/(d·人)〕×單位照護時間成本〔元/(h·人)〕×30 d。為便于比較,東中西部地區居家非正式照護時間依據本次測量照護時間。(2)代理好方法:①將新疆牧區護理老年人家政員工資,作為當地居家失能老年人單位照護時間成本〔16〕,并與全國東中西部地區此方法所得居家非正式照護時間成本進行比較。新疆牧區及東中西部地區護理老年人家政員工資,依據相關學者推薦的“類比法”〔17〕,即,將2017年新疆牧區及東中西部地區人均可支配收入占上海人均可支配收入〔14〕的百分比乘以上海家庭服務行業協會照護老年人中等薪酬(元/月)〔18〕來核算(按每月工作22 d,每天8 h核算)。②居家非正式照護時間成本〔元/(月·人)〕=照護時間〔h/(d·人)〕×單位照護時間成本〔元/(h·人)〕×30 d。為便于比較,東中西部地區居家非正式照護時間依據本次測量照護時間。
1.4質量控制 基于牧區居家主要非正式照護者大多是哈薩克族人,不懂或不完全懂漢語,需要對懂雙語(漢語哈語)的調研員進行為期1 w的課題相關內容培訓。調研開展前共培訓調研員16名,包括調研當地鄉鎮衛生院醫護人員8名,在校懂雙語(漢語哈語)醫學專業本科生、研究生共8名。入戶調研采取醫務人員與學生2人為一組,面對面訪談進行居家非正式照護時間評估。雙人核算居家非正式照護時間成本以互相驗證。
2.1單位照護時間成本 以代理好方法核算的新疆牧區單位照護時間成本低于以機會成本法核算的結果,且低于東中西部地區,具體見表1、表2。表1、表2數據整理自全國各省及新疆主要牧區2017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2.2不同失能程度老年人居家非正式照護時間成本 新疆牧業地區失能老年人居家非正式總照護時間為(5.72±2.11)h/(d·人),輕、中、重度失能老年人總照護時間分別為(4.55±0.72)h/(d·人)、(6.87±0.69)h/(d·人)、(10.08±1.28)h/(d·人)。以不同方法核算不同地區不同失能程度老年人居家非正式照護時間成本,按照東中西部、新疆牧區的順序,居家非正式照護時間成本越來越低,且東部地區遠高于其他地區,新疆牧區遠低于其他地區,見表3。

表3 全國各地居家非正式照護時間成本〔元/(月·人)〕

續表3 全國各地居家非正式照護時間成本〔元/(月·人)〕
A:機會成本法;B:代理好方法
本研究為新疆牧區相關政府決策者在進行不同失能程度老年人居家非正式照護時間成本補償時,提供可借鑒參考依據。代理好方法所核算居家非正式照護時間成本低于機會成本法核算結果。機會成本法直接借用當地在職工作人員平均工資水平核算,是較為直接便捷的方法,但以市場工資核算會忽視居家非正式照護的實際價值〔19〕,易存在高估或低估的情況,且不同類型居家非正式照護者在照護失能程度相同的老年人時,其機會成本亦不同〔20〕。牧區哈薩克族居民由于傳統習俗、生活習慣等,女性照護者基本不外出工作,以照護老年人、撫育子女為主,這一群體沒有穩定經濟收入,故不建議此方法核算牧區居家非正式照護時間成本。而代理好方法是以護理老年人家政員工資核算居家非正式照護時間成本,更貼近實際非正式照護,且以代理好方法核算居家非正式照護時間成本不涉及外出工作損失的機會成本,實用性更強,比較適用于牧區居家非正式照護時間成本核算。
居家非正式照護時間成本補償應因地制宜,由于全國各地經濟狀況參差不齊,各省人均可支配收入與最低收入勢必會不同,各省間及各省不同地區養老及家政服務業薪酬差異亦較大,這對照護時間成本補償會產生一定影響。東部地區是我國經濟等各方面發展最快的地區,高于中部、西部地區,而新疆牧區位于我國西北偏遠牧場地區,當地哈薩克族居民家庭月收入低于1 500元的占69.5%〔3〕,結果為,核算不同失能程度老年人居家非正式照護時間成本遠低于東中西部地區,且失能程度越重所需居家非正式照護時間成本越高,同Reed等〔21〕研究結果一致。此外,牧區不同失能程度老年人所需居家非正式照護時間均高于文順菊〔17〕的研究結果,但牧區單位照護時間成本遠低于國內其他地區,結果導致新疆牧業地區居家非正式總體照護時間成本偏低。“長照護時間,低單位照護時間成本”是新疆牧區居家非正式照護時間成本重要特征。
綜上,相關政府決策者在制定新疆牧區居家非正式照護時間成本補償政策時,因結合新疆財政供給現況及牧區經濟狀況,因地制宜,結合不同失能程度老年人照護需求,制定適合牧區居家非正式照護時間成本補償機制,以緩解牧區居家非正式照護者照護負擔,提高失能老年人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