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師范學院美術與藝術設計學院
河南,古稱“豫州”,是古九州之一,更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其中仰韶村、偃師二里頭等遺址的發掘足以說明這是我們祖先由野蠻王國步入文明時代的地方。
“近水樓臺先得月”,尤其是被稱為“宛”的河南南陽,因毗鄰楚地,受楚巫文化影響深遠,同時在漢代盛行“靈魂不滅”喪葬文化影響下,形成了風格獨樹一幟、富有浪漫主義精神的畫像石文化。漢畫像石在河南的發掘和出土,無論是在規模上,還是在質量上,都在全國范圍內都首屈一指,這足以說明是河南是漢畫像石藝術的發源地之一,也是畫像石制作的重鎮。河南漢畫像石藝術題材多樣,且富有浪漫主義精神的想象力,被稱為“漢代的百科全書”。河南畫像石區域分布廣泛,也為更好地實現當代人與古人的對話以及研究的方便,傳統上多以題材內容歸納來分類,如韓玉祥、李陳廣編著的《南陽漢代畫像石墓》中將南陽漢畫像石分為天文星象、舞樂百戲、角抵、社會生活、歷史故事、神話傳說、祥瑞升仙、建筑、圖案、榜題等十個部分;《南陽漢畫裝飾藝術》一書中將南陽漢畫像石分為社會生活、動物神獸、人物神話、建筑藝術、天文祭祀、裝飾圖案等六個部分。而就全國范圍的漢畫像石也僅以分布地域來劃分,其他單個區域的分類方法也多以題材內容來劃分。漢畫像石的分類雖不能完全按照系統分類學的規律來分,但其有自身的特征規律可依據,基本上也可以做到分類明細,有章可循,以更好地展現漢畫石氣魄深沉雄大的恢弘氣勢與魅力。
首先,應按照分布區域來劃分,“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因為不同地域在文化、風俗習慣、地理環境等方面都會有所不同,自然會在風格、題材、形式等方面存在或多或少的差異。法國哲學家丹納認為時代、種族、環境決定了一個藝術的發生與成長,放眼全國的漢畫像石來說,更應該以分布區域來劃分,以更好地體現畫像石的區域特色,民族特色,以此作為一級分類。區域劃分之后,每個區域內再分別以題材內容、年代、發掘墓室或地名、裝飾風格、表現形式等科目來分,作為二級分類。每個科目又可以再細分,如題材內容里面的圖案又可分為云紋和幾何圖形,幾何圖形又可分為三角紋、菱形紋、方格紋、連狐紋等,為三級分類。另外,每一塊畫像石都應有編號、名稱、年代、尺寸、出土地、現收藏地等信息,便于檢索和查閱,最后錄入電子系統。這是數字時代畫像石研究迫切需要做的事情。
孫廣清就將河南的漢畫像石主要分布區域有豫中區,以許昌、鄭州為中心;豫南區,以南陽為中心;豫東區,以商丘為中心;豫西區,以洛陽為中心;豫北區,以新鄉、安陽為中心。每個區域在風格、題材、形式等方面均存在或多或少的差異。比如,以南陽為中心的豫南區漢畫像石藝術恰當地運用了夸張和變形、輕細節重整體的裝飾風格,使南陽漢畫迸發出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和氣勢,傳達出博大雄渾之美。粗礦而流暢的線條裝飾手法形象鮮明、不拘小節,追求物象的神似而非形似,突出了南陽漢畫像石的天真樸實之美。受楚文化、道家、儒家等思想影響,體現出浪漫主義特征和“神人合一、天人合一”以及“仁義道德”思想特征。以商丘為中心的豫東區漢畫像石藝術則體現出浪漫主義與精工細刻相結合,刀法細膩,構圖飽滿,密密麻麻,這與瀕臨山東、安徽有關。在表現形式上,采用表面剔平陰線刻為主,較之豫南區的雄渾博大要弱一些。豫中區與南陽相鄰,是南陽漢畫像石藝術的延伸,但又與商丘接壤,處在中原腹地,這些決定了豫中區的漢畫風格是一個多類型水乳交融,政治交集的特殊風格特征。豫北區漢畫像石數量較少,動物題材偏多,且表現手法古樸雅拙,凝重規整。
正如前面所說,區域劃分之后,每個區域內還可以再分別以題材內容、年代、發掘墓室或地名、裝飾風格、表現形式等科目來分。下面就以豫南區為例進行詳細解釋。
南陽漢畫像石題材廣泛,內容豐富,為研究漢代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藝術、民風民俗、科學技術等漢代社會史、美術史等提供了珍貴資料,反映了漢代社會的各個方面,堪稱漢代社會的一面鏡子。按照題材內容來分,可以分為社會生活、天文星象、歷史故事、神話傳說、動物神獸、祥瑞升仙、人物神話、建筑藝術、祭祀鬼怪、裝飾圖案等。漢代政治經濟穩定和繁榮,使得漢代人們的生活日益豐富多彩,在我們看到的漢代畫像磚石中反映漢代貴族生活的畫像極多且內容龐雜,因此社會生活類又包含有舞樂宴飲(圖1)、舞樂百戲、車騎出行、弋射田獵、生產勞動、斗雞走狗、六博、角抵斗獸、達官仕族(圖2)、奴仆侍女以及武庫等。建筑藝術類又可以分為屋宇、樓閣、亭榭、闕、網和橋梁等建筑畫像,較為全面地體現了漢代建筑的形式和風格特點。同時,漢畫像石墓作為漢代仿陽宅建筑的特殊形式,模擬再現了漢代人的生活環境,也是漢代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他題材內容類別均可再做細分。
圖1 《許阿瞿觀舞賞樂》
圖2 《二桃殺三士》
按照年代來分,可以分為西漢時期、東漢早期、東漢中晚期、三國時期等。每個時期都有各自的特點和風貌,內容題材上也不盡相同。另外,在南陽已發掘漢畫像石墓42座之多,按照發掘墓室或地名來分,南陽漢畫又可以分為42個部分。當然,每個墓室漢畫又會包括社會生活、天文星象、動物神獸(圖3)、祥瑞升仙、人物神話、建筑藝術、裝飾圖案等提出內容。
按照裝飾風格來分,可以分為夸張變形(圖4)、象征寓意、變化統一、對稱均衡、節奏韻律、機理對比、運動力量等。按照表現形式和手法來分,又可以分為橫斜紋襯底浮雕形式、陰線刻形式、別地淺浮雕、勾線著色等。構成形式上又分為單獨和連續構成形式。
圖3 《陽烏》
圖4 《嫦娥奔月》
總之,漢代工匠在石刻中充分運用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手法,成功地刻畫出眾多的藝術形象。無論是車馬的奔馳、宴樂的喧嘩、授經時的肅穆、歌舞時的歡樂,都安排得疏密有致,特別是表現人物與動物的力與速度方面獲得極大的成功。
漢畫藝術是漢朝藝術的代表。漢畫的風度和內涵,來源于中國傳統的藝術文化觀念、藝術哲學觀念和審美追求,而最終以豐富的形象特色展現出來。在各地漢畫中普遍出現的不同題材內容的形象都表現得淋漓盡致,體現出當時人們高超的藝術表現力和豐富的想象力,至今看來仍有強烈的藝術魅力和鮮活的生命活力,感動著我們現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