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書籍文化在漢代的發(fā)展

2020-04-30 06:48:05張益棟王穎孔啟明毛玉茹
文教資料 2020年5期
關鍵詞:發(fā)展

張益棟 王穎 孔啟明 毛玉茹

摘 ? ?要: 漢代書籍文化蓬勃發(fā)展。書籍內(nèi)容包括經(jīng)學、文學、史學和科技等各學科成果,豐富浩繁;重視書籍的搜求與保護、整理與研究,更有利于文化傳承;建立并完善了書籍的官方管理機構與官職,初設“秘書監(jiān)”專門管理圖籍;出現(xiàn)了交易書籍的固定場所和以抄書為業(yè)的士人,書籍流通更加便利;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推動了中國和世界文化的進步。

關鍵詞: 書籍文化 ? ?漢代 ? ?發(fā)展

書籍是中華民族文明成果的最重要載體,記錄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思維方式和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是維系和支撐中華民族的精神樞紐。漢代是我國第一個大一統(tǒng)中央集權制的盛世,形成了文化史上恢宏豪邁的“大漢氣象”。漢代書籍文化的發(fā)展水平很好地反映了這種豪邁與自信的民族面貌與精神。

一、書籍內(nèi)容的豐繁

兩漢時期,經(jīng)學開始成為學術主流,影響至今;文學、史學及科技都有很大發(fā)展。這些發(fā)展都是由異彩紛呈的書籍內(nèi)容體現(xiàn)并傳承下來的。

1.經(jīng)學

漢武帝時董仲舒提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1](2523)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并且通過興辦各級學校和制定人才選拔、任用制度,儒家思想取得了正統(tǒng)地位,奠定了此后兩千多年儒家思想作為社會主流思想的基礎。

兩漢經(jīng)學的獨尊地位吸引了眾多讀書人,因此產(chǎn)生了許多經(jīng)學書籍。流傳于后世、對中國文化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的儒家經(jīng)典文本幾乎都是在這個時期形成定本的:今本《易經(jīng)》與漢代費直的《費氏易》《費氏易林》淵源很深,經(jīng)東漢末王弼整理而流傳至今;今日通行的《詩經(jīng)》為西漢毛亨、毛萇所傳的“毛詩”;今日通行的《禮記》為西漢戴圣所傳,即所謂《小戴禮記》,而《大戴禮記》為西漢人戴德所傳;《周禮》也是漢人定本;《春秋》三傳(《左氏傳》《公羊傳》《穀梁傳》),尤其《左氏傳》具體作者雖有異議,但出自漢人則并無爭議;至于《儀禮》《論語》《孟子》《孝經(jīng)》等,也都傳自漢人;《爾雅》一書,本身就是西漢初年的著作。

2.文學

漢代文學體裁多樣,文學著作數(shù)量龐大。漢賦是漢代產(chǎn)生并成熟的新文體,也是漢代文學的代表文體。漢賦用詞麗靡、想象夸張、句式齊整、結構清晰,表現(xiàn)出了漢代宏大的氣度、昂揚的精神。“故言語侍從之臣,若司馬相如、虞丘壽王、東方朔、枚皋、王褒、劉向之屬,朝夕論思,日月獻納。而公卿大臣:御史大夫倪寬、太常孔臧、太中大夫董仲舒、宗正劉德、太子太傅蕭望之等,時時間作……故孝成之世,論而錄之,蓋奏御者千有余篇”[2](357)。成帝時整理自武帝以來各種人士奏獻給朝廷并保存著的漢賦,就已經(jīng)有一千余篇,數(shù)量相當可觀。

漢代的散文備受后代古文家的推崇。如姚鼐評賈誼《過秦論》曰:“特雄駿閎肆。”[3](2)西漢的賈山、賈誼、晁錯、淮南君臣、董仲舒、司馬遷、桓寬、劉向劉歆父子、揚雄等,東漢的班固、王充、崔寔、蔡邕、孔融、仲長統(tǒng)等,他們的政論文和史論文構成了漢代散文的主體,表達了漢代士人對政治的熱情、對社會的關注、對功業(yè)的憧憬。

漢代樂府民歌由官府音樂機構——樂府采集,所采民歌,如敘事詩《孔雀東南飛》,具有現(xiàn)實主義精神,豐富了詩歌的藝術表現(xiàn)方法,促進了五言詩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五言詩是漢代產(chǎn)生的新文體,文人擬民歌并文學化、藝術化的產(chǎn)物。現(xiàn)存最早的是班固的《詠史詩》。東漢末年還有很多佚名的五言詩流傳下來,其中《古詩十九首》代表了漢代五言詩的最高藝術水平。

3.史學

漢代是我國史學成就輝煌的時期,開創(chuàng)了通史紀傳體、斷代紀傳體和新的斷代編年體,無論是內(nèi)容還是形式都為后世史學發(fā)展樹立了典范。司馬遷《史記》首創(chuàng)以人物為中心的紀傳體,基本確定了后世正史紀傳的體例。班固《漢書》專記西漢一代,開創(chuàng)了斷代紀傳體的體例,被后人推為斷代紀傳體的典范。“至孝獻帝,始命荀悅撮其書為編年體,依《左傳》著《漢紀》三十篇”[4](12)。但是,《漢紀》不僅是斷代的編年體,而且把《漢書》中傳、志、表的材料按時間順序編入帝紀之中,形成了新的斷代編年體。

漢代雜史數(shù)量很多且頗具特色。如劉向的《新序》《說苑》《列女傳》,袁康、吳平的《越絕書》,班固等的《東觀漢紀》,趙曄的《吳越春秋》,應劭的《風俗通義》等,他們不受正史龐大體例的限制,以紀傳體或者編年體靈活地講述地理、職官、政事等內(nèi)容,為后世各種專門史的出現(xiàn)提供了范例。

4.科技

漢代科技上承戰(zhàn)國成就的余續(xù),下啟南北朝成就的輝煌,其中就有四大發(fā)明之一的造紙術。雖然這些成果大多散見于《史記》《漢書》諸書,但是仍然有科技專著存世。農(nóng)業(yè)專著《氾勝之書》本已散佚,賴《齊民要術》等書引用而得以保存下來;現(xiàn)已輯錄成書,約三千余字。中醫(yī)方面,名醫(yī)外科出現(xiàn)了華佗,內(nèi)科出現(xiàn)了張仲景;著作有中藥學專著《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內(nèi)科診斷學專著《傷寒雜病論》,這兩部醫(yī)學書籍一直是中醫(yī)的綱領性文獻,代表著中醫(yī)體系的形成;另有張仲景的《金匱要略》論雜病、載藥方。

二、書籍傳承的活躍

漢代書籍文化的發(fā)展不僅反映在書籍數(shù)量與內(nèi)容上,還反映在書籍的傳承上。一方面是搜求佚書和保護現(xiàn)存書籍,另一方面是整理與研究現(xiàn)存書籍。

1.搜求與保護

“漢興,改秦之敗,大收篇籍,廣開獻書之路”[1](1701),號召民間向政府獻書。惠帝剛剛即位,即“省法令妨吏民者,除挾書律”[1](90),進一步放寬了書籍文化政策。景帝時“天下眾書往往頗出,皆諸子傳說,猶廣立于學官,為置博士”[1](1969)。

武帝“命天下計書,先上太史,副上丞相”[5](905),命丞相公孫弘廣開獻書之路,鼓勵各地藏書上送朝廷。“河間獻王德以孝景前二年立,修學好古,實事求是。從民得善書,必為好寫與之,留其真,加金帛賜以招之。繇是四方道術之人不遠千里,或有先祖舊書,多奉以奏獻王者,故得書多,與漢朝等。是時,淮南王安亦好書,所招致率多浮辯。獻王所得書皆古文先秦舊書”[1](2410)。又“武帝末,魯共王壞孔子之宅,欲以廣其宮,而得《古文尚書》及《禮記》《論語》《孝經(jīng)》凡數(shù)十篇……安國獻之”[1](1706)。成帝很注重書籍的搜求,河平三年“光祿大夫劉向校中秘書。謁者陳農(nóng)使,使求遺書于天下”,顏師古注曰:“言令陳農(nóng)為使,而使之求遺書也。”[1](310)這些獻書、搜書與古書發(fā)現(xiàn)活動,不僅豐富了國家的藏書,而且推動了經(jīng)學的發(fā)展。

光武帝登基即采取了“采求闕文,補綴漏逸”[6](2545)的搜書政策,四方學士“抱負墳策,云會京師”[6](2545),紛紛向政府獻書;當他遷都洛陽時,“其經(jīng)牒秘書載之二千余兩”[6](2548)。光武以后,明、章二帝大力提倡經(jīng)學,“詔求亡失,購募以金”[7](756),所聚書籍三倍于前,政府藏書重新恢復起來。

兩漢時期保護書籍的措施是依類放入竹制小箱子貯存。賈誼上文帝疏說:“俗吏之所務,在于刀筆筐篋。”顏師古注:“刀所以削書札。筐篋所以盛書。”[1](2245)又武帝“行幸河東,嘗亡書三篋”[1](2647),這種盛書工具既牢固便于遷移,又可通風防腐,使這些書既不脫簡蛀壞,又便于檢索使用。到東漢后期,隨著造紙技術的提高,紙書開始產(chǎn)生,出現(xiàn)了藥物避蠹的方法。《廣韻》:“潢,《釋名》曰:‘染書也。”[8](124)下《集韻》:“《釋名》:‘染紙也。”[9](172)下所謂“染書”“染紙”,就是把紙用黃蘗染過以辟蠹。《釋名》是東漢末年劉熙的著作,說明這時人們已知道這種方法可以使紙防蠹。“潢”字作為“染紙”意義的出現(xiàn),一方面說明當時人們知道了保護紙書的方法,另一方面說明此時紙書越來越多,人們注意了對它的保護。

2.整理與研究

漢高祖劉邦建漢不久,即命“蕭何次律令,韓信申軍法,張蒼為章程”[10](3319),讓大臣主持分工整理纂集書籍。文帝很注重典籍整理,“孝文時,求能治《尚書》者,天下亡有,聞伏生治之,欲召”[1](3603)。成帝時期是整理書籍成果最顯著的時期,劉向劉歆父子先后負責整理官府藏書。“詔光祿大夫劉向校經(jīng)傳、諸子、詩賦,步兵校尉任宏校兵書,太史令尹咸校數(shù)術,侍醫(yī)李柱國校方技。每一書已,向輒條其篇目,撮其指意,錄而奏之”[1](1701)。按照圖書的內(nèi)容和性質(zhì)分成六組,由專業(yè)人員負責,劉向匯總校理的成果。這種方法既發(fā)揮了個人專長,又自然形成了書籍分類,事半功倍。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guī)模全面系統(tǒng)地進行書籍整理和編目活動,在我國文化史上是首創(chuàng),對后代官府整理藏書產(chǎn)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東漢沿襲劉向遺規(guī),“及后漢,蘭臺猶為書部,又于東觀及仁壽閣撰集新記,校書郎班固、傅毅并典秘笈。固乃因《七略》之辭,為《漢書·藝文志》”[11](2)。班固依照劉向、劉歆整理圖書形成的目錄學著作《七略》完成了史志目錄《漢書·藝文志》。安帝永初四年劉珍、劉騊駼和馬融等“校定東觀五經(jīng)、諸子傳記、百家藝術,整齊脫誤,是正文字”[6](2617);元初四年,又進行了一次較大規(guī)模的校書活動,“選通儒謁者劉珍及博士良史詣東觀,各讎校家法”[6](2513)。靈帝時令蔡邕“校書東觀”[6](1990),將校訂的七部儒家經(jīng)書《周易》《魯詩》《尚書》《儀禮》《春秋》《公羊傳》和《論語》用朱筆寫于石上然后雕刻,立于太學門外,因開雕于熹平四年,稱為“熹平石經(jīng)”。這是第一次由官府頒布經(jīng)書的標準本,“后儒晚學,咸取正焉。及碑始立,其觀視及摹寫者,車乘日千余兩,填塞街陌”[6](1990)。

更有東漢經(jīng)學家鄭玄以個人之力,“括囊大典,網(wǎng)羅眾家,刪裁繁誣,刊改漏失,自是學者略知所歸”[6](1213),取得了輝煌的成就。鄭玄著作數(shù)十種,儒家經(jīng)典幾乎都注釋過;保留至今的有《周禮注》《儀禮注》《禮記注》《毛詩箋》四種。時至今日他的注釋仍是釋讀的重要依憑。

三、書籍官方管理職能的健全

在上述思想文化繁榮、大規(guī)模搜求與整理書籍的同時,西漢政府建立了書籍的官府典藏制度,設立了專門的機構與官員更好地管理、利用書籍,“建藏書之策,置寫書之官,下及諸子傳說,皆充秘府”[5](905),為此后歷代書籍的官府典藏制度提供了典范。

1.機構

劉邦入咸陽,“蕭何獨悉收秦圖書”[12](16),于是造石渠閣“其下礱石為渠以導水,若今御溝,因為閣名。所藏入關所得秦之圖籍”[13](398),這部分圖書成為西漢官府藏書的基礎;“至于成帝,又于此藏秘書焉”[13](398)。石渠閣作為藏書機構一直沿用。《三輔黃圖》載蕭何還建有天祿閣、麒麟閣。“天祿閣,藏典籍之所。《漢宮殿疏》云:‘天祿、麒麟閣,蕭何造,以藏秘書、處賢才也”[13](400)。具體位置“天祿、石渠閣并在未央大殿北,以藏秘書”[14](7)。

西漢的官府藏書機構還有石室和蘭臺。石室位于宗廟,以石砌成,所藏多為國家檔案文件。漢高祖“與功臣剖符作誓,丹書鐵契,金匱石室,藏之宗廟”,顏師古注稱:“以金為匱,以石為室,重緘封之,保慎之義。”[1](81)司馬遷“為太史令,紬史記石室金匱之書”,司馬貞《索隱》案:“石室、金匱皆國家藏書之處。”[10](3296)蘭臺是宮中藏書的衙署,“甘忠可、夏賀良讖書臧(藏)蘭臺。”顏師古注:“蘭臺,掌圖籍之所。”[1](4094)

至于“延閣”“廣內(nèi)”“秘室”僅有個別記載,而且語焉不詳。“孝武皇帝敕丞相公孫弘廣開獻書之路,百年之間,書積如丘山。故外則有太常、太史、博士之藏,內(nèi)則有延閣、廣內(nèi)、秘室之府”[15](231)。

東漢仍然有蘭臺、石室,但是這一時期官府最主要的藏書機構是東觀,同時是校書機構。《隋書·經(jīng)籍志》載:“光武中興,篤好文雅,明章繼軌,尤重經(jīng)術。四方鴻生鉅儒,負袠自遠而至者,不可勝算。石室、蘭臺,彌以充積。又于東觀及仁壽閣集新書,校書郎班固、傅毅等典掌焉。”[5](906)章帝“元和元年,肅宗詔香詣東觀,讀所未嘗見書”[6](2614)。和帝“永元十三年春正月丁丑,帝幸東觀,覽書林,閱篇籍,博選術藝之士充其官”[6](188)。牛弘《請開獻書之路表》亦載:“肅宗親臨講肆,和帝數(shù)幸書林,其蘭臺、石室、鴻都、東觀,秘牒填委,更倍于前。”[5](1298)仁壽閣、鴻都也是東漢的藏書機構。另有宣明殿,“(明)帝自制《五家要說章句》,令(桓)郁校定于宣明殿”[6](1254),既是藏書處又是校書處。

2.官職

西漢設御史中丞,兼職掌管書籍。“御史大夫……有兩丞,秩千石。一曰中丞,在殿中蘭臺,掌圖籍秘書”[1](725),御史中丞本為監(jiān)察官員,監(jiān)察刺史事務;兼掌管蘭臺。

還設太常、太史、博士等官職,也是兼掌書籍。“武帝置太史公……外有太常、太史、博士之藏,內(nèi)有廷閣、廣內(nèi)、秘室之府”[5](905)。太常主要掌宗廟禮儀;太史隸屬于太常,掌天文、歷法、撰史;博士充當皇帝顧問,參與議政、制禮。

另外還設有理官和太卜,理官是執(zhí)法之官,太卜是祭祀之官。“今叔孫通所撰禮儀,與律令同錄,藏于理官”。顏師古注:“理官,即法官也”[1](1035)。理官所掌應為典章制度之書。桓譚《新論》載:“《連山》藏于蘭臺,《歸藏》藏于太卜。”[16](38)《歸藏》為卜筮之書[17](5),由太卜掌管。

書籍事業(yè)的發(fā)展,使東漢時創(chuàng)設了專職掌典圖書秘記、校訂文字的官職——秘書監(jiān)。這個官職設立的文化意義重大,記載在《后漢書·孝桓帝紀》中:“初置秘書監(jiān)官。”李賢注引應劭《漢官儀》:“秘書監(jiān)一人,秩六百石。”[6](306)又《通典》記“后漢圖書在東觀,桓帝延熹二年,始置秘書監(jiān)一人,掌典圖書、古今文字,考合同異”[18](726),為后代確立了典范。

東漢還創(chuàng)設了考校書籍的官職——校書郎、校書郎中。“又選他官入東觀,皆令典校秘書,或撰述傳記,蓋有校書之任,而未為官也。故以郎居其任,則謂之校書郎;以郎中居其任,則謂之校書郎中。當時重其職,故學者稱東觀為老氏藏室,道家蓬萊山焉”[18](729)。蔡邕、馬融就曾任職校書郎中。

四、書籍流通的便利

豐富的圖書資源、活躍的學術思想和完備的管理體制,使?jié)h代書籍流通更常態(tài)、更便利。

1.抄書為業(yè)

在雕版印刷尚未出現(xiàn)的漢代,抄書成為書籍經(jīng)濟的重要部分。有個體抄書補給家用的:“(陳長次)晝則躬耕,夜則賃書以養(yǎng)母”[6](384)下;東漢名士王溥“及安帝時,家貧不得仕,乃挾竹簡插筆,于洛陽市傭書。美于形貌,又多文辭。來僦其書者,丈夫贈其衣冠,婦人遺其珠玉,一日之中,衣寶盈車而歸”[19](43);漢末闞澤“家世農(nóng)夫,至澤好學,居貧無資,常為人傭書,以供紙筆,所寫既畢,誦讀亦遍”[20](1249)。有官府雇傭抄書的:“(公孫)曄到大學,受《尚書》,寫書自給”[6](384)下;“班超,字仲升,家貧,恒為官傭?qū)憰瑖L輟書投筆嘆曰:‘大丈夫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硯乎!”[21](676)。這些僅是成年學者追述早年勵志求學經(jīng)歷時提及的典型事例,至于民間以抄書為業(yè)者當不在少數(shù)。

2.固定書市

除專門從事抄書以供出售者外,漢代還有專門銷售圖書的書肆。西漢揚雄《法言》說:“好書而不要諸仲尼,書肆也。好說而不要諸仲尼,說鈴也。”[22](47)這是中國書籍中關于“書肆”最早的記載。東漢初年,王充“后到京師,受業(yè)太學,師事扶風班彪。好博覽而不守章句。家貧無書,常游洛陽市肆,閱所賣書,一見輒能誦憶,遂博通眾流百家之言”[6](1629)。可見當時洛陽有不少書店,東漢著名哲學家王充的廣博知識就是從書肆學來的。“(常滿)倉之北為槐市,列槐樹數(shù)百行為隧,無墻屋。諸生朔望會且市,各持其郡所出貨物,及經(jīng)傳書記、笙磬樂器,相與買賣,雍容揖讓,論議槐下”[13](476)。太學有眾多學生,附近“數(shù)百行”槐樹樹蔭自然形成了書籍市場,場內(nèi)除了“經(jīng)書傳記”,還可以交易其他物品。當時書籍買賣很活躍,賣書可以維持日用:“(劉)梁宗室子孫,而少孤貧,賣書于市以自資。”[6](2635)

3.贈書

贈送是圖書流通的另一種方式。皇帝賞賜臣下,政府賜贈友邦,親戚友好間轉(zhuǎn)讓,都是圖書贈送的表現(xiàn)形式。光武帝“深嘉美之,乃賜(竇)融以外屬圖及太史公《五宗》《外戚世家》《魏其侯列傳》”[6](803)。明帝賜王景“《山海經(jīng)》《河渠書》《禹貢圖》”[6](2465)等書。章帝“特留(劉)蒼,賜以秘書、列仙圖、道術秘方”[6](1440)。皇帝賜書臣下,史書中常有記載,不僅能夠顯示帝王的仁愛,還有鼓勵臣下讀書之意。

五、書籍載體的革新

紙是古代中國對世界的最偉大貢獻之一,最晚在西漢末年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西漢哀帝時,揚雄作《太玄》,“(揚雄)家素貧,耆酒,人希至其門。時有好事者載酒肴從游學,而鉅鹿侯芭常從雄居,受其《太玄》《法言》焉。劉歆亦嘗觀之,謂雄曰:‘空自苦!今學者有祿利,然尚不能明《易》,又如《玄》何?吾恐后人用覆醬瓿也。”[1](3585)竹木簡不柔軟,絲棉織品易浸洇,都無法“覆”;因此紙的可能性非常大。又東漢應劭《風俗通義》記:“光武車駕徙都洛陽,載素、簡、紙經(jīng)凡二千兩。”[23](408)素、簡、紙并列,顯然東漢初年已經(jīng)用紙做書籍的載體了。

東漢中期,蔡倫改進了造紙術,更加經(jīng)濟實用。“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簡,其用縑帛者謂之為紙。縑貴而簡重,并不便于人。倫乃造意,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wǎng)以為紙。元興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從用焉,故天下咸稱‘蔡侯紙”[6](2513)。廉價的紙使普通人也能用,大大降低了書籍受眾的門檻。只有當紙廣泛應用并成為主要的書寫工具和書籍載體后,寫書、讀書才能逐漸普及,書籍才有可能成為普通人能夠消費的對象。因此,紙的發(fā)明與改進,對于中國和世界文化的進步特別是書籍文化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總之,漢代政治穩(wěn)定、經(jīng)濟繁榮、文化多元,形成了宏闊樸健、蓬勃向上的大漢氣象,映射到書籍文化上,在內(nèi)容、傳承、管理、流通和載體方面都展現(xiàn)出這種時代特征,并一直保留在我們的民族精神中。

參考文獻:

[1][漢]班固,撰.漢書[M].[唐]顏師古,注.北京:中華書局,1962.

[2]費振剛,仇仲謙,劉南平,校釋.全漢賦[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6.

[3][清]姚鼐.古文辭類纂[M].武漢:崇文書局,2017.

[4][唐]劉知幾.史通[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5][唐]魏征,令狐德棻,撰.隋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3.

[6][南朝宋]范曄,撰.后漢書[M].[唐]李賢,等注.北京:中華書局,1965.

[7][漢]王充,黃暉,校釋.論衡校釋[M].北京:中華書局,2018.

[8]宋本廣韻·永祿本韻鏡[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9][宋]丁度,等編.宋刻集韻[M].北京:中華書局,2015.

[10][漢]司馬遷,撰.史記[M].[唐]張守節(jié),正義.[唐]司馬貞,索隱.[宋]裴骃,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59.

[11]任莉莉.七錄輯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12][漢]荀悅,著.兩漢紀[上][M].張烈,點校.北京:中華書局,2002.

[13]何清谷,校注.三輔黃圖校注[第2版][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

[14][漢]趙岐撰.三輔決錄[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

[15][唐]歐陽詢,撰.藝文類聚[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16][漢]桓譚,撰.新輯本桓譚新論[M].朱謙之,校輯.北京:中華書局,2009.

[17]連劭名.江陵王家臺秦簡《歸藏》筮書考[J].中國哲學史,2001(03):5-11.

[18][唐]杜佑,撰.通典[M].王文錦,等點校.北京:中華書局,2016.

[19][前秦]王嘉,等撰.拾遺記[外三種][M].王根林,等校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20][晉]陳壽,撰.三國志[M].陳乃乾,校點.北京:中華書局,1959.

[21][東漢]劉珍,等撰.東觀漢記校注[M].吳樹平,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08.

[22][漢]揚雄,撰.法言[M].韓敬,譯注.北京:中華書局,2012.

[23][漢]應劭,撰.風俗通義校釋[M].吳樹平,校釋.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0.

本文是江蘇省教育廳2019年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項目“典籍之蘊蓄 ? ?文化之根脈——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創(chuàng)新性實踐”(201913573028Y)的階段性成果。

猜你喜歡
發(fā)展
邁上十四五發(fā)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未來牌”
中國核電(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產(chǎn)前超聲發(fā)展及展望
從HDMI2.1與HDCP2.3出發(fā),思考8K能否成為超高清發(fā)展的第二階段
脫貧發(fā)展要算“大賬”
紅土地(2018年12期)2018-04-29 09:16:48
砥礪奮進 共享發(fā)展
華人時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fā)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身擔重任 更謀長遠發(fā)展
推進醫(yī)改向縱深發(fā)展
談發(fā)展
它會帶來并購大發(fā)展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一区免费观看| 久久频这里精品99香蕉久网址| 国产成人免费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十八禁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欧美又粗又猛又爽老| 天天视频在线91频| 久久频这里精品99香蕉久网址| 免费国产好深啊好涨好硬视频| 亚洲视频二| AV网站中文| 麻豆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蜜桃| 欧美一区二区自偷自拍视频| 激情综合网激情综合| 亚洲综合狠狠| 99精品欧美一区| 欧美激情网址| 欧美激情视频在线观看一区| 男人的天堂久久精品激情| 婷婷五月在线| 国产午夜福利在线小视频| 尤物亚洲最大AV无码网站|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60岁|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 视频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播放| 色婷婷啪啪| 亚洲天堂高清| 全色黄大色大片免费久久老太| 亚洲人在线| 亚洲高清国产拍精品26u| 美女被操黄色视频网站| 中文字幕 欧美日韩| 欧美在线黄| 国产污视频在线观看| 亚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 试看120秒男女啪啪免费| 四虎AV麻豆| 老司机久久99久久精品播放| 夜夜操狠狠操| 欧美精品色视频| 狠狠躁天天躁夜夜躁婷婷| 免费毛片在线| 国产成人狂喷潮在线观看2345| 激情综合网址| 日韩精品成人网页视频在线|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国产| 丁香综合在线| 亚洲欧美在线精品一区二区| 精品三级网站| 97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 自拍偷拍欧美日韩| 日韩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精油按摩潮喷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拍A| 欧美怡红院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自窥自偷在线看| 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 久久精品91麻豆| 日本精品中文字幕在线不卡| 国产精品专区第1页| 亚洲天堂免费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九九九| 国产va免费精品观看| 91网在线| 国产精品自在在线午夜| 黄色免费在线网址| 色135综合网| 亚洲第一成网站|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网站 | 欧美精品不卡| 99精品免费在线| 小说区 亚洲 自拍 另类| 在线欧美a| 国产精品人成在线播放| 亚洲福利网址|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毛片| 香蕉视频在线观看www| 精品精品国产高清A毛片| 国产欧美精品专区一区二区| 黄色国产在线| 精品久久久无码专区中文字幕| 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23页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