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霞
摘 ? ?要: 初中英語老師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即學生自主學習課本上的內容并將其轉化為自己的,且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為了達到此效果,教師擯棄“口頭式”教學,采用活動教研式策略進行核心素養(yǎng)培訓,以此提高學生的自我思考能力與學習能力。本文基于活動導研研究初中英語教學,探討如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 活動導研 ? ?初中英語 ? ?教學研究
初中英語是義務教育階段必修的學科,同時是一門國際化學科,學生可以通過學習英語樹立更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1]。但是中國學生學習英語存在問題,有些學生書寫能力非常強,但是口語比較弱;有些學生口語表達非常厲害,但是不適應中國式考試。如何讓初中生更好地學習英語一直困擾英語教師們,也是學校著重思考的地方。為此應該利用新的教學方式,比如以學生學習情況為出發(fā)點,結合教師教學目的對初中英語進行綜合探究與調整,找出不適用之處加以思考,得出最實用且學生最喜歡的教學方法,達到拋磚引玉的效果。
1.活動導研式教學的探究
時代在飛速發(fā)展,教學方法也要跟上步伐,更改傳統(tǒng)教學,致力于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以往的教學模式一般是“灌輸式”口頭講授,非常死板,吸引不了學生的興趣,并且教學質量不理想,影響學生學習能力提升[2]。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學習英語,提高學生對英語的掌握能力,激發(fā)學習英語的興趣,實現(xiàn)學習英語的價值,教師們可以在英語教學中引入活動導研的教學方式。所謂活動導研就是教師在學科教學中以開展活動的方式引導學生探究學習,課堂以學生為主體。運用此教學方式時,教師首先要更改觀念,舍棄習慣的講述法、練習法為主的傳統(tǒng)方法。注重學生的個性,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習慣設計一套行之有效的學習模式。總而言之,以多種形式的活動模式教學,要求學生自我思考,對學習內容提出自己的問題,進一步分析問題,最后探究出問題的答案。
1.1轉變教師觀念,由知識培養(yǎng)轉為能力培養(yǎng)。
好的高中相當于進入好的大學的墊腳石,學生和老師為了追求成績,在教學過程中以大量英語題練習學習與運用知識。為了讓學生取得好的成績,教師可以在課堂上以講述形式傳授課本內的知識,以“死記硬背”的方式讓學生記憶單詞。短時間內學生掌握課本內容,隨著時間漸長,靈活運用時則腦子空白,此方法還有一個缺點是“啞巴英語”,只學到表面知識,沒能用于生活中。因此,教師要用活動導研法教學,以往教學方式不利于學生對學習的探究,必然不利于活動導研的開展。所以教師必須改變自身觀念,由教授知識轉化為學生自我探索,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
1.2導研式教學的原則。
英語是一門學習起來比較復雜的學科,不僅要懂得單詞的意思和組成句子的語法,還要結合生活運用說得出來。導研式教學對于初中英語非常適用,只有掌握好幾個教學原則,才能更好地發(fā)揮效果,使其與學生的學習更為貼合。自主性原則:不再是“給予式”教學,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與質疑,敢于追求新知識,以學生為主角,做學習的主人。活動性原則:人各有異,每個學生的個性都不一樣,活動性導研教學要以學生個性為中介,在活動中讓學生不自覺地獲取知識,學生接受度高。換位思考原則:教師要轉變身份,從學生的角度看待學習的難度與內容,想學生心里所想,想學生學習之難,對于學生的犯錯,要查問原因,不可隨意定奪,凡事?lián)Q位思考,才能更好地融入學生。
2.基于活動導研的初中英語教學探究
2.1演講式活動下的初中英語教學。
初中英語總體來說是學習英語的重要時期,除了學習課本上的內容,還應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提高知識水平。基于活動導研視角,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主張并鼓勵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利用演講形式,不僅可以豐富教學內容,增強學習趣味,還可以鍛煉學生對外溝通能力和英語表達能力,提高學生學習初中英語的興趣[3]。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對學生的某項能力進行鍛煉,例如,要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教師可以定期在班內舉行英語演講比賽,關于演講的主題,教師不可以自我設定,要由學生自己選擇感興趣的話題。有的人會根據(jù)自己的愛好選擇,有的人會根據(jù)自己對英語的了解程度選擇。
例如:某個學生的演講題目是“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另一個學生的題目是“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選擇,正好通過他們對演講內容的選擇,看出愛好和對自我的要求。學生成為學習任務的布置者,認為自己的想法得到了尊重,令他們感到興奮。除了可以由學生自行選擇之外,老師還可以適當提出一些較有難度的建議,如大學演講或者名人演講或者國外新聞等,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及鍛煉他們的舞臺展現(xiàn)力和勇于挑戰(zhàn)困難的膽量。教師還可以借著演講活動,利用新媒體灌輸一些國外新鮮知識,給他們打開新知識的大門,多接觸不同國家的英語文化,讓學生對不同國家文化有向往,認識到學習英語的重要性。總之,通過舉辦演講活動學習英語,提高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鍛煉學生的口語語感及語言自我表達能力,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充實學生的學習生活。
2.2臺階式活動下的初中英語教學。
基于活動導研視角的臺階式活動,包括閱讀、討論、練習、講解這四個部分中,每一個過程都是學生加強自身英語水平的一種強化形式[4]。而進行臺階式活動教學,教師可以分階段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例如一個學生的閱讀過程不行,另一個學生的講解階段不行,教師可以“對癥下藥”,以臺階遞進的模式促進初中英語教學,不同程度提高教學質量。具體來說,基于活動導研視角,不再使用傳統(tǒng)的講授模式,因其已與時代脫軌,令學生感到乏味,達不到教學要求。所以教師要開展臺階式教學,對教學內容進行補充與創(chuàng)新,激發(fā)學生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主觀上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科學地引領學生由閱讀出發(fā),先培養(yǎng)正確閱讀習慣與英語語感。接著引導學生對課本上的問題進行討論,表達自己的見解,間接培養(yǎng)英語知識水平,為接下來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例如:教學“The Sea”這篇小短文時,文章中有一句“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sea?”。我會先要求學生將答案寫出來,遇到不懂的單詞可以請教老師或者自己查閱資料。等學生寫完答案之后,可以讓學生把自己的答案分享出來,大家一起討論海是什么樣的,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閱讀能力與單詞發(fā)音問題,最后由老師統(tǒng)一講解,糾正對文章的不正確表述。
2.3茶話會活動下的初中英語教學。
由于個性的不同,有的學生比較外向,溝通表達能力相對較強,有的學生比較內向,不擅長自我表達。在活動導研視角下,可以開展茶話會進行初中英語教學。茶話會不光是吃東西、聊天,還可以借著聊天的名義交流對于英語學習的想法,或者學習英語遇到的困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有針對性地提出一些話題。從而在討論過程中相互學習、相互促進、以長補短提高英語水平,培養(yǎng)學習英語的興趣及加強語言構思能力。教師要充分利用茶話會,打破傳統(tǒng)沉悶的教學模式,強化學生對英語相關知識的了解,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對某一英語問題提出自己的想法與見解,對英語知識了解得更全面,提高教學效率與質量。
例如:在講解“Spring”這一章節(jié)內容時,首先要學生圍坐成一個圈,以便拉近距離,然后每個人用英語講解一下自己理解的春天是什么樣子的,春天里什么顏色最多,最喜歡在春天干什么事情,隨后教師將春天的景象,如樹剛冒新芽和野外春游的照片用英文標注出來。鮮艷的圖片更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可以詢問學生有沒有見過剛長綠葉的樹和小學時有沒有和同學一起出去春游過,通過讓學生描述這一方式,能提高思考能力和對掌握知識的運用能力。
3.結語
以往的“講授式”教學已經不適用于當今教學,教師要通過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引入多樣式的學習活動拓展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本文主要研究基于活動導研初中英語教學,以活動導研為視角,討論演講活動、臺階式活動及茶話會等形式的活動,探究初中英語教學需要采用的方式,竭力提高教學效率以此達到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邢雯嫄.基于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探討[EB/OL].https://doi.org/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1.111.
[2]陶珊珊.高中數(shù)學“導研式教學”研究與實踐[J].課程教育研究,2018(44):124.
[3]程俊.面向資優(yōu)生的“情境導研式”教學模式構建[J].化學教與學,2018(05):40-43.
[4]王小記.中學數(shù)學“導研式教學”的研究與探索[J].高中數(shù)學教與學,2016(22):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