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瑩
[摘要]古詩詞并不只是中華文明當中的精粹,也是高中階段語文教學中的重難點。當前,一些高中生在學習過程中很難體會到古詩詞的美,教師在實踐教學中可以從引導自主探究、善用對比閱讀、更新教學模式、注重誦讀等方面入手,改善這一問題。
[關鍵詞]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20)10-0014-02
新課標對高中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樣的背景下,教師一定不要安于現狀,而是要對一些豐富、先進、新穎的教學思想和方法進行研究,為課堂的開展注入更多的生機和活力,從而獲得理想的教學成效。古詩詞是語文教學的難點,因此高中教師在古詩詞教學過程中,應該使用一些適宜的方法,使學生的學習體驗得到增強,從而不斷地提高學生的古詩鑒賞能力,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一、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現狀分析
1.學生缺乏文言知識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進步,白話逐漸取代文言成為新的交流和溝通工具。現代學生對文言知之甚少。古詩詞是由文言構成的,具有語言精練含蓄的特點,其語言表達與現代漢語相差甚遠,相比于現代散文和小說,學生學習古詩詞的難度更高。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不能為學生營造相應的學習氛圍,就很難使學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古詩詞,更不要捉達到理想的教學成效了。
2.學生喪失學習興趣
在高考的重壓下,高中階段的學生本身的功利思想就非常強,一些學生為了應對考試,常常采取做題和背誦的方式學習古詩詞,他們并不能很好地去鑒賞古詩詞的內容,因此便很難感受到古詩詞當中蘊含的思想與美好。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是比較缺乏學習動機以及學習興趣的,這便使得古詩詞教學的價值不能得到充分發揮。
3.教學模式單一、乏味
在古詩詞教學的實際開展過程中,部分教師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將自己的關注點放在背誦、講解這兩個方面上,常常就是在講解之后為學生布置一些背誦作業,在這樣機械化的教學模式下,學生是很難真正體會到古詩詞的精髓的。在高中階段的語文教學當中,單單是古詩,涉及的種類就非常多,有戰爭詩、寫景詩、詠物詩、田園詩、送別詩等,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與教學內容來增強教學設計的針對性,假如一味地注重默寫和背誦,是很難達到新課標下的教學目標的。
二、古詩詞教學策略探究
1.引導自主探究,品味詩詞意境
司空圖曾經說過,在古詩的創作過程中應該做到思境相偕。這里的“境”主要就是指意境。所謂的意境就是指,詩人所營造出來的一種藝術境界,主要由客觀物象和詩人的主觀情感相結合的產物——意象構成。高中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一定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引導作用,帶領學生真正跨越時空的障礙,更好地探究古詩詞,根據詩詞中的事件描述、景物描繪,讓學生展開想象和聯想,對意境進行品味和體會并分析作者的情感,使學生的鑒賞能力和學習能力得到不斷的增強。
例如,在講解《念奴嬌·赤壁懷古》這首詞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引導作用,促使學生根據詩人的描繪進行充分的想象。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一些畫面和音頻,帶領學生更好地進入情景和意境當中,感知大江大河所具有的雄偉氣魄及作者所傳達的豪情壯志,進而促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不斷的提高。
2.善用對比閱讀,拓寬視野
詩人的人生際遇、個性喜好、成長背景等都是不同的,所以他們在創作中也展現出了不同的風格,這些是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該注意到的。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選取具有相似內容的作品讓學生進行比較閱讀,進而不斷深化學生的理解,提升學生的鑒賞能力。
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對比閱讀《登高》《登幽州臺歌》《踏莎行》《登高臺》。這樣學生便能夠更好地了解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方式,掌握這些詩詞的作者的創作風格,進一步拓展知識面。
3.更新教學模式,提升認知水平
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應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質疑精神、批判意識、探究意識,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在這一過程當中,教師應該更新教學模式,給學生更多的思考和探究空間,豐富學生的閱讀形式,引導學生更好地感知古詩詞所傳達的作者的情感。
例如,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創新教學模式,不再一味地講解,而是鼓勵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學生通過思考和討論,定會激發新的靈感。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演講比賽。學生在演講前定會對詩詞進行深入的探究,這樣有利于學生將作者通過古詩詞所傳達出來的人生態度、操守、智慧等轉化為自己的價值觀和人生信念,從而提升自身的認知水平。
4.注重誦讀,引發情感共鳴
在教學古詩詞的過程中,誦讀是最有效、最直接的一種方法,具有非常高的應用價值。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誦讀古詩詞,使得教學得到有效的開展。
例如,在教學中,教師應該為學生預留出充分的時間進行誦讀,讓學生通過誦讀深刻體會古詩詞的情感美、韻律美、文字美,感悟古詩詞的藝術特色。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在誦讀時融入自己的情感,這樣有利于學生形成個性理解,并和作者產生情感共鳴。
學習古詩詞可以讓人變得更加靈秀。通過學習古詩詞,學生的為人處世方式將會發生改變,他們的鑒賞能力和文化品位也會得到一定的提升。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一定要采用正確恰當的教學方法,以更好地落實新課標的要求,保證教學的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李玉順,鄒佳君,王屏萍.教師支持對在線學習者交互程度影響的研究:以高中語文學科“雙課堂”教學為例[J].中國電化教育,2019(5):114-119.
[2]馮加喜.生本親近·生本碰撞·生本交融:閱讀教學中學生與文本情感隔閡消除的策略[J].語文教學之友,2019(5):28-30.
[3]王鳳歧.高中階段推動整本書閱讀的建議與價值討論[J].課程教育研究,2019(18):102-103.
(責任編輯 王嵩嵩)
[基金項目]本文系泉州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第二批)課題立項研究課題“基于語文核心素養初中名著‘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立項批準號為QG1352-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