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紅山

作為小學教育工作者,我們必須意識到,時間管理能力應該是學生(尤其是小學生)的關鍵能力之一。我校從2018年開始,就開設了時間管理課程,學生用8個課時,家長用10個課時,共同學習如何管理時間。這次居家學習,我們發現,時間管理能力強的學生很快適應了,能力弱的學生則問題頻出。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時間管理能力,結合我們的實踐,有以下3個建議。
幫助學生建立三種意識
觀念是行動的先導,教師、學生和家長都要轉變對時間管理的認識,將時間管理的思維方式根植于學生心中,使他們在未來無論遇到什么事情,都能在這3種意識的指引下迅速建立起學習和生活秩序。
首先是時間意識。孩子意識到時間的存在,才可能有意識地去管理它,然而,時間看不見摸不著,對孩子來說十分抽象。因此,小學生往往對時間沒有概念,常見的現象是家長(或教師)嫌孩子做事慢、費時間,孩子卻渾然不覺,更不知道到底用了多長時間、究竟有多慢。
我們不能靠名言警句和鐘表上的數字來樹立孩子的時間意識,而要把時間與孩子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教師可以讓孩子把一天中做的重要事情所用的時間記錄下來,例如起床、早餐、寫語文作業、看電視等,記錄得越詳細越好,低年級孩子由家長協助記錄,高年級孩子自己記錄。通過這種記錄,可以讓孩子清楚地看到不同的事情所花費的時間,認識到高效與低效的具體區別,建立起一定的時間意識。
第二是計劃意識。計劃意識,就是讓孩子在行動之前設想或者安排的一種思維方式?!胺彩骂A則立,不預則廢。”計劃意識能夠提高孩子做事情的主動性和效率,是孩子學會自我管理、走向自律的關鍵。
教師要引導學生理解計劃的重要性,認識到“合理安排時間、科學統籌事務”本身就是一種極為重要的能力。教師可指導學生擬訂一天的日程安排,逐步過渡到一周的安排和一月的計劃,在實踐中幫助學生建立計劃意識。
第三是復盤意識。復盤本是圍棋術語,指對弈結束后棋手回顧整盤棋局,反思哪些地方下得好或不好。時間管理也需要復盤意識。復盤其實就是一種反饋,沒有反饋就看不到效果和問題。學校教育中,由于班級人數太多及時間關系,往往對孩子直接教導的多,引導反思的少。居家學習時,正好可以通過復盤幫助學生學會反思。
復盤可以簡單一些,教師引導學生在一天結束后,問一問自己“我今天哪里做得不錯?哪里還要加油?明天如何改進”?然后逐步過渡到一周、一月甚至一年的復盤。
事實上,當我們花一些時間帶孩子們復盤的時候,常常會有一些驚喜,學生的思維比我們想象的更活躍和深刻,我們要創造機會讓他們展現。
幫助學生掌握三個工具
當下教育面臨的共性問題之一是:喜歡談理念,不愛教方法。就如心靈雞湯,總是讓人感動,卻依然不知道怎樣生活。作為教師,我們不能僅僅滿足于轉變學生的觀念,還要教給學生具體的方法,讓他們掌握常見的時間管理工具。
學生需要掌握的第一個工具是時間餅圖。讓學生畫一個大的時鐘,標上時間,然后把自己一天中要做的所有事情與時間對應起來。例如,睡覺是21:30到第二天7:00,就把這個時鐘圖內對應的時間段用一種顏色涂滿,然后標注“睡覺”二字;一日三餐、在線上課、寫作業、閱讀、自由活動等時間,一一確定并涂色。時間餅圖最大的好處在于讓學生直觀地看到自己一天的時間分配。當然,也可以用時間軸,教師分別舉例講解,讓學生自主選擇。
第二個工具是清單。小學生對自己一天或一周到底要做哪些事,常常沒有清晰的認知;對自己每天重復做的同一件事有哪些流程也很少有明確的概念。為幫助學生過上井井有條的生活,我們可以指導學生列清單??梢詮拇蟮姆矫媪星鍐危缫惶熘小霸撟龅氖隆焙汀跋胱龅氖隆?,指導學生“先做該做的,再做想做的”;或就一件具體事情列出清單,如“網絡學習清單”,包括“上網課必需用品、打卡項目與時間、作業提交方式與時間”等內容,這可以幫助學生做事有條理、不忘事、更從容。把清單貼在醒目的位置,學生對照清單便可有條不紊地獨立完成相關任務。
第三個工具是習慣養成表。學習貴在有恒,有恒的標志是擁有良好的習慣,居家學習正是學生養成自主管理習慣的契機。習慣養成表正是一個好工具,它即時反饋,可以讓孩子不斷看到自己的進步,也為復盤提供依據。
習慣養成表最好簡單化,上面一排是時間,左邊一列是項目。一般來說,每天必須做的習慣項目不超過3個(想一下子養成很多好習慣的想法是違背兒童心理發展規律的)。每天完成一個習慣項目就打“√”,或用學生自己喜歡的方式標記,以一周為單位進行小結。表格標記數量增長的同時,學生的成就感與好習慣也會增長。
引導家長做好三件事情
居家學習期間,家長是最重要的教育伙伴,培養時間管理能力也必須高度依賴家長。教師要引導家長用心、認真地做好三件事情。
第一件事是做好示范。疫情防控期間,絕大部分家長也要宅在家里,如此連續、長時間和孩子朝夕相處,對很多家長來說是一個挑戰。孩子,尤其是小學生,他們是有樣學樣的。因此,要求孩子管理好時間,家長必須帶頭管理好時間,和孩子一樣規律作息,合理安排每天的事務,建立自己的個人成長計劃。最可怕的是,自己“葛優躺”在沙發上玩手機,卻要求孩子自覺學習。
第二件事是給予空間?!爸鄙龣C父母”式的嚴格控制固然會讓孩子按既定軌道前行,但孩子的自主性也就此喪失。學會給孩子空間,適度放手才是對孩子負責。當家長與孩子共同確定了作息時間、學習紀律等之后,不要奢望孩子馬上能很好地管控自己。家長必須理性看待,切不可看不慣、忍不住,而要允許孩子適度“失控”,再根據具體情況,溫和而堅定地與孩子交流,并給出改進建議。
第三件事是積極鼓勵。每一個孩子內心深處都渴望得到父母的贊賞與肯定。孩子在由他律向自律發展的過程中,如果家長能保持關注、及時反饋并積極鼓勵,他們一定會更快成長。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鼓勵并非表揚。那些類似于“你真棒”之類的泛泛而談的表揚,在孩子看來是廉價的、不走心的,而且這些表揚也無法讓孩子知曉究竟是為什么受到肯定。家長要學會寫“加油站”,格式為“家長的情緒+孩子具體的好行為”。從我校的實踐來看,家長堅持寫“加油站”的,親子關系都得到了很大改善,孩子自我管理能力也有一定提升。
這次疫情,讓網絡學習成了熱詞。其實,網絡學習本就是未來教育的必然趨勢,很可能會伴隨孩子一生,只是疫情逼迫它與孩子、家長和學校提前見了面。傳統教育中忽視學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弊端在這次網絡學習中暴露無遺,此時,教會學生如何管理好時間,正是我們改變的第一步。
(作者單位: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區外國語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