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怡

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驕縱孩子的管教辦法,在小學低年級的教育中起著非常積極的作用。筆者結合教育教學實踐講述正面管教中的兩種工具在班級管理中的運用案例,并嘗試尋找低年級班級管理的有效途徑。
啟發式提問
和孩子溝通不順暢時,教師應盡量使用“什么”“哪里”“何時”等針對事實的疑問詞。例如:“發生了什么事?”“你當時在哪里?”“他說了什么?”等。在教師的引導之下,孩子會主動思考,回答教師的提問,有助于教師進一步了解事情的真相。
啟發式提問越具體,越能讓孩子思路清晰,就越容易關注到問題的本質。如果孩子回答“不知道”,教師可以用“有限制的選擇性提問”進行引導。
小N喜歡用肢體動作來表達對其他小朋友的關心,經常在上課時間擅自離開自己的座位。
一天中午,我帶著孩子們到操場上做游戲。沒過多久,耳邊便傳來了孩子的叫聲:“老師,小N打我!”
“我沒有!我只是想跟他玩。”小N不服氣地說。
“他打了!我也看到了!”“他也打我了!”旁邊的小朋友紛紛附和。
我把小N叫到一旁,問他到底發生了什么。
“小N,你能跟老師說說剛剛發生了什么嗎?”我抱著他說。
小N不說話,用手不停地擺弄著自己的衣角。
“小N,老師知道你不是一個喜歡打人的小朋友,你只是想和他們做朋友,對嗎?”
小N仍然不說話,但是微微點了點頭。
“這樣吧,小N,既然你現在不想說話,那你能和老師做一個選擇題嗎?A:你繼續站在這里冷靜一下,但是午休時間快結束了,老師和同學們要回教室去了。B:你跟我們一起回教室,你在途中冷靜一下,到教室了再跟老師說說你的想法。”
“我選B。”小N輕聲說。
“好,那我們先回教室吧!”我拉著小N的手,走向教室。
回到教室,安頓好其他孩子后,我就帶著小N來到學校的小花園。
“小N,現在只有你和老師,剛剛你也答應老師了,會和老師好好說的,對嗎?”
“嗯。”小N有點害羞。
我把小N摟在懷里,問:“小N,現在你能跟老師說說剛剛發生了什么嗎?”
“我想和他做好朋友,想和他玩打人游戲。”
“那他愿意跟你玩這個游戲嗎?”
“一開始愿意,后來就不愿意了。”
“他不愿意和你玩,你的感覺怎么樣?”
“我的感覺很不好,我覺得很傷心。”小N看著我,我從他的眼神中感受到了孤獨。
“老師明白了,其實你是想交更多的朋友。你覺得小朋友們為什么不愿意和你做朋友呢?”
“因為我老是打人,還經常在課堂上搗亂。”
“你能正確地認識自己,老師為你感到驕傲,接下來,你該怎么做呢?”
“老師,我覺得我可以主動給小朋友們寫一封信,跟他們說我想和他們交朋友。”小N的臉上露出了笑容。
“老師覺得你的這個方法很厲害,可以試試!”
“是嗎?那我現在就回去試試!”小N迫不及待地想要嘗試自己想出來的辦法。
幾天后,在班會課的感謝環節上,那個被小N打的孩子小D上臺分享了一封信:“親愛的小D,上周寫字的時候,我的鉛筆掉在地上,是你幫我撿起來的,我要謝謝你。前幾天中午的事情我很抱歉,對不起,我不應該打你,其實我是想和你做好朋友,你愿意和我做好朋友嗎?”
小D在念小N的信時,小N不好意思地趴在桌子上,因為這是第一次有同學讀他的感謝信。
從那天開始,小N和小D成了好朋友,再也沒有過肢體沖突,小N也愛上了寫信這種表達方式,經常給同學和老師寫信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啟發式提問可以鍛煉孩子的思考能力,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習慣。在孩子遇到難題的時候,老師先別著急懲罰孩子,埋怨孩子,不妨讓孩子自己來想一想解決問題的辦法,也許會收獲意想不到的驚喜。
犯錯誤是學習的好時機
好的教育者應該以同情和理解的態度回應孩子的錯誤。找到一個合適的方法,不但能解決孩子所犯的某個錯誤,還能讓孩子養成不怕犯錯、勇敢面對困難的好品格。
一天午飯后,我和往常一樣帶著班上的孩子到操場散步、玩游戲。正在小朋友們玩得開心的時候,突然傳來一聲刺耳的聲音:“小丁老師!小N和小S打起來了!”聽到這聲報告,我立馬跑過去一看究竟:小N和小S在操場上推推搡搡,你不讓我,我不讓你,好像是在打架。這一刻,我的腦海中閃過了許許多多想法:把他們拉開,臭罵一頓?不行,我們要和善地對待孩子,不能罵孩子!把他們拉開,好好說教一番?也不行,以小N和小S之前的種種表現來看,這種說教一點作用也沒有。《正面管教》中說過,犯錯誤是學習的好時機。可以,就這樣做,把這次打架事件轉變成一次學習機會。
于是,我來到他們身邊。小N和小S看到我來了,都停下了緊握的小拳頭。我對他們說:“來來來,丁老師覺得,既然你們想要比比誰更厲害,我們就來玩一個打架游戲,但是你們要嚴格遵守游戲規則,怎么樣,想試試嗎?”
“好呀,丁老師,可是打架有什么規則呢?”
“你們相互比畫,游戲的過程中,裁判會記錄你們碰到對方身體的次數,只要碰到對方身體就算犯規,對方得1分,可以嗎?”
“可以!”
在其他小朋友的見證下,一場小小的比賽開始了。一開始,兩個小家伙都很興奮,玩得很開心。幾個回合下來,兩個孩子累得氣喘吁吁,連聲說:“不比了,不比了!”
“老師要夸夸你們,你們剛才很遵守規則,沒有傷害對方。”兩個孩子都流露出滿足和自信的微笑。
“老師想告訴你們,像這樣有規則的游戲,既可以讓你們玩得很開心,又不會傷害到你們,不是很好嗎?”
小N和小S點了點頭,兩個人又手拉著手回到教室了。
作為一名小學教師,在與孩子交往的過程中,信任、寬容、耐心、期待、守望,都不可缺少。我們應該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處理班級事務,多鼓勵孩子改變自己,讓孩子嘗試自主管理班級,以積極的心態去學習和生活。正面管教并不是一味地縱容,而是“和善而堅定”地教育。當孩子觸碰原則和底線時,也應該及時給予嚴厲的教育。望大家都能守望孩子,靜待花開!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第三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 ?何欣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