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燕
摘 ?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信息技術水平得到了持續的提升,移動學習無論是在形式方面還是在種類方面都出現了升級的情況,而在升級的過程中難免存在問題需要解決。文章以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為基礎,基于微信對移動學習平臺進行構建。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計算機應用基礎”是必須要學習的公共課程之一,不僅有面向對象廣的特點,同時還能夠為學生未來的發展打下基礎,構建移動學習平臺可持續提升教學的效率,方便學生進行學習。據此,文章對相關問題進行了分析,希望能夠對現實有所裨益。
關鍵詞:微信;高職院校;移動學習平臺
本研究以高職院校最具代表性的課程“計算機應用基礎”為基礎,在對移動學習平臺進行構建、設計的過程中基于微信平臺進行,并對該平臺進行了教學應用研究。移動學習平臺的構建基于微信,微信中存在兩個重要的衍生品,首先為微信公眾平臺,其次為微網站,雖然二者是微信軟件的衍生產品,但其在對移動學習平臺進行構建的過程中體現的重要性并不遜色于微信。通過該平臺不僅可以實現消息的實時推送、資源分享等功能,還可以設置自動回復響應、及時反饋的教學應用,完善教師對素材的管理。本研究以百色職業學院學生為例,在開設“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后以學生上課過程為基礎進行實驗,明確基于微信的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移動學習平臺的構建與應用價值,這也使得本文研究具備了一定程度上的現實意義。
1 ? ?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現狀分析
對于高職院校的新生來說,必須要學習“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因為該課程不僅具備較強的應用性,同時還存在著一定的操作性,能促進學生的進步。然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很多學生都對“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學習興趣不高,對“計算機應用基礎”存在抵觸感,無法更好地理解該課程的內容。除此之外,還有部分學生具有較強的學習基礎,認為現有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較為簡單,無法滿足其學習需求,說明了現有的“計算機應用基礎”很難兼顧不同水平學生的學習需求。
我國大多數高職院校在對“計算機應用基礎”進行開展時都僅以教師的講解為主,當教師機械性地向學生講解知識時,學生只能夠被動學習,不具備積極性,即便教師為學生演示了操作過程,但學生剛剛操作過就會出現遺忘,教學效果較低。針對上述問題,本研究以信息技術時代的大體環境為基礎,以高職院校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為主要內容,通過微信及其衍生品(微信公眾平臺等)對移動學習平臺進行構建,利用微信移動學習平臺實施教學活動,預期可提升教學效果,培養高職院校學生的操作意識與實踐能力,為“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水平的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
百色職業學院“計算機應用基礎”是公共基礎課,均開設在大一第一學期,學生錄取分數較低,生源大部分是中職升高職學生。學生特點是城鎮生源及中職升高生源操作基礎較好,機房授課實操基本能跟上,理論知識理解能力較差。相比之下,高考生大部分對實操較為吃力,需要課后反復訓練才能熟練掌握,在理論知識接受程度高于中職升高職學生。學生基礎差,教師的課堂講授又是在有限的時間內進行,學生最終還是要通過課后的復習和實踐才能真正學會和掌握計算機知識和技能。
2 ?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微信移動學習平臺構建的理論基礎與技術開發環境
2.1 ?理論基礎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移動學習平臺的構建存在著理論基礎,同時,還需要明確其技術開發環境。從理論基礎的角度來看,之所以要對移動學習平臺進行構建,主要就是為了提升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水平,在該情況下,如果不以理論指導為基礎就進行設計,很可能無法達到原有的教學目標。根據現有的相關理論,非正式學習理論與情境認知學習理論十分重要,非正式學習理論的主要觀點是:人類對知識的學習過程往往體現在不同的非正式途徑,而知識也需要依靠學習者主動獲得,使得學習的過程具有了靈活性的特點。再從情境認知學習理論的角度來看,其具體的觀點是,在人和情境相互協調的過程中,學習活動也就得以產生,只有具備這兩個條件才可以使學習具備社會性。由此能夠看出對學習模式的構建可促進學生的發展,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這也為微信移動學習平臺的構建打下了堅實基礎[1]。
在對移動教學平臺進行設計的過程中,相關人員應遵循一定的設計原則,無論是人機交互的友好性,還是界面導航的清晰性,都需要包括在其中。很多知識在現實環境中都難以直觀傳達,所以需要通過不同的形式在平臺中對知識進行展現,發揮學習者的主體作用。
2.2 ?技術開發環境
從技術開發環境的角度來看,基于微信的移動學習平臺在構建前需要申請微信號、申請微信公眾號、對微網站進行測試,上述工作在實踐操作的過程中都已安裝Andriod 9.0版本的華為P30EMUI 9.1.0系統手機為移動終端設備[2]。
在對微信APP進行安裝后申請微信公眾號,借助電腦完成對微信公眾平臺的搭建工作。通過第三方平臺與微信公眾平臺實現對接,另外,還在該平臺上開發微網站,利用手機進行測試,最終實現微平臺的各主要功能模塊。
3 ? ?基于微信的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移動學習平臺構建方案
3.1 ?總體框架
本系統平臺基于微信移動學習平臺進行研究,在對移動學習平臺進行設計的過程中,首先,需要對移動學習平臺進行定位;其次,應完善學習平臺的基本內容,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再次,應確保學習平臺的使用便捷性;最后,應通過界面導航的合理設計消除學生的抵觸感。相關設計人員可嘗試通過系統自定義菜單將其鏈接到課程微網站當中,微信移動學習平臺的總體框架以微信公眾平臺和微網站為主[3]。
3.2 ?主要功能模塊的實現
對主要功能模塊的實現需具體操作,在本次研究中,基于微信構建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移動學習平臺的目的在于提升傳統課堂教學的效果,對課程學習系統進行補充,讓學生能夠對碎片化時間進行利用,更加積極、更加輕松地投入到學習當中。因此,在對“計算機應用基礎”內容進行選取的過程中,并未將“計算機應用基礎”的所有教學內容都融入移動學習平臺,而是以“計算機應用基礎”的重點、難點為基礎,對微視頻進行錄制,并將其存入到視頻教學模塊,讓學生進行學習。
對“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內容進行細致的分析,該課程所涉及的教學內容較多,但是在所有知識點中有些是學生必須要掌握的,有些只需要讓學生了解即可,因此,應對課程內容中最重要的知識點進行歸納、整理,并將其與移動學習平臺中的電子教案模塊進行充分結合。同時,為了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為學生提供課后練習的途徑,還可以根據“計算機應用基礎”實際內容對相關習題進行設計、篩選,讓學生能夠根據自身的學習需求對相關試題進行練習,深化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
在對“計算機應用基礎”移動學習平臺進行設計時,還設置了每章節的關鍵字,學習者在輸入章節關鍵字后系統就會自動回復相關的內容,為學生的學習過程提供便利。
針對學習需求較大的學生設置了拓展資源模塊,為其提供高級操作的拓展應用課件,同時設置了學習論壇,促進教師與學生的互動,群發推送各模塊的難點,如果學生學習存在困難還可以與教師進行交流與互動,更加豐富地呈現信息。
4 ? ?微信移動學習平臺在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4.1 ?研究方法
首先,運用文獻與調查分析法,對國內外相關資料進行查閱,下載學術論文,對現有的成功經驗進行總結。
其次,運用個案研究法,通過對著名高校或教育機構的網絡教育學院進行訪問,明確部分相關微信公眾平臺的優勢,如雨花堂(清華大學研發)、網易云課堂等微信公眾平臺,充分吸取其經驗與優勢,并根據現有平臺情況對其進行借鑒,基于微信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對微信平臺功能模塊進行確定。
最后,運用實驗研究法。除了需要對移動學習平臺進行構建,還應注重對平臺的調試,不能夠在設計完成后馬上投入使用,只有經過多次調試才可以確保系統的穩定性,在移動學習平臺具備穩定性后,就可以結合學生以及課程授課教師的實際情況進行推廣,以班級為單位對該平臺進行試用。在試用一段時間后,課題組團隊應搜集教師、學生的反饋信息,之后以此為基礎改進基于微信的移動學習平臺的功能,使系統在運行穩定性方面更進一步,提升頁面布局的合理性,加快模塊響應的速度,并對教學內容進行豐富。
4.2 ?應用過程
以傳統課堂的教學現狀為基礎,結合高職學生的學習特征,充分對移動學習的優勢與劣勢進行了考慮,對基于微信移動學習平臺的混合式學習模式進行了設計,以Excel電子表格模塊舉例說明,整體的應用過程如下:
在課程當中Excel電子表格模塊在教學周期方面共分為16個課時,每周4課時,而實驗班的具體教學過程則包括兩個環節:第一環節,教師為主導,引導學生學習,教師講授新的知識點或和演示新的操作,指導學生完成課題實踐練習,在教師開展個別輔導后完成課堂小結。第二環節,學生通過微信移動學習平臺自主學習,平臺上不僅有課堂上老師講解的基礎知識,還有可以幫助加深學生理解和提高操作熟練度的視頻教程、素材和練習。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學習情況選擇學習內容,通過平臺明確重難點,在對資源進行拓展時為學生設置成長的學習任務。在互動方面,如果學生存在疑問也可以通過學習論壇與教師進行交流。之后,平臺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定期對相應資源進行更新和推送。
5 ? ?結語
綜上所述,“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是高職院校的學生必須要學習的公共課程之一,不僅具有面向對象廣的特點,同時,還能夠為學生未來的發展打下基礎。本研究以百色職業學院學生為例,在開設“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后以學生上課過程為基礎應用移動學習平臺,爭取能夠在現實情況中為學生未來的發展打下基礎。除此之外,構建移動學習平臺可持續提升教學的效率,方便學生進行學習。
[參考文獻]
[1]曹路舟.基于超星學習通的移動學習平臺模式的構建與應用—以藝術類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為例[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8(23):93-95.
[2]吳碧蓮.微信移動學習平臺的構建與應用研究—以“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為例[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7(9):63-66.
[3]潘成峰.基于APP inventor編程工具的移動學習支持平臺的開發與應用—以“計算機應用基礎”為例[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7(12):120-122.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mobile learning platform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Foundation” cours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WeChat
Zhang Chunyan
(Baise Vocational College, Baise 533000, 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s economy and social progress, the leve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been continuously improved. Mobile learning has been upgraded both in terms of form and type, and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problems during the upgrade solve. This study builds a mobile learning platform based on WeChat, and the course is based on “Computer Application Found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or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Computer Application Foundation” course is one of the public courses that must be learned. Not only does it have a wide range of object-oriented features, it can als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students future development and build mobile learning. The platform can continuously improve teaching efficiency and facilitate students learning. Based on this, this article analyzes related issues, hoping that it will be helpful to reality.
Key words:WeCha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mobile learning plat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