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宇
【摘要】? 十九大報告將“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再一次明確了德育在教育中的首要地位。小學體育教育作為學校素質教育階段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擔負著發展青少年身心素質的主要任務外,還承擔著立德樹人的根本使命。體育教師在傳授知識與技能的同時,更應該注重學生正確的道德觀念和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體育教學中,有效開展德育是每位新時代體育教師需要思考和探索的。
【關鍵詞】? 體育 德育 融合 立德樹人
【中圖分類號】? G623.8? ?? ? ? ?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992-7711(2020)11-003-01
“體育一道,配德育與智育,而德智皆寄于體,無體是無德智也”。毛主席的這句話很好的詮釋了體育對于德育以及智育的重要作用。偉大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就提出了“完全人格,首在體育”的教育主張,可見德育與體育是不可分割相互促進的,在小學體育教學中融合德育,體育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從細節入手,促進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
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注重學生良好習慣養成是培養學生高尚品德的重要過程。德育無處不在,細節決定成敗,從細微處入手,是決定德育成功與否的關鍵。尤其是體育教師,執教過程中多以實踐性教學為主,更應該重視從常規抓起,抓住習慣養成的每個契機,踐行立德樹人。
例如:小學低年級體育教學中,年齡段的學生的自控能力和專注力不足,經常會在課堂上遇到學生排隊拖沓,課堂紀律松散,不聽教師指揮等情況,教師苦口婆心的進行說教往往收效甚微,還會激發教師不良情緒的產生。面對這一情況,可以采用編制口令對答“三字經”的形式,培養學生良好的課程常規和專注力。如:師:小眼睛,生:看老師,師:小嘴巴,生:不說話,師:排隊行,生:要整齊,師:加油練,生:齊參與等。這樣既有效的維持了課堂秩序,同時又是對自我管理能力欠缺的同學以提醒和警示,對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起到非常有效的促進作用。
二、轉變角色,踐行立德樹人
許多教師都抱怨,時代變了,學生不好教了。隨著網絡的發展,學生獲取知識和技能的渠道越來愈多,加之學生家長對孩子綜合素質培養的重視,會讓孩子在課余時間報各種校外興趣班,其中不乏體育興趣的培養。這就使得學生在某些知識技能領域要超越老師的水平。面對這種情況,體育教師除了加強自身知識技能的學習與更新,把原來自己的“一桶水”變成“一渠水”,還要把“知識源”向“知識傳播平臺”轉變。也就是允許學生超越自己,鼓勵學生多渠道獲取知識與技能,進而將課堂變成開放式和平等式的知識技能載體。
三、巧設規則,鍛造堅毅品質
每位教師都是課堂的管理者,和規則的制定者,巧妙的制定規則,運用規則,可以讓教學變得更愜意,也可以讓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相信很多體育老師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在對學生進行體育特長訓練與培養的過程中,往往忽視了學生其他科目的兼顧發展。如:經常會有班主任老師或是家長反映,孩子自從參加了體育訓練隊之后,學習成績下降了很多,或學習完全不在狀態,體育訓練影響力了孩子其他科目的學習等。針對這一現象,體育教師可以抓住學生樂于參與體育運動的愛玩心理,通過巧設規則的方式來解決這一問題。其一,在運動隊成立之初便設置門檻,不但對運動成績做以要求,更要在行為習慣和文化成績上提出要求,全部達標的同學,才可以有資格入選某項運動的訓練隊。其二,在訓練隊里建立“流通機制”,通過考核淘汰不合格隊員,引進品學兼優的新鮮血液來給對內孩子以壓力,給隊外孩子以希望,進而促進學生自律性和自主發展能力的建立。
四、妙用教材,培養學生優秀品格
體育教學的教材的內容是開放性的,融合性的,多元性的,這也是其他學科所不具備的。例如:田徑運動可培養學生勇敢頑強、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集體性的體育項目,可培養組織紀律性和團結友愛的集體主義精神,機智靈敏的應變能力;體操、武術等項目,則有利于培養學生勇敢、沉著、機智、果斷和自控能力。球類項目,雖然個人技術重要,但需要在同伴的良好配合下方能打出水平,培養學生團結友愛,相互協作的集體主義精神。這就需要教師結合體育教學特點,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發展需求,有計劃的進行德育教育。
五、樹立崇高理想信念,促進道德自律
一個人有了崇高的理想信念和正確價值觀,將會對他的未來起著重要的導向作用。崇高理想也是培養學生道德自律的強大外在約束力。在體育教學中,注重學生理想信念的建立和培養可以對學生道德品質發展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可以利用陰雨天氣在室內課組織學生觀看我國運動員在賽場上取得優異成績,登上領獎臺的奏唱國歌的畫面,講解世界冠軍成長過程中的勵志故事,樹立榜樣,激發學生從小樹立為國爭光的理想。通過學習和觀看我國科技和經濟發展的紀錄片,培養學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從小樹立作對社會有用的人,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信念。
最后,體育教學中對學生良好品德的培養是時時處處和無處不在的,體育教師只要善于發掘,樂于嘗試,抱著誨人不倦,德育常態的決心,久而久之,學生的行為意識和道德水準就一定會得到促進和提升。
[ 參? 考? 文? 獻 ]
[1]程琨.小學體育教學滲透德育的現狀與對策研究[J].考試周刊.2014(63).
[2]周風祥.中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有效滲透德育教育的幾點思考[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