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杏梅
【摘要】? 外語教育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寫作是較為重要的一項技能,因此寫作教學也就成為英語教學中最重要的目標之一。英語寫作對學生來說是比較難的一個方面,但由于傳統英語教學的單一性,學生始終處于被動學習的地位。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的到來,新科技已滲透到英語教學上,當傳統英語寫作教學遇到新科技,會是怎樣的碰撞和融合呢?筆者就這兩方面進行探索,希望能結合傳統寫作教學和人工智能化的平臺優勢,更好地開展英語作文教學。
【關鍵詞】? 傳統寫作教學 人工智能 對比分析 有效融合
【中圖分類號】? G633.41?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20)11-160-02
引言
傳統的基于課堂的英語寫作教學方式中,學生學習缺乏自主性。學生也努力背單詞、記句型,卻收效甚微。目前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的以及各種移動應用的日益普及給我們的生活和學習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也為傳統的英語寫作教學改革提供了機遇,因此近年來,比較多的學校對以“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技術為依托的英語寫作教學模式進行了積極試驗和探討。筆者學校正嘗試以翼課網為媒介,融合傳統教學模式與網絡教學平臺技術優勢,摸索適合初中生且有利于提高學生自主寫作能力和寫作動機的寫作教學模式,使學生的英語寫作水平不斷提升。
一、傳統教學的現狀
1.教學效果尷尬
學生對寫作沒興趣,學生被動學習,怕動腦、怕寫作 ;學生花費大量時間背誦單詞、常用短語和句型、作文模版,但沒有培養出良好的英語思維能力;
輸入和輸出都太少,容易忘記,導致知識掌握不牢固,無法用英語書寫出想要的表達和思想內容;理解能力有限,易審錯題等;寫作雜亂無章,錯字百出。總的來說就是對寫作重視不夠,詞匯量匱乏、語言能力表達差、錯誤連篇、邏輯混亂、結構失調、語法錯誤較多等。
2.教學方法參差不齊
1)教師對寫作教學不夠重視
英語寫作是比較難的一個方面,從詞匯、語法、造句到謀篇布局,每一處都體現學生真實的英語能力。學生在寫作方面效果不明顯,除了難之外,可能跟教師在主觀上忽視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密切相關。一直以來,英語教師在如何選擇教學內容方面深受初中期末考試的影響,由于在考試中題目的設置主要為“單項選擇題”“閱讀理解”等標準化的命題方式,初中教師把英語教學的重點自然而然地放在了對英語成績影響較大的詞組、詞匯、閱讀和語法等教學內容上,忽視了對學生寫作能力和寫作意識的培養。
2)傳統教學以講授為主
傳統的課堂任務大多數是控制型的,學生大部分時間是在教師的控制下進行操練,忽視了自主學習和探究過程,缺乏主動參與的機會。傳統課堂上,雖然教師講得很起勁,學生很積極,課堂也很熱鬧,但學生大部分時間是在配合教師,但真正的大面積的師生互動不多,輸出和輸入是不夠的。
3)教學意識和方法的提升
近幾年很多英語教師意識到寫作對學習英語的重要性,對傳統教學方式和方法進行改進。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整理一些適合寫作的句子、詞語,并讓學生歸納總結名家名句,豐富文章寫作內容。引導學生自己歸納和總結需要掌握的詞匯、句子。教師通過圖片的導入、實例、思維導圖等多種的方式,激發學生對寫作的熱情,對學生進行寫作的指導,如審題、語法、連接詞、簡單句子、復合句、篇章的布局等。同時,要求學生自己應用自己的知識寫出好的文章。逐漸提高英語寫作水平。
二、基于人工智能下的網絡教學平臺的特點
1)什么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簡稱AI, AI是研究、開發用于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門新的技術科學。人工智能主要是研究如何用計算機模仿人腦所從事的推理、證明、識別、理解、涉及、學習、思考、規劃以及問題求解等思維活動,來解決需要人類專家才能處理的復雜問題。
2)教學運用人工智能技術輔助日常教學已是大勢所趨。2017 年,國務院頒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提出“利用智能技術建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育環境,提供精準推動的教育服務,推動人工智能在教學中的全流程應用”。
3)基于 “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技術下網絡技術平臺有自動批改系統不僅能提供詞匯和語法方面的反饋,而且在寫作教學中構建多元反饋機制,教師反饋、自動評改工具的反饋、利用網絡平臺進行同伴反饋相結合,彌補單一反饋模式的不足。有大量的題庫,滿足不同的要求,并給與評價和鼓勵。簡單的來說網絡教學的突出的功能就是: 使用流程簡單,易于學習操作;容易引發少年人學習的興趣;即時反饋和按句點評; 適合自主訓練;便于教師教學和研,把重復的事情簡單化。
三、傳統英語教學與人工智能的對比
1.作文批改和反饋速度
在傳統寫作教學模式下,一方面,教師想要了解學生對寫作基礎知識和寫作技巧等的掌握程度,必須等到學生完成既定寫作任務,教學活動結束時。另一方面,在大班授課的限制下,批改作文是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學生往往需要等待很長時間才能收到反饋信息。教師對學生作文的批改主要以紙質形式呈現,常見的是用紅筆在文中圈圈點點,教師批改完畢后,還要對學生的寫作完成情況進行總體性分析和講評,而這樣的只能是對班級整體情況和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再次講解,無法兼顧到每一個學生,加重了教師的教學負擔,而且教學效果也不明顯。
在智能時代,重復的工作讓機器做。智能批改的方式跟上面傳統的對比,就是“快”。將初稿輸入翼課網平臺,進行一鍵式智能批改,平臺立刻生成學生寫作情況的全面反饋,包括詞匯拼寫是否正確、語法是否準確、句型是否得當、篇章結構是否科學、主旨大意是否吻合等,對于學生出錯的地方,系統會用紅色標出,同時會給出對應的修改建議。這種同伴互改和智能批改并行的方式及平臺上關于學生寫作每一個細節的反饋,讓寫與評的學生都有所領悟。學生根據在線評價反饋,自行查漏補缺,能夠有效提升自主學習意識,提高學生寫作的興趣。
總的來說在速度上,人工智能贏了。但要注意的是,人工智能的自動批改系統在寫作內容和邏輯方面反饋不多,不能評估學生作文的流暢性、句子結構的復雜程度、文體修辭及其內部的邏輯性與關聯性。這都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對內容篇章和邏輯性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集中輔導和講解。
2.針對性方面
要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學生的基礎知識必須牢固,日常的讀寫背誦,知識的積累,老師的講解點評,知識的傳授方法等都離不開傳統教學 。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師的英語教學能力,是對教師普通英語教學效果的考驗。為提高成績,不斷想辦法、引導學生英語寫作訓練的教師,會有針對性地因材施教,可以逐步提高英語寫作能力,培養優秀英語學生。人工智能卻不能針對每一個學生的性格、個性、情感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可見在教育針對性方面,人工智能不能完全取代教師的地位。
3.課后作業布置
2017-18學年上學期,我們初二備課組教師通過翼課網智能化同步教學平臺發布周末作業,讓學生進行自主練習。結果,前期全級只有約20%的學生能完成并優秀,大部分的學生在沒有老師和家長的監管和督促下,隨便寫,抄或者沒完成。也就是說,對不自覺的學生來說,網絡的誘惑太多,如果家長和老師沒有指引、檢查、監督,可能沒有達到想要的效果。如果檢查不及時,自制能力差的學生可能抱有僥幸心理,應付了事。
長期依賴網絡,會造成學生對作業的重視度會越來越低,網絡作業也會流于形式,失去其應有的效果。
4.書寫規范
在期末考和中考中,寫作占15分,考試是要用紙質書寫的。如果長期依賴于網絡平臺,學生的書寫規范、字體的大小、標點符號等沒有受到重視,當考試時寫在卷面上,因為字體潦草、書寫不規范等造成失分就虧大了。而在傳統教學上經常進行書寫訓練,對卷面的要求較高。所以在書寫規范中,傳統教學勝出。
四、兩者有機融合
筆者上面列出的幾點對比,是想說明:在現代化的時代,傳統教學離不開人工智能新科技,人工智能也不能取代傳統教學,只有兩者有機融合,也就是要把傳統學習方式的優勢和AI的優勢結合起來,既要發揮教師引導、啟發、監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充分發揮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又要全面發揮“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技術的優勢,將寫作教學融為一體有機結合,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教學水平,讓學生愛上寫作,主動寫作。合作式的學習將會是學習的重要方式,人和機器一起來學習,會幫助人變得更強大。機器不可取代人的思考,但是人工智能加持下的教學平臺可以幫我們思考得更好。
[ 參? 考? 文? 獻 ]
[1]劉榮君,王娜鄒,妍洵.基于網絡學堂的大學英語寫作教學實證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3(8):81-86.
[2]楊平.運用“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技術 引領多模態大學英語寫作能力評價體系的研究 .
[3]陳云英,何潤青.人工智能加持的英語掌握式人工智能加持的英語掌握式“快—樂”寫作模式探究——以翼課網平臺為例 [J].英語教師2019年第8期.
[4]朱永新.未來學習中心構想[J].人工智能與未來教育2018.1.
[5]許多武.基于核心素養指導下的初中英語寫作方法淺談,名師在線教學實例2019-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