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爽
【摘要】目的:觀察居家心臟康復對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療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的影響。方法:選取我院2017年2月~2020年3月收治的56例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療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入院順序進行編號,奇數為對照組,進行一般家庭護理模式,偶數為實驗組,實施居家心臟康復模式,比較兩組患者并發癥情況、康復時間。結果: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患者康復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結論:居家心臟康復在降低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療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縮短患者康復時間方面效果十分理想。
【關鍵詞】急性心肌梗死;介入;心血管疾病;居家心臟康復
現階段,介入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主要治療方法,臨床效果較為顯著,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存活率[1]。值得注意的是,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療患者術后需要經過較長時間的休養,在以往的工作中,護理人員多是在患者出院時對患者進行簡單的知識宣講和健康教育,導致患者并不能進行科學的運動康復,對患者康復進程造成了一些負面影響。本研究旨在觀察居家心臟康復對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療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年2月~2020年3月收治的56例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療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入院順序進行編號,奇數為對照組,進行一般家庭護理模式,偶數為實驗組,實施居家心臟康復模式。對照組年齡63~77歲、平均(68.4±1.8)歲,男17例、11例。實驗組男18例、女10例,年齡63~79歲、平均(68.6±1.9)歲。兩組基礎資料方面的差異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患者均為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療患者;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患者均自愿參與本研究,能夠配合實驗開展。排除標準:中途失訪或退出者。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一般家庭護理模式。實驗組實施居家心臟康復模式:在居家心臟康復模式實施過程中,護理人員應在患者出院時對患者身體狀態進行細致評估,科學合理地制定居家護理方案,并向患者及其家屬詳細講解居家護理方案的作用及詳細步驟,指導進行太極拳、五禽戲、步行等有氧鍛煉,嚴格控制運動時間,在保證患者得到適當訓練的同時避免過度勞累,指導患者生活中應注意規范自身飲食,調整飲食結構,避免攝入過多脂肪,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此外,護理人員應要求患者親屬在居家心臟康復過程中觀察患者心理狀態,與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溝通,針對患者實際情況進行心理疏導,消除患者負面情緒,幫助患者樹立信心,促使患者積極參與到居家心臟康復中來[2]。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并發癥情況、康復時間。
1.4 統計學處理
數據處理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康復時間比較
實驗組患者康復時間為(21.6±1.6) d,明顯短于對照組的(30.8±2.4) d,差異顯著(P<0.05)。
3? 討論
相比一般家庭護理模式,居家心臟康復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療患者護理中優勢較為突出,從心理康復、運動康復及飲食康復等方面對患者進行護理,能夠促進患者早日康復。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患者康復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
綜上,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療患者康復過程中應用居家心臟康復干預,能夠規避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的影響,降低并發癥發生風險,縮短患者康復時間。
參考文獻:
[1]趙冬婧,湯瑋,曹樹軍,等.院內+居家續貫式心臟康復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診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20,23(16):73-78.
[2]邱孝豐.心肌梗死Ⅱ期心臟康復現狀調查及護理內容構建研究[D].北京:中國人民解放軍醫學院,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