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思思
摘 要: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網絡技術也越來越發達,在多媒體時代的背景下,自媒體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在自媒體也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作為新興事物的最大支持力量,大學校園中自媒體也十分普遍,甚至已經引起了學術界關注。文章主要探討了網絡媒體的功能優勢對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新影響,同時指出了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提出了自媒體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發揮作用的措施。
關鍵詞:自媒體;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影響;管理策略
自媒體宣告了個人傳播時代的到來,同時也對輿論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自媒體的成熟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在新時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應與時俱進,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面對媒介教育戰略研究背景下的任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深刻認識到自媒體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一、自媒體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關聯
(一)自媒體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部分功能相通
我國的媒體最初是作為一種信息傳播的技術手段出現的,后來又發揮了輿論監督的社會作用。在西方,自媒體的運用主要體現在公民教育的價值上。在我國,高校自媒體的應用主要強調自媒體改進了傳統的思想教育手段,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促進了教師和教師專業技能和素質的提高。提高教師的思維水平。由于媒體在高校的應用,大學生不受平臺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可以自由、獨立地發表評論和相關信息,實現輿論評價、信息共享、自我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它具有道德引導、及時溝通和信息共享的功能。
(二)教育過程要素相似
自媒體具有與教育過程要素相似的特點,自媒體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傳輸方式是類似的,傳播的介質也具有相似之處。例如自媒體和思想政治教育都具有如主題、內容、通道或載體和對象等要素,信息傳播也都需要相應的載體。除此之外,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過程還包括教學內容、教育方法和元素,與自媒體的內容元素有一定的相似。因此,自傳媒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要素十分相似。
(三)網絡安全機制
思想政治教育促進了自傳媒的功能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往往反映了當代社會的主流思想和價值觀,反映了社會關注的焦點和最新的社會潮流。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和方式,自媒體傳播內容將不斷更新。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增強了媒體的社會教育功能。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種重要的社會教育手段,將個體的“自然人”轉化為集體的“社會人”。雖然自媒體強調傳播主題的自我、自由和自發性,但從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來看,自媒體也通過信息的傳播將人融入社會。傳播者與信息受眾之間的持續溝通是人類社會活動整合的體現。
二、自媒體的功能優勢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的機遇
(一)自媒體的教育載體實現信息共享
在傳統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資源不均衡,雙方地位不平等,媒體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載體,克服了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媒體的局限性。借助這一思想平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負責人可以更好地進行學習資源的交流與共享,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更多的信息、更豐富的內容和更及時的信息。
(二)自媒體的即時評論功能實現輿論引導
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下,受教者只能被動地接受施教者傳遞的信息,缺乏有效的溝通、互動方式。施教者不了解受教者的需要什么樣的信息,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十分不理想。自媒體應用后,受教者通過即時評論功能信息及時發表言論,施教者也可以及時給予回應。從而更好的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輿論引導效用。
(三)自媒體的精準推送功能實現監督反饋
自媒體有豐富的內容和主題,從國家時事社會生活瑣事和個人情感體驗,先用明顯的自主性和及時性網絡運營商過濾這些信息,然后把他們媒體用戶實現自媒體用戶的閱讀、評論和轉發,迅速和有效地傳播事件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可以結合自媒體的特點,及時傳播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及時對信息內容進行篩選和監督,實現對大學生行為規范的監督和校園道德教育的建設。
(四)自媒體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應用中出現的困境
媒體的應用促使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完善。媒體是一把雙刃劍,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傳統的思想教育和思維方式已經不能適應,必須進行改革。高校傳媒為大學生提供了一個更廣闊的平臺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感受,使他們在信息時代充分發揮自我,實現自我價值。顛覆了傳統教師的主導地位,實現了教師與教師之間的實時互動。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教師需要轉變觀念,轉變角色。此外,自媒體改變了傳統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匱乏的狀況。隨著公眾輿論的活躍,思想政治教育的資源和主題更加豐富和典型。在媒體的幫助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將打破傳統的局面,拉近雙方的距離。
三、自媒體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一)創新思想政教育的管理方式、手段和載體
首先,需要創新在法律和制度層面上,建立健全法律和道德準則在互聯網領域,限制投機庸俗的商業和娛樂,其次,進行技術創新,通過技術手段對虛假信息進行標識,為非同年齡段的青少年提供“隱性保護”信息。門戶網站應該建立合適的青少年從媒體上觀看,并對不喜歡閱讀身份信息的文化進行分類和發布,過濾信息或有害信息。第三,政府部門和高校要轉變觀念,轉變立場,擴大工作領域,擴大工作空間,為話語權的表達創造良好的環境,逐步減少因這種變化而導致的話語權的喪失。第四,從源頭上處理好“疏導”與“引導”的關系,積極消除零散的負面輿論,防止虛假輿論帶來的社會影響的擴大。
(二)構建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表達方式
自媒體以互聯網技術為基礎,形成了一種神奇的文化。零距離、無障礙、虛擬化,更容易傳播和傳播文化魅力。然而,傳統的灌輸式、僵化的教學風格、露骨的教育語言已經不再被網絡所接受,甚至被大學生所痛恨。在網絡文化語境下,需要的是一種簡單而深刻、創新而又繼承、根植而又融合、扎根而又發展的多種表達方式。另外,要重視網絡文化與各種綜合效應的協同作用,不斷創新和拓展能力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使用新媒體產品,開發大學生,容易接受新的表達形式,如動畫、微電影等方式來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新的表達策略
自媒體是虛擬的,虛擬的網絡關系不同于真實的人際關系。它不僅是思想文化交流的鏡像,也是時代的反映。行政管理人員應掌握善于借鑒的能力,建立各種媒體接口,建立輿論發布理論和輿論引導說。及時評論民意,解決負面的公眾輿論和明確虛假民意,充分利用觀眾的心理體驗,研究教育教育者理解的心理狀態,形成一個廣泛的公眾參與環境和有序的互動,從網絡教學中可以發揮自媒體對提高大學生思想教育的重要作用。
(四)從注意力著手有效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因為媒體輿論承載著巨大的、動態的和沖擊力,所以我們要大力培養工人、學者、評論員、新聞工作者和新聞工作者。領導者引導和控制參與者的輿論,開拓思想政治教育的“廣闊視野”。他們對思想、文化觀念和事件做出熱情的回應。另一方面,要重視資源的開發,在形式和內容上進行創新。形式應遵循學生的視野,對性別的尊重,建立新型的信息交換和表達方式,通過自媒體平臺,了解并得到不同的群體的聲音,實現完整的討論和自由討論過程,實現有針對性、平等交流,增加彼此的交流方式。并積極凈化和校正自媒體所傳播的內容,利用自媒體平臺展示我國的理論自信和道路自信。只有這樣,以微博為代表的眾多“自媒體”的微力量才能凝聚成強大的思想力量,把思想政治教育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四、結語
自媒體作為一個新興的信息平臺,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產生了十分重大的影響,給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的提供了新教育方式。不僅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和載體,同時也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提供了溝通的橋梁。我們要積極把握及運用自媒體,以此來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參考文獻
[1] 鄭金鳳.自媒體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影響與應用[J].哈爾濱學院學報,2019(06).
[2] 吳月.自媒體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影響與應用[J].智庫時代,2019(42).
[3] 王春雪,張鑫,范微,等.自媒體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及對策分析[J].人才資源開發,20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