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潔瑩
摘 要:教師資格考試對課堂教學模式和備考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考試科目多、 內容廣。為適應“國考”需要,必須對考前輔導的課程進行相應改革。文章從教學現狀、考試情況、教學手段的方面入手,探討如何對課堂教學進行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和考試通過率。
關鍵詞:教師資格考試;教學;信息化改革
一、教師資格考試現狀
根據我國教育部《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暫行辦法》的要求,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是評價申請教師資格人員是否具備從事教師職業所必需的教育教學基本素質和能力的考試,參加教師資格考試合格是教師職業準入的前提條件。廣東省教育廳規定, 從2016年6月后入學的師范類專業學生必須參加教師資格證的全國統考。
教師資格考試將遵循四個導向——育人導向、能力導向、實踐導向和專業化導向,著重評價申請人的教育教學基本素質和能力。整體來看,兩門筆試考試涉及知識面之寬,內容之多,幾乎涵蓋了大學階段多門專業課,如教育學、心理學、班級管理。兩門筆試科目的考試題型主要有單項選擇題、簡答題、材料分析題及寫作題,題量較大。如何在備考過程中有效地調動融合各模塊的知識,并進行有效的練習和復習,是廣大考生面臨的一大難題。
二、本校現狀
(一)解讀人才培養方案
根據語文教育專業現有的人才培養方案,本專業的目標是培養懂得小學語文教學規律,具有較強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和社會溝通協調能力,具有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教學技能,能熟練進行小學語文教學和教學研究的語文教師、教育工作者和其他相關工作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為此設置的各項公共課程、專業課程均從知識、能力、素質三方面對學生的培養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如前所述,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的兩門筆試科目涵蓋的教育學、心理學、學生心理輔導等模塊,目的在于使學生掌握教育學的基本理論、掌握普通心理學以及少兒生理、心理的基本理論和科學知識;基礎寫作旨在使學生具備良好的文字表達能力;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法旨在使學生具備實施語文教學的能力、教學教育評價能力;現代教育技術、班級管理等模塊則是旨在使學生具備現代教育技術能力和班級活動管理能力,等等。
(二)課程開設情況
結合人才培養方案來看,小學教師資格考試兩門筆試科目是建立在學生對教育學、心理學、現代教育技術、班級管理等多門專業課程之上的,是這些科目的有機整合與提升。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通過考試,為畢業、就業提供有力保障,本專業為在校二年級學生開設了兩門筆試科目對應的專業課,即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以及綜合素質。
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綜合素質兩門課程是專業平臺課程的專業必修課。根據現有的課程標準,其課程理念是以師范生考證為導向,以考試大綱為組織教學內容的依據。
(三)課堂教學現狀
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綜合素質兩門課程首次開課對象為2016級學生。截至目前已經進行了兩個學年的教學與探索。由于這兩門課程都沒有國家規劃教材或校本教材,因此授課教師主要根據考試大綱,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挑選了市面上的一些考證輔導書以及往年真題集、模擬題集,結合本校教育學、心理學等專業課的教材,整合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教學和訓練。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主要采用閱讀法、問答法、任務驅動法等教學手段,依照考試大綱及教材的內容順序,對知識點進行逐個講解,隨后布置學生完成習題冊上相應章節的題目,進行講解。這種教學模式逐漸顯現出以下幾點問題:(1)教材講解與堂上練習花費的課堂時間較多,一個學期的36個課時顯然不足夠,教師往往只能匆忙應對;(2)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無法準確掌握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也無法通過準確的數據對學生的解題能力進行量化檢測,只能通過學生在堂上的口頭反饋收集需要講解的題目;(3)學生對習題冊的參考答案存在依賴心理,做題過程中難免會翻看答案,影響答題效果,課后也無法進行高效率的復習和鞏固。
(四)往年考試情況
本校已有兩屆學生參加全國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截至撰稿日期,語文教育專業的考試情況收集如下表所示:
2016級學生的數據為兩次筆試成績,2017級學生的數據為一次筆試成績(第一次未通過的學生尚未參加第二次筆試)。整體,兩屆學生的筆試通過率都較為理想,其中70-79分數段的人數最多,但仍有一部分學生處于60-69分數段(教師資格考試的及格成績為70分)。另一方面,對比兩屆學生的考試情況可以發現,2017級學生的高分數段人數較多,第一次筆試就通過兩科的人數也更多。
三、信息化改革
(一)引入信息化手段的原因
前文對兩屆學生的考試情況進行了統計分析,發現2017級學生的考試通過率更高,高分數段人數更多。網絡上有很多題庫app,學生在課后可自行使用,但這些app都沒有教師專用的客戶端,教師無法及時直觀地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通過對課堂教學的了解可以發現,2017級的授課老師更傾向于使用“微助教”“藍墨云班課”等網絡教學平臺進行教學和堂上訓練。
如前文所述,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的兩門筆試科目涵蓋的知識面很廣,知識點繁多,除了學生在大學階段上過的專業課以外,還有歷史常識、文化常識、日常生活知識等從小學到高中的各科知識,學生在短時間內進行備課,必然需要經歷大量的真題、模擬題演練,來加深對知識點的記憶,同時需要對掌握程度不夠深的知識點進行多次復習,查漏補缺。
(二)課堂使用方法和現狀
“微助教”“藍墨云班課”都是目前較為常用的課堂互動應用工具,提供課堂簽到、課堂測試、課堂討論等多種互動功能。教師在相應的網站上注冊賬號、建立課程后,即可在網站上上傳課件、建立題庫,這些都可以作為課程資源向學生開放、供學生下載。
教師資格考試的題型包括單項選擇題、簡答題、材料分析題、閱讀理解題和寫作題。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教師將提前準備好的題庫向學生開放,布置學生限時完成,學生提交答案后,平臺會即時統計每題的正確率、每個選項的人數,并以數據和表格的形式清晰地展現在教師網頁屏幕上。根據學生參與率和答題正確率的不同,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評講,調整教學進度。
“微助教”“藍墨云班課”等教學平臺還有課堂討論功能,針對簡答題、材料分析題等主觀問答題的訓練,可以要求學生在討論區輸入答案要點、關鍵字等,通過平臺即時統計出高頻關鍵字,以“詞云”的形式呈現,并由教師進行點評。同樣的方法可以應用到寫作題的訓練當中。科目一綜合素質包含作文題,在教學過程中由分析材料中心意思、擬題、定提綱等環節組成,教師利用網絡教學平臺,要求學生在閱讀材料后在平臺上提交擬題、提綱等內容,即時點評。
在第二學年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已在“微助教”平臺上建立了兩門筆試科目的資源庫,向學生開放,題庫和討論區也保留了學生使用的全部數據。學生在課后復習、備考過程中可以在線翻看,也可以導出題庫打印成紙質材料做筆記、劃重點,查漏補缺。
(三)師生反饋及使用反思
從前文可知,在第二學年上課的是2017級學生,他們的考試高分數段人數更多。這說明“微助教”“藍墨云”等網絡教學平臺在教學過程中的確發揮著積極的作用。課堂教學進度緊湊,在手機上進行各種訓練也可以減少學生玩手機的現象,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學效果有明顯的提升。一年兩次的考試及模擬題都為教師提供了大量的習題量,教師利用教學平臺可以隨時補充題庫,統計出題規律和考點頻率,更好地掌握考試趨勢。
四、結語
教師資格考試對課堂教學模式和備考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考試科目多、 內容廣。為適應“國考”需要,必須對考前輔導的課程進行相應改革。使用“微助教”“藍墨云班課”等網絡教學平臺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教師通過平臺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答題情況,進行即時評講,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從而改善學生的考試通過率。信息化教學手段有針對性地應用到在其他課程的教學中,是往后教學改革的重點和創新點。
參考文獻
[1] 李丹,舒萬暢.教師資格證國考背景下高素質師范生的培養理念摭探——以高職師范教育為例[J].四川省干部函授學院學報,2019(02):108-110.
[2] 李文秀.“課崗對接,課證融合,課賽融通”課程教學模式改革初探———以哈爾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語文教育專業為例[J].黑龍江科學,2017(08):168-169.
[3] 王梅.“國考教資”背景下語文教育專業課程改革探索[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8(04):255-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