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紅醫精神在嘉應學院醫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實現中面臨著認知層面、認同層面及傳播宣傳方面的困境;一是學校對紅醫精神的挖掘及應用不夠充分;二是學生對紅醫精神的內化程度不夠;三是紅醫精神的傳播宣傳缺乏針對性。為此,學院應該從團隊建設、課程融合、校園文化、社會實踐等多方面著手,使紅醫精神所蘊含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內在價值得到充分發揮。
關鍵詞:紅醫精神;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實現;困境;路徑
自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后對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長征精神等中共的革命精神與文化資源進行了跨越時空的闡釋。而紅醫精神是蘇區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廣大軍民在醫療衛生實踐中形成的,為廣大紅色醫務工作者認同的價值取向、道德規范和精神氣質,蘊含著以“政治堅定、技術優良、無私奉獻、救死扶傷”為核心的價值內涵,是醫學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優秀紅色基因。探索目前紅醫精神在嘉應學院醫學院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實現困境,并尋找破解困境的路徑,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一、紅醫精神在嘉應學院醫學院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現狀
嘉應學院醫學院地處廣東省唯一的全區域屬原中央蘇區范圍的地級市——梅州市,目前梅州地區高校已經開展以蘇區為依托的紅色文化教育。嘉應學院醫學院是梅州市唯一一所高等醫學院校,通過調研得知,學院師生目前已對紅醫精神展開相關研究,并將其融入醫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取得了一定成效。
融入途徑主要有:一是在課堂教學中應用。思政課教師依據自己對紅醫精神的粗略了解,結合所授課程特點講解紅醫精神概念。二是舉辦紅醫精神專題講座。學校組織師生開展關于紅醫精神的專題講座,主要介紹紅醫精神的內涵,但解讀不夠深入,未結合歷史展開拓展。此外,此類專題講座的受眾面較小,僅限于學生黨員或學生干部,未覆蓋全學院學生。三是舉辦紅醫精神校園文化活動,比如以“紅醫精神”為主題的團日活動、微電影比賽等。但由于對紅醫精神了解程度不夠,學生參與度不高,沒有達到內化的效果。四是利用學院網站、微信公眾號等途徑進行宣傳教育?!凹吾t青年”及各系部的微信公眾號均已推出紅醫精神系列文章。通過以上這些做法,學院師生對紅醫精神有了大致的印象和了解。但由于缺乏統一的規劃方案,相關教育活動開展較為零散,很難引導學生全面把握紅醫精神的內核,其育人效果有待提高。由此可見,紅醫精神所蘊含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內在價值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二、紅醫精神在嘉應學院醫學院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實現面臨的困境
(一)學校對紅醫精神的挖掘及應用不夠充分
第一,對紅醫精神的挖掘缺乏深刻性。嘉應學院醫學院對紅醫精神的研究起步較晚,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成立專門的研究團隊,對紅醫精神的解讀僅限于“是什么”,對紅醫精神產生的相關歷史背景及具體的紅醫故事、紅醫人物等內容探索較少。雖然學校師生已經認識到紅醫精神的重要性,培養將其進行內化的意識,但由于挖掘的紅醫精神內容深度不夠,其效果較差。
第二,對紅醫精神的應用缺乏系統性。關于紅醫精神的教育已經進入校園,但其融入和應用存在隨意性和碎片化。專題講座的偶爾開設、校園文化活動的偶爾融入、社會實踐教育的偶爾應用,均體現出目前學院對紅醫精神的應用缺乏科學的統籌規劃。學校還沒有制定統一的實施方案、細則及應用效果的評價機制。雖然已找到多種應用載體,但學生依舊不能夠深刻理解紅醫精神的精髓。
(二)學生對紅醫精神的內化程度不夠
通過調研得知,嘉應學院醫學院學生對紅醫精神的認同程度很高。在情感認同方面,超過90%的學生愿意學習了解紅醫文化;在價值認同方面,大多數學生對于紅醫精神的內在價值是持肯定態度的;在行為認同方面,80%以上的學生認同紅醫精神對自己的日常行為有重大的引導作用。但由于目前學校開展紅醫精神教育還不夠系統化,以及現在的90后、00后大學生生活在物質充裕、文化多元的時代,要達到對革命時期精神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內化有一定難度。
第一,學生對紅醫精神的內涵一知半解。“紅醫精神”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廣大醫療衛生人員在革命戰爭年代的醫療衛生實踐中形成的革命精神,蘊含著豐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對紅醫精神的了解絕不僅僅停留在概念的解讀。但是,通過問卷調查發現,有36%以上的學生表示只聽說過紅醫精神,對其概念一無所知;46%的學生只了解紅醫精神的表層概念,對其內涵一知半解。
第二,對紅醫精神的內化態度不夠積極。紅醫精神是否發揮育人功能最終要看學生能否把紅醫精神內化于心。調查資料顯示,很多學生認為對紅醫精神的學習了解停留在概念上的解讀即可,對其產生的歷史背景及發展過程不用了解過多,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對紅醫精神的認同多停留在表面,沒有在內心深處產生影響。調研發現,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學生仍然存在大量的與紅醫精神弘揚的價值相違背的行為,缺乏吃苦耐勞、艱苦奮斗的精神。
(三)紅醫精神的傳播宣傳缺乏針對性
紅醫精神的傳承和弘揚離不開紅醫精神的傳播。在校園里營造良好的學習和傳播紅醫精神的氛圍,科學有效地傳播紅醫精神,才能發揮其內在價值,引導學生的日常行為。目前嘉應學院醫學院對于紅醫精神的傳播欠缺對90后、00后大學生心理特征和成長規律的了解,把文化傳播作為政治教育,采用空洞的說教,口號性、政治性、理論性較強。單純強調思想教育和宣傳,讓學生感覺與自己的實際生活有很大距離。調研顯示,大多數學生認為此前學校開展的紅醫精神教育“不夠接地氣”,難以產生共鳴。
三、紅醫精神在嘉應學院醫學院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實現路徑探析
我院關于紅醫精神的研究仍處于起步階段,應該強調結合梅州作為廣東唯一全域屬原中央蘇區范圍地級市的特色,挖掘地方特色資源。將紅醫精神應用于醫學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從團隊建設、課程融合、校園文化、社會實踐等多方合力,提升紅醫精神育人的實效性。
(一)打造“三支隊伍”,提供研究主體保障
第一,必須打造一支擁有高尚的師德、精湛的教學科研技術且具備一定紅色學術背景的高素質教師隊伍。嘗試組建紅醫精神研究團隊,研究學習中央蘇區衛生工作史料,整理、挖掘中央蘇區尤其是具有梅州本土特色的紅醫資源,常態化地開展紅醫教育研究活動。其次,加強對學生輔導員系統性、專業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培訓,提高政治敏感度,加深對紅醫精神的了解,以此為“點”拓展為跟學生相連接的“線”、“面”。
第二,除了加強校內教師隊伍建設外,同時應該注重校外專家、學者隊伍建設。通過開展與紅醫精神相關的主題學術報告和學術交流活動,尋求嘉應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關于蘇區精神、客家文化等相關專家的指導,充分發揮校外專家學者的作用。
第三,要重視學生隊伍建設,提高學生進行自我學習和教育的能力。在學院組建紅醫精神宣講隊,從全體學生中擇優選拔人員組成紅醫精神宣講隊,統一組織學習紅醫文化、講解紅醫故事、傳頌紅色名醫等,培訓合格后到各班級、各組織、各社團宣講,培養標桿,樹立榜樣。通過以上做法,使學生在行動中內化紅醫精神的價值。
(二)優化“第一課堂”,推進紅醫精神“進教材、進課堂”
一是“進教材”。教材是完成教學過程最基礎的載體,也是學生獲取知識最直接的途徑。推進紅醫精神“進教材”,就是將相關紅色衛生史料、紅醫人物、紅醫故事和紅醫精神的內涵、特征等有針對性的編入思政相關教材,開設校本課程,納入課時或發給學生自己閱讀,讓學生對紅醫精神有系統了解,強化學生的紅色記憶。
二是“進課堂”。課堂是開展教學的主陣地。推進紅醫精神“進課堂”,就是通過教師集體備課,系統制定四門主干思政課程和《形勢與政策》課程融入紅醫精神的教學計劃,把教材體系轉化為教學體系,注重應用體驗類教學方法,結合醫學生的專業實際,將紅醫精神滲透進課堂。除此之外,還應該嘗試在其他專業課上結合紅色醫療衛生的內容,開啟“課程思政化”的大門。
(三)激活“第二課堂”,加強以紅醫精神為靈魂的校園文化建設
首先,要合理利用校園公共設施,如校園宣傳櫥窗、標語牌、LED顯示屏等,把紅醫人物的形象、紅醫故事生動展現出來,營造校園紅色文化氛圍。其次,充分發揮團委、學生會、學生社團等組織的作用,做好校園文化建設規劃,開展以紅醫精神為主題的形式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開展“傳承紅醫精神,鍛造紅醫品格”主題教育活動,舉辦主題團日活動、“不忘紅醫初心”微電影大賽、“誦讀紅醫故事”、“紅醫精神大講壇”等系列校園文化活動,讓學生在紅醫文化中“浸泡”。
(四)注重“社會課堂”,在志愿服務中踐行紅醫精神
奉獻、友愛、互助、進步是志愿者精神的核心內涵,也是紅醫精神的一種延伸。嘗試借紅醫精神將目前開展的志愿服務項目串聯,形成學院特色品牌。如安全用藥宣傳、急救知識宣傳、青少年近視防控等志愿服務活動,將這些活動與紅醫精神相結合,引導學生在現實體驗中感受紅醫精神的魅力,更好的踐行和傳承紅醫精神。此外,可以利用寒暑假時期學生社會實踐的平臺,如暑期“三下鄉”活動,讓學生走進農村基層,尋找紅醫故事,收集“赤腳醫生”的感人事件,收集本校畢業生基層從醫的故事,豐富紅醫精神的“傳承”精神。
(五)拓展“網絡課堂”,打造新媒體宣傳陣地
新媒體具有傳播速度快、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等特點,深受大學生喜愛。積極推動紅醫精神教育同新媒體新技術融合,增強紅醫精神的時代感與吸引力,打造網上紅醫文化宣傳陣地,不斷拓展紅醫精神宣傳的渠道和空間。要根據90后、00后學生的心理特征,科學選用新媒體類型,借助新媒體傳播,更好的推動紅醫精神“進頭腦”??梢越柚娞?、微信、QQ等平臺,創建“紅醫”微博、“紅醫”微電影、“紅醫”動漫制作等喜聞樂見的方式,實現無紙化和虛擬仿真化教育,實現隱形教育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蔡運荃.論紅醫精神在醫學教育中的價值[J].贛南醫學院學報,2019.
[2] 劉孝杰,曾新華,鐘吟.試論紅醫精神的時代價值[J].贛南醫學院學報,2019.
[3] 弘揚“紅醫精神” 創新思政教育——贛南醫學院“紅醫精神”育人的探索與實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7.
[4] 黃娜娜,王未強.淺析紅醫精神在醫學生教育中的時代價值[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7.
[5] 張首先.紅色文化的價值資源與當代大學生的文化認同[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
基金項目:文章為嘉應學院2019年度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紅醫精神融入醫學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路徑研究”的成果。
作者簡介:羅柳茹(1992- ),女,漢族,廣東梅州人,碩士,助教,嘉應學院醫學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