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金孟
(福建省南安市教師進修學校 福建 南安 362300)
當前新課程改革強調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化學課堂教學與課改前有諸多的不確定性,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捕捉學生在學習中出乎預設的反應,要求教師臨時即興組織教學,即進行課堂“動態生成”教學。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是指教師能根據學生實際學習情況,靈活調整教學思路,創設一個民主、平等的課堂氣氛,使課堂處在動態和不斷生成的過程中,從而滿足學生自主學習的要求,讓課堂更具人性化、動態化,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它強調教師、學生、文本三者之間的互動,即學生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通過與教師、文本的對話交往,實現知識的獲得和能力的提升。新課程中的生成資源在于學生,也來源于教師。那么怎樣在高中化學課堂中進行動態生成式教學呢?
預設與生成是辨證統一的,預設是必要的,教學過程生成也是無法預知的。在具體課堂教學是還是要根據化學知識發展科學邏輯順序,挖掘教材有待激活、生長的知識點,給予適度的擴展、演繹,為不同學生在復習中根據自己已有認識和經驗背景,獲得新的體驗和感悟,并為完成新認知的建構提供豐富的經歷和資源。
在教學實際活動中,需要教師在圍繞教學目標精心預設的基礎上,遵循學生的認知曲線、思維張弛以及情感波瀾,以靈動的教育機智隨時調整教學進程和教學策略,引領學生發現問題,通過思考解決問題,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各種能力的目的,讓課堂教學充盈生命成長的人文韻味。如課堂演示實驗失敗或出現異常,學生突然發問超出所學的范疇或出現使教師尷尬的事情等。比如在金屬鈉與乙醇反應的試驗中,筆者在備課時預設以下引導:通過金屬鈉浮在乙醇液面上說明其密度比水小,但是教材中沒有:鈉是先沉入乙醇液體中隨后上浮,而學生觀察實驗是可能想解釋其中的原因,由于產生氣體推動金屬上浮和乙醇鈉的生成使液體密度增大的原因使固體上浮,這些內容必須在教學中探究。這些問題是教師在課前對學生在課堂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或想法在備課時充分考慮形成的彈性化方案。但教師的預設不可能想象到課堂當中發生的一切。這就要求教師要隨時捕捉學生的疑問、想法、創見等精彩瞬間,做課堂生成信息的“重組者”。這樣的教學大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營造了寬松的學習氛圍,又是一種體驗式的有效教學過程。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的問題,要善于捕捉與把握來自學生的非預期的有教學價值的信息,促進其成為有意義的教學資源,成為課堂教學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當生長點出現時,教師要及時調整自己的預設,給課堂生成騰出空間。“常見實驗儀器的功能”復習課中,原本設計的教學思路:實物展示——師生共同回憶儀器的功能——儀器組裝。可當取出試管進行授課時,發現學生不愛聽,原來近乎炒冷飯的課,激不起學生的興趣。于是,我在試管中配上一個帶有導管的雙孔塞(見右圖)
問:該裝置有何用途?題目一出現,學生覺得很新奇,熱情頓時高漲,紛紛展開討論,但還有部分學生表現出不屑回答的樣子,認為題目太簡單。接著我說:“同學們,我們不能僅滿足于會做,還要比一比誰所列的功能最多。”這時,許多同學七嘴八舌地說開了,將各種方法羅列在練習本上,較起勁來……,經過一段時間的熱烈討論,我和同學們共同歸納了10種功能:①用于性質驗證實驗(A進B出)②用于洗氣、干燥裝置(A進B出)③用于排水集氣(裝滿水,B進A出)④用于向上排空氣法集氣(A進B出,收集密度比空氣大的氣體)⑤用于向下排空氣法集氣(B進A出,收集密度比空氣小的氣體)⑥用于測量難溶于水氣體的體積(充滿水,B進A出,從導管溢出的水,測氣體的體積)⑦用于儲氣瓶(A進水B出氣)⑧用于反應器(如A通NH3,B通HC1)⑨防倒吸(B進A出)⑩冷凝器(將裝置置于冷凝液中,混合氣體A進B出,液化的物質留在試管中,導出未能液化的氣體)。在同學們的共同努力下,圓滿完成這個知識點的教學。課堂目標的實現是在有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教師同學生與教學資源等多種因素之間的相互促進,知識與能力、思維與習慣等構建的一個教學過程。
化學概念與理論具有嚴密性和邏輯性,比較抽象、概括,難以理解。直觀、通俗、生動的即興演繹能使學生獲得有關概念的感性知識,在獲得感性認識的基礎上,促進學生自覺地將觀察到的宏觀現象與物質的微觀變化聯系起來思考,進而從微觀角度加深對概念的理解把握。
例如在講解原子核外電子排布這一課時,由于電子云概念十分抽象,教學過程中盡管使用媒體動畫,但仍發現有部分學生似懂非懂,甚至有個別學生因不懂而“走神”。于是,我即興在黑板上畫了一張地圖,圈出某個學生所在地,讓他敘述曾經到過哪些地方,教師在地圖上畫點,并配上XX同學到此一游的言語,通過師生共同配合,在圖中可清晰地統計出:XX同學在離家近處出現的幾率高,在離家遠處出現的幾率小。具體概念即興演繹,使學生對電子云概念的理解大為加深,在以后考試中出錯率幾乎為零。
總之在新課程理念下,化學課堂教學應是預設與生成的和諧統一,課堂教學應是開放的、動態生成的,應是師生在互動教學進行中即興創造,超越預定的要求的充滿活力和創造力的課堂。一個富有經驗的教師在教學時應是心中有案,教中無案,預有形的預設于無形的、動態的教學中,真正融入于互動的課堂中,隨時把握課堂教學中閃動的亮點,把握促使課堂動態生成的切入點,促進學生在更大的空間里進行個性化的思考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