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 壯
臨床上,腎病綜合征較常見,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并且,更加趨于年輕化。該病臨床癥狀為水腫、高脂血癥、大量蛋白尿等,發病初期,具備隱匿性特征,病程長,反復水腫,治療難度相對比較大[1]。以往,多采用西藥治療該病,但患者長期服藥,會產生激素不良反應,一旦激素減停,疾病容易反彈[2]。早期,微小病變性腎小球疾病治療中,曾應用糖皮質激素,其在原發性腎病綜合征治療中,效果非常顯著。雖說,此類藥物在尿蛋白控制、腎損害緩解、延緩病情進展方面作用明顯,但長時間使用會發生激素不良反應,一但激素減停,很容易出現反彈,患者也會因久治不愈喪失信心,甚至不能夠積極配合治療,依從性差。原發性腎病綜合征臨床治療中,除了應用激素之外,還可同時搭配中藥治療方式,對激素不良反應進行有效控制,抑制病情進展,增強臨床治療效果。因而,治療過程中,逐漸搭配溫陽消腫湯,臨床治療效果可觀。本研究選取病例詳細論述溫陽消腫湯治療原發性腎病綜合征患者的相關情況,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研究對象即2018年5月—2019年5月到本院就診的113例原發性腎病綜合征患者,通過數字盲選法,劃分A組56例和B組57例。A組中男性34例,女例22例;年齡21~73歲,均值(47.33±4.21)歲;病程2~19個月,平均病程(10.53±1.44)個月。B組中男性31例,女性26例;年齡25~71歲,平均年齡(48.41±3.28)歲,病程1~18個月,平均病程(9.52±1.17)個月。2組患者基礎病歷信息差異不顯著(P>0.05),可比較。
1.2 診斷標準將《內科學》中相關標準作為診斷依據,血漿蛋白值≤30 g/L,尿蛋白不低于3.5 g/d,伴有水腫,血脂水平有顯著提升。
1.3 納入標準患者及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同意。
1.4 治療方法A組患者接受常規西醫治療,依據患者的臨床癥狀、發病情況,為其開具降壓、利尿、抗凝、免疫抑制、炎性反應抑制類藥物。B組患者實施常規西醫聯合溫陽消腫湯治療。其中,西醫治療方式同上。溫陽消腫湯方劑包括:黃芪、茯苓皮、白花蛇舌草、老頭草、連翹各30 g,山藥20 g,桑白皮20 g,蟬蛻20 g,石韋20 g,熟地黃、丹參、川芎、淫羊藿各15 g。用清水浸泡1 h,然后煎煮,口服,每天2次。該過程中,將2組患者的治療周期均控制為2個月。
1.5 觀察指標①依次測量記錄2組患者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總膽固醇(TC)水平。②24 h尿蛋白定量、血漿白蛋白水平。
1.6 療效判定標準顯效:經干預,水腫等臨床體征消失,不再出現。將尿蛋白測量次數控制為3次,每次都呈陰性,24 h尿蛋白定量持續0.1 g以下,血漿蛋白數值恢復正常,每毫升超過35 g,血總膽固醇、甘油三酯、腎功能均正常。有效:干預后,無水腫等體征。通過3次檢查,尿蛋白減少1~2個“+”,24 h尿蛋白定量保持在0.1~0.5 g,血漿蛋白數值范圍30~35 g/L,總膽固醇、甘油三酯、腎功能等基本正常。無效:經治療,患者臨床癥狀、體征改善不明顯,24 h尿蛋白定量在2 g以上,腎功能改善不明顯[3]。總有效率=(1-無效例數/總例數)×100%。

2.1 2組患者生化指標變化比較干預前,2組SCr、BNU、TC水平沒有明顯差別(P>0.05);干預后,B組SCr、BNU、TC值顯著比A組低,2組之間對比具有顯著差異(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生化指標比較 (例,
2.2 2組患者24h尿蛋白定量、血漿白蛋白水平變化比較干預前,2組24 h尿蛋白定量、血漿白蛋白差異不明顯(P>0.05);干預后,B組24 h尿蛋白定量明顯比A組低,血漿白蛋白水平則比A組高,組間比較差異明顯(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血漿白蛋白水平變化比較 (例,
2.3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B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顯著比A組高。2組數據對比差異顯著(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例,%)
在腎小球疾病中,原發性腎病綜合征較常見,臨床表現為水腫、高血脂癥、蛋白尿過多、低蛋白血癥等,該病隨著病程延長逐漸惡化[4]。現階段,臨床上,主要通過抑制炎癥反應、免疫反應,對原發性腎病綜合征進行治療,其中,糖皮質激素往往被作為第一選擇,該藥物能夠使患者的尿蛋白水平明顯降低,以免損害腎功能,緩解疾病惡化[5]。然而,倘若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治療,一旦藥效撤退,會出現病情反復發作,久治不愈的情況,對患者日常工作及生活產生不良影響。
原發性腎病綜合征被納入水腫病范疇,相關研究認為[6],誘發原發性腎病綜合征的主要原因為脾腎陽虛,加之,濕熱內蘊,導致該病經長時間治療,仍很難痊愈,瘀血內阻會對患者腎功能產生影響,外邪侵襲又是該病反復發作的主要原因。該病的根源在于脾腎陽虛,濕熱內蘊增加了該病的治愈難度,加之,瘀血內阻,對患者的腎臟產生影響,導致其腎功能減退,而外邪侵襲使該病反復發作,加劇病情。故而臨床上應用益氣健脾、溫補腎陽類藥物對原發性腎病綜合征進行治療,該過程強調扶正祛邪。部分研究中,將蛋白質看作人體精微物質,認為其由脾運化之水谷精微與腎臟之精氣化生。患者之所以會出現蛋白尿,主要原因是脾胃虛損。中醫學理論強調,在生理上,水、血液均屬陰,互為影響,故血瘀由水病引起,瘀血又是導致水腫的主要誘因。實施溫陽療法,從利水、發汗等方面治療的同時,還需要進行化瘀處理。臨床治療中,除了補腎健脾之外,還需要采用活血化瘀利水方式,從根本上增強臨床療效。
溫陽消腫湯的作用在于溫陽利水、固腎健脾。方劑中,無論黃芪、淫羊藿,還是老頭草,均可固攝溫陽,而山藥、熟地黃的功效為固腎健脾,并搭配桑白皮、茯苓等中藥材,達到消腫利水的效果。藥理學證實,服用黃芪之后,血小板難以聚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機體免疫力。研究指出,在原發性腎病綜合征治療中,應用黃芪,不僅能夠使患者的血漿蛋白水平得到明顯提高,還能夠對尿蛋白量進行有效控制,對腎臟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現代藥理研究證實,黃芪除了抵抗血小板聚集之外,還能夠使患者機體免疫功能得到明顯改善,可杜絕各類并發癥,有效調節膽固醇、甘油三酯。山藥也能夠保護腎臟,對腎組織氧化損傷、腎小管上皮細胞凋亡進行有效緩解,降低SCr、BUN水平,改善患者腎功能。丹參、川芎除了具有抗凝功能,能夠對血管硬化、微循環進行有效改善之外,在系膜增生方面也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連翹、蟬蛻的功效在于使腎臟血流量明顯增加,回歸到正常水平,確保免疫炎癥反應有效緩解,對纖溶具有促進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規避了腎臟病理損害。無論白花蛇舌草還是石韋都能夠發揮免疫抑制功效。臨床上,依據患者的癥狀、發病情況,同時服用上述藥物,改善腎功能的同時,還能夠降低蛋白尿。基于上述情況考量,除了應用激素、免疫抑制劑之外,搭配溫陽消腫湯,可進一步增強臨床治療效果。結果顯示,經治療,B組患者的SCr、BNU、TC等生化指標水平明顯比A組低;B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也比A組少,血漿白蛋白則比A組患者多;B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高達96.49%,明顯比A組的83.93%高,組間數據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證實溫陽消腫湯在原發性腎病綜合征患者中臨床治療效果顯著,使患者的腎功能及身體機能得到了有效改善。唐娟等[7]研究中,選取2010年6月—2016年2月經實驗室檢查證實為原發性腎病綜合征的患者62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1例,分別采用西藥治療和溫陽補腎利水湯聯合西藥治療方式,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高達87.1%,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1.3%;治療后,觀察組患者全身浮腫、畏寒肢冷等臨床癥狀積分明顯比對照組低;觀察組SCr、BNU、TC值明顯低于對照組,2組數據間有差異(P<0.05)。該研究與本次試驗結果具有一致性,再次論證了本次研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綜上所述,在原發性腎病綜合征治療中應用溫陽消腫湯,達到了良好的臨床治療效果,患者的SCr、BNU、TC水平明顯降低,24 h尿蛋白定量減少,血漿白蛋白水平提高,說明該治療方式可在臨床上推廣及應用,為后續同類臨床試驗提供理論依據,增強臨床療效,改善患者處境及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