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亞亞
慢性支氣管炎是臨床常見的一種呼吸系統疾病,好發于中老年人,病因尚不清楚,認為與空氣污染、細菌病毒感染、職業粉塵以及吸煙有關。臨床表現為咳嗽、咳痰、憋喘、咽喉疼痛、胸部疼痛等,若不及時診治,病情嚴重時可嚴重損害呼吸系統以及循環系統,造成肺氣腫、支氣管擴張、心力衰竭等并發癥,威脅患者健康和生命安全[1]。西醫治療以控制感染、鎮咳祛痰、平喘為主,中醫認為慢性支氣管炎屬于“喘證”“咳嗽”“痰飲”的范疇,多因臟腑功能失調、肺虛衛外不固以及外邪侵襲,致使肺、脾、腎三臟功能失調,肺失清肅,壅遏不宣,肺氣上逆所致[2]。鑒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耳穴壓豆聯合艾灸對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癥狀緩解及肺功能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7年1月—2018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慢性支氣管炎患者86例,隨機分為2組,各43例。對照組中男25例,女18例;年齡52~80歲,平均年齡(64.45±4.25)歲;病程4~9年,平均病程(6.49±1.51)年。觀察組中男24例,女19例;年齡55~78歲,平均年齡(64.28±4.32)歲;病程3~10年,平均病程(6.52±1.55)年。比較2組基線資料,差異不顯著(P>0.05),研究具有可對比性。本研究經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均符合咳嗽的診斷與治療指南(2009版)[3]中關于慢性支氣管炎的診斷標準;均符合《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4]中關于慢性支氣管炎的診斷標準;經胸部X線、呼吸功能檢查確診;患者對研究內容知情,并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支氣管哮喘、肺癌、塵肺者;精神疾病、依從性差者;對研究藥物過敏者。
1.3 治療方法對照組予以常規西醫治療,具體方法如下:100 ml 0.9%生理鹽水+3 g注射用頭孢噻肟鈉(??谑兄扑帍S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23890,規格:1 g)靜脈滴注,每12 h一次;100 ml 0.9%生理鹽水+40 mg注射用甲潑尼龍琥珀酸鈉(Pfizer Manufacturing Belgium NV,注冊證號 H20130301,規格:40 mg)+0.3 g注射用多索茶堿(山西普德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0809,規格:0.1 g)靜脈滴注,一天1次;口腔吸入硫酸沙丁胺醇氣霧劑(揚州市三藥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23384,規格:100 ug/撳),100 ug/次,1~2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耳穴壓豆和艾灸,具體方法如下:①耳穴壓豆:雙耳取穴分別是脾穴、腎穴、肺穴、氣管穴、交感穴、神門穴,先使用棉簽試探以上各穴陽性反應點,確定穴位位置后,用75%酒精消毒皮膚,將王不留行籽黏附在麝香壯骨膏(5 mm×5 mm)上制成耳穴貼,將耳穴貼壓貼在以上各穴位上,用拇指、食指揉捏按壓至穴位疼、痛、麻、脹為止,疼痛度以患者耐受為度;第1天取單側耳穴,隔天更換另一側耳穴并更換耳穴貼,雙側耳穴交替治療,囑咐患者自行按摩耳穴,3次/d,5 min/次。②艾灸:取穴為兩側定喘、肺俞、風門、大椎、天突、膻中,將艾條點燃后距離穴位3 cm處進行懸灸至穴位局部稍紅,每個穴位艾灸5~10 min,1次/d。2組患者均持續治療15 d。
1.4 評價指標①比較2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包括咳嗽消失時間、咳痰消失時間、喘息消失時間、哮鳴音消失時間。②比較2組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用肺量計測定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與用力肺活量(FVC)比值(FEV1/FVC)。

2.1 臨床癥狀消失時間觀察組咳嗽、咳痰、喘息、哮鳴音消失時間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比較 (例,
2.2 肺功能指標治療后,觀察組FEV1、FVC、FEV1/FVC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比較 (例,
慢性支氣管炎是由各種因素引起的氣管、支氣管黏膜的慢性非特異性炎癥,隨著我國老齡化日益嚴重,該病發病率也逐年上升,臨床表現為氣喘、咳嗽、咳痰等。西醫臨床治療以控制感染、解痙平喘、祛痰鎮咳為主。中醫認為慢性支氣管炎屬于“喘證”“咳嗽”“痰飲”的范疇,多由臟腑功能失調傷及于肺(內傷)以及六淫外邪侵襲肺部(外感)所致,治療應以疏散外邪、宣統肺氣、調理臟腑為主[5]。
耳朵是宗脈所聚集之地,人體各器官組織在耳廓局部皮膚上都有相應的刺激點,慢性支氣管炎由于肺、脾、腎臟腑失調,故應按壓此三臟器在耳部的相應反射區,可調理肺、脾、腎三臟氣機,改善宣發、肅降、固攝功能;交感穴有調節自主神經的功能,按壓可滋陰清熱、益心安神、行氣降逆、調經止痛;神門穴是治療過敏性疾病的有效穴位[6]。定喘穴屬于經外奇穴,具有止咳平喘的功效;肺俞穴屬足太陰膀胱經,肺臟的濕熱之氣由此外傳于膀胱經,具有調補肺氣、補虛清熱的功能;風門穴為風邪出入之門戶,灸之可祛除體內六淫外邪;大椎穴為手足三陽的陽熱之氣與督脈陽氣匯聚之處,灸之可益氣壯陽、清熱解表;以上四穴配合可驅散寒邪,助肺恢復宣發肅降功能;此外天突穴歸屬任脈,有緩解咳嗽、哮喘的作用,膻中穴有緩解氣喘、胸悶的作用;艾灸以上各穴位,可通經絡、理氣血、走三陽、逐寒濕[7,8]。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FEV1、FVC、FEV1/FVC均優于對照組,觀察組咳嗽、咳痰、喘息、哮鳴音消失時間均低于對照組,提示耳穴壓豆聯合艾灸可有效改善肺功能、縮短治療時間。
綜上所述,慢性支氣管炎患者采用耳穴壓豆聯合艾灸治療效果確切,可有效改善肺功能,縮短治療時間,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