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立云 李 英
白癜風為皮膚科常見的損容性疾病,其為一種泛發性或局限性、原發性皮膚色素脫失癥,因該病影響美觀,導致患者產生一定的心理壓力,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臨床治療上,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多可取得較好療效。作者采用308 nm準分子光聯合桂附地黃湯加減治療肝腎不足型白癜風,取得較好療效,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46例白癜風患者均為本科門診患者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23例,其中男14例,女9例;平均年齡(40.16±11.32)歲;平均病程(5.54±3.41)年。對照組23例,其中男16例,女7例;平均年齡(39.35±12.14)歲;平均病程(5.19±3.33)年。2組資料年齡、病程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確診為白癜風[1];分期為穩定期[2];中醫辨證分型為肝腎不足型;皮損部位以顏面及軀干部為主;知情同意;具倫理學備案。排除標準:近2周內系統或局部使用糖皮質激素者;有光敏史者;治療部位有嚴重活動性感染灶者;有嚴重的心、肝、腎疾患者;妊娠或哺乳期者。
1.3 治療方法對照組單純采用重慶德馬光電技術有限公司生產的(XECL-308)308 nm紫外光治療儀治療,根據患者的皮損部位選定最小紅斑量作為初始劑量,隨后根據患者皮損反應調節劑量,若無紅斑反應,則增加原劑量的20%;若紅斑持續24~48 h,則維持原劑量不變;若紅斑顏色鮮紅,出現水皰、灼熱、疼痛、破潰等情況,則暫停治療,局部皮膚恢復正常后,減至上次劑量;達到最大劑量時,保持最大劑量。1次/周,12周為一個療程。治療組在此基礎上口服桂附地黃湯加減(生地黃12 g,熟地黃12 g,山萸肉9 g,山藥9 g,牡丹皮9 g,茯苓9 g,澤瀉9 g,肉桂6 g,制附片9 g,潼蒺藜12 g,雞血藤15 g,白蒺藜12 g,玉竹6 g)。加減:血瘀明顯者,加赤芍9 g,川芎6 g,紅花6 g;情緒抑郁、睡眠較差者,加合歡皮12 g,郁金9 g,香附6 g,玫瑰花12 g,酸棗仁9 g;氣虛明顯者,加黃芪9 g,白術9 g,防風6 g;顏面部位加白芷6 g。每日1劑,水煎服,早晚2次分服。
1.4 療效判斷標準復色率:治療前每位患者選取一塊靶皮損,測量靶皮損的最大橫徑和最大長徑,計算靶皮損面積并記錄,治療12周后,測定膚色恢復正常的面積并記錄,計算復色率,即恢復正常的皮膚面積/皮損面積。痊愈:白斑完全消退,皮損處色素沉著,復色率100%。顯效:白斑顯著縮小或部分消退,部分皮損處色素沉著,復色率大于等于50%。有效:白斑部分縮小,小部分皮損處色素沉著,復色率10%~49%。無效:未達“有效”標準[3]。總有效率=(痊愈數+顯效數)/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2.1 治療12周后療效2組總有效率差異有顯著性(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治療12周后療效比較 (例,%)
2.2 不良反應46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在308準分子光治療過程中出現局部鮮紅色斑片,伴疼痛,2例患者局部出現水皰,暫停治療后,局部皮損恢復。
白癜風的發病機制不明,但多認為與自身免疫、遺傳、內分泌、神經化學、黑色素細胞破壞、精神等諸多因素相關[4]。目前本病的治療手段主要包括外用藥物(糖皮質激素、鈣調神經磷酸酶抑制劑、MMF、比馬前列素[5]等)、系統應用免疫調節劑、光療、表皮移植、中醫中藥等方法。治療方法較多,但療效不一,中醫中藥及光療法在臨床應用中顯示出了較好的臨床療效。
308 nm準分子光是290~320 nm紫外光中最中間,也是最有效的一個波段,可有效使黑色素細胞內酪氨酸酶活性增強。308 nm準分子光可促進黑色素遷移,增強黑色素的增值和黏附能力,從而促進白癜風皮損邊緣的黑色素細胞以及皮損位置毛囊存留的黑色素細胞增值,進而誘導新生的黑色素細胞逐漸遷移至白斑位置[6]。我科臨床長期應用308 nm準分子光治療白癜風,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其操作簡單,劑量可控,不良反應輕微,患者依從性較好,療效明確,但是單純光療仍存在療程較長,容易復發等問題。
中醫學將白癜風稱為“白癜”“斑駁”“白駁”“白點風”等。白癜風診療共識(2018版)辨病結合辨證,將白癜風分為肝腎不足證、瘀血阻絡證、風濕郁熱證、肝郁氣滯證4個證型[2]。穩定期中屬肝腎不足證型患者較多,而臨床表現多為面色發白、頭目眩暈、神疲乏力、畏寒怕冷、四肢發涼、小便清長、夜尿頻多等腎陽虛證候。文獻中認為陽虛體質增多的成因與現代人生活方式密切相關[7]。現代生活的快節奏,使得人們壓力較大,加之不良的生活習慣及飲食方式,均造成陽氣虛損。①身心俱疲、作息失常。現代社會競爭激烈,生存壓力大,高強度的勞作以及緊張的生活造成人們身心過勞,必然造成陽氣的消耗過多;睡眠不足、睡眠障礙均可以造成陽氣得不到充養而虛損。②寒邪損傷陽氣。空調冷氣等寒氣侵襲肌表,生冷食物傷脾胃,均可導致陽氣虛損。③寒涼藥物、抗生素、激素的濫用。故此型白癜風患者治療以溫補腎陽、活血祛風為治則。同時告誡患者,調暢情緒、規律生活、遠離寒涼,積極配合治療及預防白癜風的復發。
本方中的桂附地黃湯以六味地黃丸為基礎,滋補肝腎之陰,配以肉桂、附子溫補腎中陽氣,以達到“益火之源,引火歸元”的目的。諸藥配合,既補腎陰,又補腎陽,陰陽互生,陰中求陽,正如張景岳先師所言“善補陽者,必與陰中求陽,則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方中潼蒺藜補腎固精,加強桂附地黃湯的補益肝腎作用;雞血藤補血活血,舒筋活絡,使得全方補而不滯;白蒺藜平肝解郁、祛風明目;玉竹養陰潤燥、生津止渴,制方中溫熱藥物之燥。全方共奏溫補腎陽、活血祛風之效。
本研究以口服桂附地黃湯加減配合308準分子光治療肝腎不足型白癜風,臨床取得較好療效,無明顯不良反應,值得推廣。因樣本量較少,有待于進一步擴大樣本及增加隨訪,以觀察遠期療效及復發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