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巍
摘 要:把黨的領導和建設貫穿高校工會工作全過程,是工會堅持正確政治方向、政治立場和政治原則的具體要求和基本準則,有助于保持并發揮工會工作的制度優勢。歷史經驗證明,中國工會只有在黨的領導下,把黨的建設貫穿始終,才能發揮好工會的政治優勢,取得勝利。因此,一方面要以黨的建設為“圓心”,從思想認識、體制機制、選人用人、基層黨組織建設四條“軸線”加以改進,另一方面要以加強黨對工會工作的領導為“圓心”,從認識上、履職上、黨的領導與工會工作的關系處理上、工會的作用發揮上尋找對策。
關鍵詞:黨的領導和建設;高校工會工作;研究
一、引言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工會工作做得好不好、有沒有取得明顯成效,關鍵看有沒有堅持正確政治方向。中國工會組織的產生和職能定位促使工會天然具有聯結、維護和引導三大作用[1],也使得工會本身成為黨聯系群眾的橋梁紐帶和教育群眾的“大學校”。高校作為社會精英和人才培養的集聚地,工會工作的開展和角色定位與其他領域行業有所不同。在思想多元的高校環境中,必須深刻認識到工會工作是黨的工作的重要組成,工會只有把黨的領導和建設貫穿全過程,才能時刻把準政治方向,把廣大教職工的思想信念凝聚到與學校黨委保持高度一致的主跑道上來,從而更好地發揮工會的政治優勢,服務中心大局。
二、高校工會工作中黨的領導和建設的現狀及原因分析
中國高校工會組織接受同級黨委領導和上級工會組織指導,具有獨立法人資格,具有相對獨立的經費管理權限。這些特點容易引起工會工作更加獨立于學校的中心工作,如果工會不能及時把握學校黨政中心工作,并尋找到圍繞中心、圍繞大局的工作結合點和工作重點,就容易造成工會工作“公轉”與“自轉”不相適應的問題。
從黨對工會工作的領導來看,有的高校工會工作存在未全面納入學校目標責任考核的情況,如工會干部流動性很小、未納入學校干部培養梯隊和計劃等現象,長期以往,高校工會組織的政治性有所弱化,工會組織貫徹黨的意志的能力有所削弱,從而導致工會組織的感召力、凝聚力受到影響。從加強高校工會工作中黨的建設角度來看,基層工會的黨的建設問題相對更突出,如基層工會向同級黨組織請示匯報的長效機制是否健全、基層工會工作是否納入同級黨組織建設工作的總體部署、基層黨政聯席會議是否允許工會主席參加等。
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有其時代性、歷史性的特殊性,更多的則是對加強黨對工會工作的領導和把黨的建設貫穿工會工作始終的認識不充分、落實不到位所造成的。事實上,工會作為黨的建設的重要組成,發揮著橋梁紐帶、“大學校”的積極作用,有著堅實的理論依據和豐富的歷史經驗。
三、把黨的領導和建設貫穿高校工會工作全過程的理論依據和歷史經驗
工會誕生于工人階級運動的初期,先于工人階級政黨出現,是促進工人階級聯合的群眾組織。工人階級政黨,是由工人階級中最有覺悟的先進分子組成的工人階級先鋒隊。列寧認為,工人階級政黨如何保持與廣大階級群眾之間的聯系對于工人階級政黨生存是十分重要的問題。他進一步提出,工會是無產階級政黨與工人階級之間的“傳動裝置”,并強調“工會要緊緊地靠近黨,這是唯一正確的原則”[2]。
新中國革命的勝利起于工人運動,成于黨對工農運動的正確領導。在革命時期和建設時期,中國工人運動、工會組織的發展都與中國共產黨的發展密切相關。革命時期,許多來自于教育界的優秀共產黨人同時也是中國工人運動的領袖。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工會積極組織職工群眾投入到加快生產建設的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中,凝聚了一批在生產、教育、科技等領域的杰出人才,為促進國家經濟恢復做出了巨大貢獻。中國工會的發展史證明了把黨的領導和建設貫穿工會工作全過程,才能把握正確方向,工會工作才能煥發出持久的生命力和活力,工會工作才能更好地轉化為社會發展效能。
四、加強工會工作過程中黨的領導和建設的若干建議
黨的領導和建設貫穿高校工會工作全過程的實現路徑包括兩個層面,一是以加強黨對工會工作的領導為“圓心”,從認識上、履職上、黨的領導與工會工作的關系處理上、工會的作用發揮上尋找對策;二是以黨的建設為“圓心”,從思想認識、體制機制、選人用人、基層黨組織建設四條“軸線”加以突破。
(一)加強黨對工會工作全過程領導的實現路徑
1.在加強思想認識上
工會應旗幟鮮明、道路堅定,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充分認識到“堅持自覺接受黨的領導是做好工會工作的根本政治原則和根本政治保證”,充分認識到“堅持黨的領導是工會的歷史選擇和優良傳統,是工會的政治立場和政治原則,是工會的工作準則和具體要求”,在全過程、全方位的工會工作開展中,讓黨的領導具體而深入地落實到職工群眾中去。
2.在強化工會履職上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規定,工會必須遵守和維護憲法……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這是工會依法管會、切實履行工會維護、建設、參與及教育四項職能的基礎和前提。在高校事業發展轉型期,在高校用工形式多樣化、意識形態多元化的新形勢下,工會作為“大學校”在教育引領方面被賦予了更多的期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要求工會工作模式要創新,尤其在新媒體和輿情管理方面,要敢于沖鋒陷陣、發聲亮劍。
3.在加強黨的領導與做好工會工作的關系處理上
高校工會自覺堅持黨的領導,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必須同學校黨委保持高度一致,服從中心大局,并能主動融入中心工作,積極推進黨委政策決定在工會系統落地生根,引領廣大教職工把黨的意志轉化為生動實踐。同時,學校黨委應加強和改善對工會工作的領導,更加重視工會、依靠工會,把重要的工作交于工會來完成,同時給予工會組織人財物、政策以及各項資源支持。
4.在促進工會三大作用發揮上
要充分認識工會工作是黨的建設的重要組成,發揮好工會的聯結、維護和引導三大作用。一是建立健全基層工會組織,發揮工會組織優勢、距離優勢、活動優勢,在聯系黨和群眾的過程中發揮聯結作用;二是扎實做好工會維權工作,維護好教職工的合法權益,使工會的維權工作成為學校維護教職工合法權益的主要組織形式;三是工會要堅決貫徹學校黨委的意志和主張,宣傳推廣學校黨委確定的路線方針政策,支持和維護黨的工作,發揮好“大學校”的作用。
(二)在工會工作中加強黨的建設的現實路徑
1.在思想認識上
各級黨委應高度重視工會工作,不斷完善黨委領導工會組織的相關制度,把黨的意志和目標通過決議、政策等載體形成共識并轉化為廣大群眾的自覺行動。在崗位目標責任考核中,應將各級工會工作、群眾工作成效納入其中,尤其應把加強和改善黨對工會工作的領導作為考核各級黨政領導班子的重要依據。
2.在體制機制上
各級黨政討論事關大局、事關教職工切身利益的中心工作、重要工作時,應邀請工、青、婦主要負責人列席會議,并將黨委的決策、部署在工會系統中加以宣傳,引領廣大教職工凝聚到黨委的戰略布局中,促進廣大教職工立足崗位、建功立業。
3.在選人用人上
重視培養工會干部隊伍,抓好工會干部隊伍中的關鍵少數。干部提拔應考慮群團工作中的青年骨干,把有理想、有擔當,善于做群眾工作的青年工會干部安排到重要崗位加以鍛煉培養。同時,應加強對工會系統干部的黨的理論的培訓,幫助工會干部用黨的最新理論知識武裝頭腦,提高政治站位。
4.在加強工會系統內部黨的建設上
加強工會系統內黨的建設要抓好黨支部這個最小細胞。在二級部門黨支部的人員配置中,推薦工會干部擔任支部書記或支部委員,黨建工建相結合,促進工會橋梁紐帶作用與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相輔相成,更具成效。同時,也應注重發揮支部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推薦工會系統的干部參加優秀黨員、先鋒模范崗的創先爭優工作,推動形成一名黨員、一面旗幟的基層黨建良好發展態勢。
五、結語
堅持黨的領導,把黨的建設貫穿工會工作全過程,是中國工會發展的歷史選擇和優良傳統,是工會貫徹依法管會的前提和基礎,有助于工會把準政治方向,更好地發揮工會的制度優勢。新時期高校用工形式多樣化、意識形態多元化的特點要求高校黨委必須把工會工作作為黨的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抓好、落實好,同時也要求高校工會要更加緊密地圍繞并支持黨委的各項工作。只有這樣,工會組織的生命力才能更加持久,工會工作才能發揮更大效能。
參考文獻:
[1]張榮富,陳超,葛妍婷.新時代“工會堅持自覺接受黨的領導”[J].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2019(1):95-102.
[2]中華全國總工會研究室.把握時代主題服務職工群眾——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工人階級和工會工作的重要論述[M].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