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敏珺 邢文霞 張雨婷
摘 要:本文以上海振華重工智慧產業集團成立一年來的團委工作為研究對象,分析新部門成立后的人員、組織、架構等特點,探索部門成立初期時的群團工作方法;分析當前共青團工作的開展現狀,尋找共青團工作無法滲透的原因,分析從事共青團工作以來成功的活動經驗。用創新的思路開拓新的工作方法,不僅為新建部門處理共青團工作提供新思路,同樣對具有相同工作困擾的共青團工作者提供借鑒方法。
關鍵詞:群團工作;共青團;新設部門;方式方法
一、引言
近年來,隨著國家經濟實力的不斷提升,企事業單位也得到了進一步發展,為了迎合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集團結構變更與重組在所難免。行政組織上的變動勢必帶來群團組織變更,特別是以行政部門為劃分的二級共青團組織,作為最接近一線青年員工的群團組織,如何保證在隨時出現的架構變動中,始終能夠做到聯系青年、服務青年,確保團工作的覆蓋性以及快速響應,是目前新經濟環境下急需考慮的一項群團工作方法。
本文以智慧產業集團成立一年來的團委工作為研究對象,分析新部門成立后的人員組織特點,探索成立初期時的群團工作方式方法,用創新的思路開拓辦事新方法,希望能夠為其他群團工作人員提供借鑒。
二、新部門共青團工作開展現狀
群團工作作為黨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屬于黨的基礎性工作;特別是共青團,作為黨的助手和后備軍,被寄予了高度的信任和期望,共青團工作的好壞直接影響部門活力。然而,新建部門的共青團工作卻由于受到行政變更的影響,難以順利開展,具體表現為以下3種情況。
(一)架構不全動員難
新建部門的共青團組織并不完善,需要在“新”員工中重新挑選人選進行組建,即使新部門中有個別群團工作經驗的員工,也很難在一時之間形成完整的工作團隊。由于人數不夠、架構不全、滲透不強,無法擁有散布至全部門的聯絡網。因此每當公司或部門開展活動時,只能通過官方郵件群發或部門微信大群轉發,無法準確地把消息傳遞給有興趣的同事,導致最終要么活動無人參加,要么參加活動的人不感興趣。
(二)活力不高參與少
正如上述所說,由于沒有完善的人員聯絡網,導致共青團工作人員并不了解每一位員工的喜好與興趣,因此開展的活動不能“投其所好”,無法激起員工們的活動熱情,久而久之部門整體的活力也就不夠。再加上有時為了保證活動參賽人數,可能指派員工參與的活動并非他們的興趣所在,在某種程度上加劇了他們對于共青團活動的抵觸心理,導致大眾對于團工作愈發反感。
(三)宣傳受限范圍小
新部門建立后的另一大局限就是一時之間沒有完備的宣傳陣地與固有的宣傳渠道,缺乏成套的交流機制與有效的溝通途徑。上下間溝通的橋梁沒有被打通,導致信息傳遞受阻,群團工作者們不知道去何處“張貼告示”、發放通知;員工們則不知道去何處尋找活動訊息,找到適合自己的培訓課程。宣傳范圍小同樣也會導致員工無處訴說需求,共青團工作者從而無法了解青年的真正需求,導致團工作寸步難行,也讓共青團工作者與青年也漸行漸遠。
三、共青團工作無法滲透的原因
共青團理應是最具活力的一個群團組織,為何開展活動依舊如此困難,在從事群團工作數月后,筆者逐步發現,出現上述問題并非無跡可尋,分析后總結為以下3點。
(一)業務拓展工作忙
新部門成立勢必是因為市場需求導向的變更,越來越側重某一行業的開發與運用,才會進行組織變更。因此,相較于原部門的同事和員工而言,壓力更大、責任更重、業務更多,新部門中的每一名成員要忙于開拓市場、研究新產品。而且新部門一般都不存在人手不夠的現象,一切從零開始,還要建立各自部門的規章制度。每個員工的自身業務很多,加班在所難免,有怎會再有余力兼職團工作事項,從而導致團架構遲遲無法搭建。
(二)互不相識接觸少
俗話說參加活動有伴兒才有樂,互相共勉學習才會帶來最大的進步,然而在新建部門中,這一連帶效應卻很難有成效。因為新建部門的員工均來自老部門,由于業務性質不同,可能原本接觸較少,彼此之間就不認識;到了新部門后,由于項目業務較忙,專注自身工作,更是無暇部門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即使部門間的工作會議也只是單純的業務交流,很難讓員工熟悉生活中的自己;而團工作正是針對工作之外青年們的喜好,沒有志同道合的伙伴,很難讓青年員工主動參加各類活動。
(三)活動陣地搭建慢
新部門成立后的宣傳范圍小,本質原因還是因為活動陣地搭建慢。其中,不只是因為宣傳人手不足,還有一個最主要的客觀因素就是新部門的辦公區域較為分散,新組建部門的成員來自不同的原部門,散落在公司各個層面。無論是確定最終合適的活動場地,還是選擇搭建多個宣傳平臺,都需要很長的時間。快速搭建線上宣傳陣地,雖然能夠順應如今快速閱讀的習慣,解一時燃眉之急,但想要真正做好這項工作,必須搭建線下實體陣地。
四、特殊時期的工作方法探索
歷經一年多的共青團工作經驗,組織了大小不同的活動模式后,筆者逐漸摸索出了在部門成立初這一特殊時期比較合適的團工作開展方式。活動形式多種多樣,但是主旨核心總結為以下三點,不僅契合新建部門的業務特點,也有利于順利開展共青團工作。
(一)結合業務促發展
鑒于新建部門員工的自身業務工作相較于其他部門可能都要更加繁忙,經常加班甚至出差,因此在策劃活動時嘗試將團工作與他們業務進行結合,在開展工作時不僅要注重引導青年養成良好的思想,還要有效地幫助部門開展各項業務。青年人通過參加一項全新的活動,更能在活動中彰顯自己的業務能力,提升工作水平;領導在看見團工作對于部門業務的幫助后,也會更加支持開展團工作,肯定團工作的意義。如此一來,能夠讓共青團工作在部門中實現可持續發展。
(二)化整為零顯成效
由于新成立部門后業務工作量大,再加上員工之間互不相識的緣故,導致如果在部門內部舉辦集體性的線下活動時,很難統一將大家聚集到一起。針對此類情況,可以多舉行一些線上活動或可以自行學習完成的項目,讓大家可以利用碎片時間完成學習任務,不但不耽誤工作時間,還消除了可能與陌生人面對面的尷尬。化整為零的形式適當地簡化了活動流程,但同樣達到共青團工作引導青年的目的;在完成任務后,鼓勵青年在網上交流心得,讓青年員工在線上交流中先彼此認識,有利于日后開展線下活動。
(三)興趣導向組同盟
為了緩解由于活動陣地搭建慢、通知宣傳范圍小等情況造成的信息傳遞不及時、不全面的問題,提倡改變活動通知方式,利用小型調查問卷的方式統計每個人不同的興趣愛好,組建不同的興趣小組,如親子小組、讀書小組、攝影小組。當公司有類似活動后,有針對性地向各群組發布活動信息,讓感興趣的員工保證能第一時間獲取訊息,讓同樣愛好的他們有平臺相互交流。當群組真的對某些特殊需求的員工有幫助時,自然而然會推薦身邊同樣需求的員工入群,先帶動一小群人,再由他們自行在部門中宣傳,讓群組自主壯大,是共青團工作最持久的發展模式。
五、較為成功的活動經驗思考
在以往的活動中,智慧集團團委秉承以上3個舉辦要素,從一開始的不知所措到后來的得心應手,在共青團工作方面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下面就一年中較為成功的幾次活動與讀者共享,希望能夠給未來的共青團工作創新帶來啟發。
(一)新年裝飾活動
在辭舊迎新之際,為了在辦公區域營造新年氛圍,智慧集團團委以辦公室為單位準備了玻璃窗花與貼紙,不但能夠優化辦公室環境,而且也能增進部門員工間的互動。當日,所有智慧員工自主裝扮辦公區域,相互協助、活躍異常,是目前為止參與人數最多的一次自發活動。由此可見,對于集體性的、利于部門建設的相關活動,即使是人文類活動,員工依舊十分愿意參與,因為他們都愿意為部門貢獻一份力量。
(二)元宵燈謎活動
在元宵佳節,為了弘揚中國傳統節日文化、幫助員工了解民俗歷史,智慧集團團委舉辦了傳統燈謎活動。張貼在部門辦公樓道里的所有燈謎均被一搶而空,活動參與度異常高漲,然而中午專設的活動會場卻鮮有人來,即使現場有更多好玩、好吃、好看的環節,熱度卻遠遠不及樓道燈謎。由此可見,對于身邊的活動,他們并非不愿意參加,而是不愿意被占用過多的時間,將活動設立在他們工作途經的區域,能夠給他們足夠的時間進行自主選擇,會獲得更高的參與度。
(三)六一親子活動
在2018-2019年的六月親子月中,為了更加有效地開展智慧集團親子活動,采用化整為零的理念,將活動分解為線上線下兩項,線下活動提前預設任務卡,由員工自行前往并完成相關任務,提交成果。如此一來,員工們更有自主選擇完成任務的先后順序,不會過多受集體約束,不但員工玩得開心,提交的成果質量也高,讓整個六一活動可以順利完成。而且因親子活動而組建的親子群,也持續有效,后期公司團委所發布的“親子講座”以及“暑托班”信息,均在該群中予以通知,活動通知對象更加明確。隨著有用的通知越來越多,有更多智慧家長被部門同事推薦入群,群組不斷壯大,有些家長擁有好的資源也會在群中分享。由此可見,定向群組有獨特的優勢,有利于聚集更多同樣需求的員工,讓共青團工作人員更加明確地知道員工的需求。
六、結語
作為最接近一線青年員工的群團組織,如何保證在隨時出現的架構變動中,始終能夠做到聯系青年、服務青年,通過結合業務促發展、化整為零顯成效、興趣導向組同盟等方法能夠確保團工作的有效性以及快速響應。這些思路不僅可以用于新建部門,對于一些不夠活躍的老部門也同樣適用。